“诗承古韵•德润家风——传承优良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 传统诗歌征集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重庆美友会—李云飞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诗承古韵•德润家风</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承优良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传统诗歌征集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b></h5> <h5>  近日,“诗承古韵·德润家风—传承优良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传统诗歌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市渝北区赵家大院盛大举行。此次活动由巴渝赵世家文史联研学会与渝北区诗词楹联家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60余位领导、学者及诗词爱好者共襄盛举,共同开启传承优良家风的文化之旅。重庆市轩辕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赵君辉、副会长谢超、美篇重庆美友会李云飞等嘉宾出席,见证家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刻。</h5> <h5>  活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挖掘赵氏家族历代先贤的家风家训内涵,寻找家族中的最美家风传承者与优良家训践行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家族家风、家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h5> <h5>  活动现场,巴渝赵世家文史联研学会会长赵正恩的事迹备受瞩目。多年来,他默默奉献,用积蓄免费供养上百位老人,坚持资助奖励优秀学子与贫困学生,多次开展公益性宣传支助活动。其善举彰显无私奉献精神,为传承优良家风树立榜样。由他主导修订的《赵氏家训》,融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品德”,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正恩以实际行动诠释最美家风传承人的担当,赢得众人敬佩。</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赵正恩</h5> <h5>  在启动仪式上,巴渝趙世家文史联研学会会长赵正恩发表重要讲话。该学会经渝北区民间艺术家协会批准成立,长期致力于探索趙姓发展脉络、弘扬趙姓文化。举办此次活动,旨在传承优良家风,响应国家重视家风建设号召,邀请诗词专家挖掘经典,赞美优秀家风传承人。学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奖励优秀赵姓大学生、资助贫困生、敬老、修复重建赵氏祠堂、宣传家风祖训、评选“赵家好儿媳”等丰富活动。赵正恩会长介绍了宋代名臣趙抃忠、孝、廉的事迹,并透露学会计划将祠堂部分区域打造为廉政教育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学会的新旧家训兼具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h5> <h5 style="text-align:right;">潘恩</h5> <h5>  渝北区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潘恩在活动中动员发言,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利用诗词楹联这一独特载体,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并对创作精品力作提出具体要求,为活动开展指明方向。</h5> <h5 style="text-align:right;">赵君辉</h5> <h5>  重庆市轩辕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赵君辉指出,诗歌楹联是传承家风的绝佳载体,具有“以字载道”的凝练之美、“跨越时空”的传播之力、“浸润心灵”的感染之效。他列举颜真卿、朱熹、林则徐、卢作孚、赵朴初等古今先贤的诗联传家故事,阐述诗联在传承家风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新时代传承诗联家风,需与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时代精神、多元传播相结合,借助新媒体平台与线下实践活动,让家风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最后,赵君辉秘书长以一首七律为活动送上祝福,预祝圆满成功。</h5> <h5>  此次活动的启动意义深远,各方携手以诗联为家风立传,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发芽。启动仪式后,渝北区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前往赵氏家训传承基地参观考察,收集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现场投入创作,用诗词楹联记录对家风文化的感悟。</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1, 51, 51);">巴渝赵世家文史联研学会会长</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1, 51, 51);">赵正恩发言稿</b></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承传颂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统诗歌征集启动仪式上的讲话</b></h5> <h5>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家人们:</h5><h5> 大家好!</h5><h5> 欢迎你们来参加今天的“传承传颂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传统诗歌征集启动仪式。谢谢重庆国际东方文化交流协会党支部书记、重庆市渝北区诗词家协会主席潘恩先生筹划本次“传承优良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传统诗歌征集活动。</h5><h5> 《巴渝趙世家文史联研学会》是渝北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于2024年3月批准成立的,受重庆市渝北区民间艺术家协会领导,是重庆趙姓文化研究机构,是一个由重庆趙姓宗亲自愿组成并以宗亲为服务对象的集自律性、公益性为一体的民间联谊组织。</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会的宗旨是:</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探索趙姓发展脉络。</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弘扬趙姓文化传统与真谛。</span></h5><h5><br></h5><h5> 《巴渝趙世家文史联研学会》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向大家表明为什么要举办这次活动?</h5><h5> 1、传承优良家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永远站在世界的历史舞台上,其根就在家风文化,家风文化延展开来讲,范围宽广。朴素地讲,好家风才有好的后代,才有幸福和谐的家庭,千万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构成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维护和巩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h5><h5> 2、传承传颂优良家风是党和国家极其重视的大工程。