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姑苏拾零</b></p><p class="ql-block"><b> ——忆诗人陶文瑜先生</b></p><p class="ql-block"><b> 陈平 </b></p><p class="ql-block"><b> 每当我打开这本姑苏情调浓厚的《苏州杂志》,便想起范小青、陶文瑜这两位当代大作家。</b></p><p class="ql-block"><b> 前者的身份同行均知,是她在2008年把我的散文《旧居与子城河》刊登在《苏州杂志》上,之前,该杂志从不录用非苏州作家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不久她便调到省城工作了,继任她当该杂志主编的,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陶文瑜先生。</b></p><p class="ql-block"><b> 我与陶文瑜先生从未谋过面,有次打电话给他说,有篇近作发给你看看,他很客气地问是什么内容,言下之意我当然明白,于是就说,是有关我与苏州的一段经历。</b></p><p class="ql-block"><b> 哦,那行那行,你马上把文章发给我吧,他二话未说就答应了我。</b></p><p class="ql-block"><b> 一个星期后,我就收到了三本该期的《苏州杂志》,上面全文刋登了我的这篇散文: </b></p><p class="ql-block"><b> 岁月与轶事像对孪生姐妹,常常形影不离。记得小时候,距居住老宅院不远的大马路旁有家副食品商店。每到晚上,这店内总是灯火辉煌,特别是当店旁的和平电影院进场前散场时,店里便摩肩接踵地挤满了人。这时,店门囗就站了一位大胖子,套件特别肥大,面襟上挂满各种大小囗袋的大褂子,每个囗袋里都放只大囗玻璃瓶。</b></p><p class="ql-block"><b> 他一边满嘴吴侬软语地大声吆喝:“嗳!快来买啊,香喷喷的松子糖,芝麻糖,松软的牛皮糖!西瓜糖……还有正宗的奶油西瓜子……嗳!”一边从围拢过来的人们手里接过票子,动作很麻利地旋开某只玻璃瓶盖子,用蔟亮的小铜勺从瓶里勺出各式糖果,再伸手从专门放纸袋的囗袋里,拿出只迭好的小纸袋,对它“哧”地吹囗气,将糖果灌好递给买主。后来方知,此乃本市唯一专卖苏州特产的糖果店。</b></p><p class="ql-block"><b> 对此时刚上幼儿园的我来说,此店最大的透惑就在透明晶莹,形如小棱角粽、香甜可囗的松子硬糖,还有外包透明粉软,放进嘴巴能溶化的糯米纸,内盘条滚满喷香的白芝麻,有弹性可拉长,吃起来挺粘牙的牛皮糖。当然还有滴粒滚圆,绿色条纹逼真的西瓜糖,不用说,那香甜籽满,脂奶味实足的奶油大西瓜子,更令人难以忘怀。</b></p><p class="ql-block"><b> 上小学时,全家举迁到市中心公寓楼,这店比小时出门不远就可随时光顾遥远了许多,从此只能在大人的带领下,偶然再去一回罗。</b></p><p class="ql-block"><b> 新搬进去的大院几幢公寓楼内,居住着几十户口音南腔北调的干部及家属们。正宗的苏州籍干部,仅有一家。</b></p><p class="ql-block"><b> 他们家六囗人住在我们的楼上。平常听见他们大人讲话低声吴侬,软音细语。孩子们常围着持家的慈祥胖婆婆 “好婆长,好婆短”地叫,总是很亲热。</b></p><p class="ql-block"><b> 直至弱冠之前我对苏州印象,仅停留在大人们常说的:“宁肯与苏州人吵架,不愿与江阴人讲话!”慨念上,而此灌输根深蒂固。</b></p><p class="ql-block"><b> 在十六岁起的有段时期,社会上相当乱哄哄,弄的我们跟了也相当痴哄哄。</b></p><p class="ql-block"><b> 混乱中,我两次免费乘火车光临过苏州{其中有一次是扒的煤车},初步领略此时的苏州老城内,那种拥乱不堪以及满耳听到的软语中,也渗透了股肃杀逼人的铿锵味。还有接待站里天天发的囗粮,是数十块僵硬麻糕的霉陈味。