习近平主席对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h5><h5> 3、请在座的各位诗词歌赋专家,发崛历史经典,讴歌家风家教亮点,赞美优秀家风传承人。是本次活动的主题。</h5> <h5>   《巴渝趙世家文史联研学会》前身是经《重庆百家姓协会》于2017年2月批准成立的《重庆趙氏文化促进会》,我们从2018年以来在重庆市范围内,对趙姓学生每年高考600分以上的给予奖学金每人3000元,给予上重点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线的家庭困难大学生助学金每人5000元,连续七年奖励趙姓优秀大学生26人,资助趙姓贫困大学生43人,共支付奖学和助学金29.3万元。</h5><h5> 趙家院的敬老活动也是从2017年开始,常年在院内吃住的老人有近二十人,对他们的生活起居全免费,每年使用资金大略20万余元。</h5><h5> 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用300万元修复重建的趙氏祠堂,于2023年清明节前竣工,并在此举行清明祭祖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全体参加活动的四、五百人集体朗颂趙氏祖训、家规。宣传鼓励宗亲,以传承优良家风祖训为主题,以祭祀祖先,弘扬祖德,教育后辈尊老爱幼,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共谋发展。</h5><h5> 2022年在渝北楚龙公支系评选出二十个趙家好儿媳,对他们进行了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h5><h5> 以上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承传颂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span>今年我们还要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评选趙家好男儿、寻找最美传承人活动。</h5> <h5>   好家风,好传统,能够使一个家族长期兴旺发达,这样的事例很多。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钱氏家训,曾国藩家规家训等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典。</h5><h5> 宋代名臣趙抃所遗留下来的众多精彩事迹也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份,更是我们趙氏后裔的传家宝贝。</h5><h5> 今天我重点介绍趙抃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忠、孝、廉。</b></h5><h5>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忠:</b>在任殿中侍御史时(公元1056年)弹劾宰相陈执中、宣徽使王拱辰等权贵,不避亲疏。当时的朝庭殿中侍御史(正七品)相当于现在中央纪委的一个处级纪检室主任,而宰相至少也是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个时期,尽管是封建王朝统治,皇帝对官史的清正廉洁和对监督管理的官员都是很重视的。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坚持上告副国级干部,且皇帝最终批准了趙抃的诉状。陈执中的宰相被罢免,得“铁面御史”美名。</h5><h5>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孝:</b>母丧庐墓三年,县令孙就将其孝行刻于石碑。</h5><h5> 趙抃的母亲去世时他才6岁,古代官员有为父母丁忧的制度,主要是体现一个孝字。为其母守孝是趙抃的养母,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三十六岁的趙抃从崇安知县调任宜州(今广西宜山)通判,通判是朝庭派驻地方的特派官员,掌管所属地区的粮运、田产、水利及诉讼等,职级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副市长。趙抃养母去世是1045年,养母去世后趙抃立即上书朝廷,请求为母亲守孝三年。朝廷感念其一片孝心,予以恩准。趙抃在母亲墓前结茅为庐,为其守墓。他每日在坟前虔诚膜拜,焚香叩首,或扶碑叙话,整理墓地。平日里则素饭蔬食,穿着孝服,不会客,不言笑。无数个漆黑的夜里,趙抃挑灯读书《金刚经》、《大藏经》、《阴符经》、《周易参同契》等。当他守孝三年走出墓地,趙抃已不是趙抃,他是阅道先生。知县将他们所住的村“陈庄保”更名为“孝悌里”,撰文《孝悌里记》并刻碑文,以示表彰并传颂乡邻。</h5><h5> 康王趙构南渡之后,南宋文学家、参知政事楼钥亲自为孝悌里题写了“忠孝之家”的匾额。</h5><h5>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廉:</b>到成都任知府时仅携一琴一鹤赴任,返程仅携蜀地鹤、龟各一只;日常以龟、鹤自随明志。</h5><h5> 趙抃的廉洁故事已经成了中国的品牌,他的故居浙江衢州沙湾村已经打造成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常年去学习参观的有1.5万余人。</h5><h5> 清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趙抃二十三代裔孙楚龙公由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黄陂侨乡雨台村学堂老屋迁居于重庆渝北玉峰山镇玉峰村小屋基,迄今320多年。</h5><h5> 趙抃作为渝北区玉峰山楚龙公支系的始祖,我们准备将祠堂里拿出一块地方,借鉴沙湾村经验,把趙抃的清正廉洁,忠心为国,孝悌诚信的优良品格展示出来,争取创建成渝北区廉政教育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趙氏老家谱传承的趙氏家训为</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敦孝悌,睦宗族,和友邻,</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恤贫孤,戒懒惰,戒赌博,</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戒奢侈,戒淫逸,戒争讼,</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训子弟,力本业,尚勤俭,</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遵法律,禁非为。</span></h5> <h5>   为了同现实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完善了内容,增添了新的活力。今年我们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家训为:</h5><h5><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政,服务社会;</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遵纪守法,奉公守德、拒绝赌毒、清正廉明;</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敬奉祖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敬之为德;</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爱护后代,教子勤读,培育人才,为国争光;</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男女平等,夫妻恩爱,热爱生活,家庭幸福;</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莫违伦常,近亲不婚,祭奠莫忘,按策殡葬;</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7、学习文化,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勤劳致富;</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广交善友,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珍藏家谱,贵为金银,按派取名,长幼尊分。</span></h5><h5><br></h5><h5> 按照本次活动规划,我们还将在7月份举行评审表彰活动,希望能在本次活动中涌现出众多高水平高档次的优秀作品,也祝贺你们将成为传承传颂好家风的最美传承人。</h5><h5>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全体嘉宾,所有宗亲家人们支持和配合,并积极加入到本次活动中来。</h5><h5> 预祝“传承传颂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传统诗歌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h5><h5> 谢谢大家! </h5><h5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2025.5.13</span></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庆市渝北区诗词楹联家协会</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潘恩会长发言稿</b></div></h5> <h5>尊敬的赵正恩主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h5><h5> 大家上午好!</h5><h5> <b>“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b>。今年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文章。要求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良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我们想通过传统诗歌形式展现家风传承的智慧与力量。</h5><h5> 这次我们渝北区诗词楹家协会和巴渝赵世家文史联研学会联合举办“诗承古韵·德润家风”诗歌征集活动,就是以传统诗词楹联为载体,围绕<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孝悌忠信、勤俭持家、崇学尚德、廉洁家政、家国情怀"</span>等主题,展现家风对个人成长、家庭和谐、社会文明的深远影响。而今,赵正恩先生在活动主题上增加了“传承传颂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这个主标题,加的好啊,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就是传承人,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也是天然的传承人,我们也应该去做最美的传承人。</h5><h5>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德厚良善,谦和笃实。这是赵正恩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他十数年如一日,用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对上百名老人免费供养直至终老;每年对优秀学子贫困学生资助奖励;无数次的为家族为社会开展公益性的宣传支助活动……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赵先生用他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心血,这种大爱,就象一座丰碑,给我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赵先生主导举办的这次诗歌征集,寻找最美家风传承人活动,用小我成就大我,以赵氏家风折射中华民族大姓家风,这是一大壮举。由赵正恩先生主持修定的《赵氏家训》,与时俱进,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得、修品德”编入其中,体现了大家风范大家格局。目前,《赵氏家训》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期待申遗的成功。其实,赵正恩先生就是优良家风最美的传承人。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赵先生和赵氏家族团队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h5><h5> 下面我提几点要求:</h5><h5> <b> 一、</b>让我们以诗歌的笔触,以传承优良家风为己任,做最美家风传承人,用心用情为传承好的家训好的家教培育好的家风助力。</h5><h5> <b> 二、</b>会后,要广泛发动诗词爱好者,深入典型家庭家族采风实践,查阅典籍,积累素材,创作出最美的诗篇,寻找最美的传承人,以此带动全社会良好家风的进一步形成。</h5><h5> <b>三、</b>我们的诗词作品一定要围绕主题,传播正能量,弘扬好传统,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讲好家风故事:如北宋名臣,有“铁面御史、清廉孝悌”之称的赵抃以及他一琴一鹤的清廉故事,可谓世之楷模、万人敬仰;如有“中华宰相村”之称的山西裴柏村,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如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据,内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方面,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千百年来,钱氏族人始终以家训为行为准则,践行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训言。它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h5><h5>我们今天举办的这个活动,其实已经超过了诗歌的范畴。不只在乎有多少诗词作品,更在乎的是他深远的影响,是对整个社会的正能量的充盈,是要让全社会每个家族都养成良好的家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h5><h5>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涵养天地正气品德,润丹心博爱心存善心效法古今圣贤初心。在此,预祝我们诗承古韵·德润家风“传承传颂好家风,寻找最美传承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h5><h5> 祝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康体健天天好,家和人顺事事兴!</h5><h5>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h5><h5> 谢谢大家!</h5><h5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2025年5月13日</span></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以诗联传家风 让美德润心田</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君辉</div></h5> <h5>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诗友及家人们:</h5><h5> 大家上午好!</h5><h5> 今天,我们相聚在在此,共同开启这场“诗承古韵・德润家风”的文化盛宴。重庆市轩辕文化研究会本来就是以传承和发扬优秀家文化为己任,作为秘书长我有幸受邀参加今天的活动,我的心中满是感动——感动于巴渝趙世家文史联研学会与渝北区诗词楹联家协会的匠心谋划,更感动于大家对“以诗联传家风”这一文化使命的共同坚守。这里,我想围绕三个问题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诗歌楹联为何是传承家风的绝佳载体?