</b></p><p class="ql-block"><b> 有天上午,我独自来到观前街上,想去买点儿时记忆中的正宗牛皮糖尝尝,但未能遂愿:牛皮糖是有卖的,但我没本地居民持有的副食品票。</b></p><p class="ql-block"><b> 从那后,随着人生的颠沛沉沦,一番番曲折艰辛,我再也未去过被人们称谓“人间天堂”的苏州了,只是那首苏州评弹《蝶恋花》曲调让我非常喜爱,常会在脑中萦绕回荡,尤其是在我插队农村的十年间,有时也像自慰般轻声吟上几句,自得其乐,借以消除彷徨中寂寞与无奈。</b></p><p class="ql-block"><b> 时光流逝几十年后的一个初春,我陪北京客们特地到苏州来游览。 </b></p><p class="ql-block"><b> 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个把小时不到,驾驶员就说快进苏州城了,我急忙拉开幔围,朝车窗外张望:快四十年未见的苏州城,再难见到老石子马路的踪迹了,但我发现在高速现代化建设中的江南名城苏州,仍完美地保留小桥流水曲径溪湍柳倒映,青瓦雕栋巧园置景石玲珑的传统特色,令人感到不可思议。</b></p><p class="ql-block"><b> 游人如织的虎丘山周围郁郁葱葱,修茸加固后的虎丘塔苍劲古朴,充满传奇色彩的剑池里,溢满清澈泉水。天下闻名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寒山寺等等,内外文化特色保留的相当完美。</b></p><p class="ql-block"><b> 悠古典雅的江南园林,与现代化建筑技巧风格结合的淋漓尽致;古城数千年莫测的文化底蕴醇厚醉人。正是太湖东山橘林,杨梅扬花的季节,大家饶有兴致尽情饱览。大片清香洁白的香雪海景观宏大,让我们赞叹不已。</b></p><p class="ql-block"><b> 春天中的苏州更显典雅古朴,魅力四溢,真像位风韵传统,但很前卫的美貌少妇,初次领略江南神奇美景的北京客人们,几天零距离置身于地,便有点流连往返之意。</b></p><p class="ql-block"><b> 尽情品尝了这古城数干年传统美味佳肴。临行前又去了趟观贤街,把最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食品,譬如圆酥大麻饼,周庄猪蹄膀,茉莉花茶,酱汁豆腐干,香喷喷的松子糖,芝麻糖,松软的牛皮糖,晶莹的西瓜糖,还有正宗的香甜奶油西瓜子等,大包小包地往回拖。</b></p><p class="ql-block"><b> 看着他们那副过犹而不及的样子,我想,瞧他们这驾式,难道还真想把这苏州城也全都扛回去不成?【完】</b></p><p class="ql-block"><b> 就此我与陶先生常联系了。</b></p><p class="ql-block"><b> 《苏州杂志》与众不同的人文风格吸引了我,所以我常请他寄点近期杂志给我, 他总是有求必应,有次他邀我去苏州“聊聊文学”,但那时的我刚从国企下海不久,正与京城几亇大客户磨合业务很忙,居然没能成行。</b></p><p class="ql-block"><b> 2019年底,我在中国作家网上看到范小青“我要用余下的全部生命,来寻找你”一文中方知,1963年出生的陶文瑜先生那时已经病了。</b></p><p class="ql-block"><b> “十年来,他每周要做三次透析,每次四到五个小时,其中的辛苦难受,只有他自己体会。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的下午和晚上,再大的事情也不打扰他,并且告诉所有能够告诉的人,请他们也不要在那个时候打扰他,其他,还能为他做什么呢?有时候他自己反倒坚挺,做完透析还给我打电话,我说,你嗓子哑了,今天不说,休息,明天再说。”</b></p><p class="ql-block"><b> 范小青在文中告诉我,“时间永远停留在2019年12月3日下午3时53分。”荆歌说:失去了才知道他的重要,我们永远没有他了。没有人再会对我们这么好。