历史上有哪些值得铭记的诗联传家故事?以及我们该如何用好这一文化阵地?</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b style="color:inherit;"> </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一、诗联传家:让家风从口耳相传到笔墨流芳</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首先,诗歌楹联具有“以字载道”的凝练之美。大家看《论语》中“父母在,不远游”的谆谆叮嘱,化为对联便是“晨昏定省承亲训,出入扶持报母恩”,短短十四字便将孝道精髓具象化。这种“片言可以明百意”的特性,让家风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可吟诵、可书写、可悬挂的文化符号。就像重庆许多老宅子门前的“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砖一瓦间便让勤俭崇学之风深入人心。</h5><h5> 其次,诗联具有“跨越时空”的传播之力。比起单纯的口头训诫,诗词的韵律之美让家风更容易记忆流传。从《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的朗朗上口,到《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的平仄相间,这些融入韵律的家风教诲,让孩童在吟诵中便种下美德的种子。更重要的是,诗联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正如苏轼“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对联,至今仍在大江南北的苏氏祠堂中回响,成为跨越千年的精神纽带。</h5><h5> 最后,诗联具有“浸润心灵”的感染之效。当我们读到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感受到的不只是文字之美,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盼;当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体悟到的是一个家族对家国情怀的世代坚守。这种将家风融入文学意境的方式,让道德规范不再是生硬的教条,而是能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滋养。</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二、诗联传家:那些穿越千年的家风典范</b></p><h5><br></h5><h5>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早已用诗联书写了家风传承的典范。</h5><h5> 唐代颜真卿家族以“忠孝”立家,他在《颜氏家训》中写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侄颜杲卿更是以“守其正,全其节”的忠义精神,让颜氏家风成为忠孝两全的象征。到了宋代,朱熹在《朱子家训》中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对联,将勤俭之风刻进了每个朱子后人的骨髓。</h5><h5> 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既是自勉之联,更是对子孙廉洁从政的警示。他的后人将这副对联高悬中堂,林则徐的儿子林汝舟、孙子林拱枢皆以清廉著称,成就了“一代忠臣,三代清官”的佳话</h5><h5> 回到我们巴渝大地,近代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的家训对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仅悬挂在北碚的卢氏旧居,更被写入《卢氏家书》,其子孙遵循祖训,在教育、科技领域默默耕耘,延续着“实业报国”的家风。还有我们赵氏家族的先贤赵朴初先生,曾写下“身教胜于言教,家风重在践行”的诗句,他的子女至今仍以“不占便宜、不搞特殊”为行事准则。</h5><h5><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诗联传家:新时代的传承着力点</b></h5><h5><br></h5><h5> 今天,我们传承诗联家风,可从三个路径去“结合”</h5><h5> 第一,与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建议大家深入研究《礼记》《孝经》等经典中的家风智慧,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中,提炼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核心内涵。比如从“孝悌忠信”中提炼家庭责任与社会担当,从“廉洁家政”中挖掘新时代的清廉文化。</h5><h5> 第二,要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家风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总书记强调的“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我们可以创作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的诗联,比如描写“夫妻共担家务”“亲子共读经典”的场景,让家风文化既保有古韵,又充满时代气息。重庆近年来涌现的“最美家庭”中,不少家庭都有自己的原创家风对联,如“互敬互爱家和美,共学共进业有成”,便是新时代家风的生动写照。</h5><h5> 第三,要与多元传播相契合。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家风诗联微视频”“对联书法直播”等形式,让传统诗词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注重线下实践,比如在社区举办“家风对联书写会”,在学校开展“诗联传家”主题班会,让家风教育从纸面走向生活。特别是我们赵氏家族和诗词楹联家协会,可以联合开展“寻根问祖・撰写家谱对联”活动,让每个家庭在追溯祖辈故事中,提炼专属的家风诗句。</h5><h5> 各位同仁,当我们在诗联中写下“孝悌”,便是在守护家庭的温暖;写下“忠信”,便是在传递社会的正气;写下“家国”,便是在肩负民族的未来。今天的启动仪式,不仅是一场活动的开始,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接力。让我们共同努力,用诗联为家风立传,让美德在每个家庭生根,让文明在巴渝大地绽放!</h5><h5> 最后,我以一首七言律诗预祝本次诗歌征集活动圆满成功。七律・</h5><h5><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律・</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诗韵传家风</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诗韵悠悠溯古风</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楹联字字载情浓</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孝亲悌友传家范</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崇学持廉树德容</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勤俭兴门春永驻</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忠诚信国志难封</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巴渝雅聚开新卷</span></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共筑文明意万重</span></h5><h5 style="text-align:right;"><br></h5><h5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谢谢大家!</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