</b></p><p class="ql-block"><b> 小海说:今夜我仿佛成了孤儿</b></p><p class="ql-block"><b>费振钟说,文瑜去世是今年最大痛事</b></p><p class="ql-block"><b> 北北说,这个人死出骨气和诗意了</b></p><p class="ql-block"><b> 有多少人在为文瑜流泪,无眠,叹息,包括无数的并不认得他的人:</b></p><p class="ql-block"><b> 小菲说:我好喜欢他,字里行间都是亲切,体贴,安慰,温馨</b></p><p class="ql-block"><b>杜怀超说:虽无缘谋面,可哀恸,沿着这些柔软而透明的文字之岸,潮来</b></p><p class="ql-block"><b> 可是我只有一个字:哭。</b></p><p class="ql-block"><b> 哭文瑜。</b></p><p class="ql-block"><b> 哭永远没有了的文瑜,因为下辈子是不会再见的。</b></p><p class="ql-block"><b> 我一直在想,文瑜你回来吧,你回来,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你和死神搏斗的经历。</b></p><p class="ql-block"><b> 文瑜,你一定看得见,朋友圈里,都在读你的诗,都在说你这个人。是的,你很牛,你太牛了,正如你自己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跟我们开玩笑说,你和江姐差不多,明知来日无多,还在一针一线绣红旗。</b></p><p class="ql-block"><b> 文瑜啊,听你在电话里这么说,你让我怎么回答你啊。我只能强行地笑出一声,说,你就好好绣红旗吧。文瑜开心地笑了。</b></p><p class="ql-block"><b> 文瑜,我真的没有想到,你有如此之大的勇气,死亡也不能夺走你的高贵,你就这样昂首挺胸地走了过去,你也害怕,你也恐惧,但是你的高贵,战胜了它们。</b></p><p class="ql-block"><b> 文瑜,真的真的没有想到,我一生的挚友,调皮的文瑜,竟然如此英勇。</b></p><p class="ql-block"><b> 但是,但是,但是,如果能够重新来过,我宁可你怂一点,不要你那么高贵,不要你那么高傲,不要你做英雄,只要你活着。</b></p><p class="ql-block"><b>文瑜不会回来了。</b></p><p class="ql-block"><b> 大家说他的诗好,他却一直想出一本小说集,11月26日,他去世前一周,把十六篇小说发给了我,说,“没写好,不入法眼的,你全权作主,不行就不出了“文瑜,一定会出的,只要是你的心愿,我一定做到的。如此催人泪下。</b></p><p class="ql-block"><b> 是的,陶文瑜先生,我俩虽然从未谋过面,但是,从你生前挚友的文字中我已很清楚,你是一位当代真文人,借此,我还是用你挚友们的话来追忆你:</b></p><p class="ql-block"><b> “面对任何人,他是一律如常地插科打诨,消解富贵者的那份妄自尊大、道貌岸然,消解贫困者的那份窘迫局促、手足无措。”(小海语)</b></p><p class="ql-block"><b> 那些不良的世风,在文瑜的至情至性面前,是那么的猥琐不堪。</b></p><p class="ql-block"><b> “这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你没有活到他的纯净和透彻,你没有活到他的这份赤子深情,你没有活出他对生死大事的举重若轻,哪里可以写出这等好诗来呢?!”(小海语)</b></p><p class="ql-block"><b> 那些装模作样的文字,在文瑜的诗文面前,又是多么的无趣无聊。</b></p><p class="ql-block"><b>文瑜,虽然你不会回来了,但是你始终没有离开,你一直就在,你永远都在。在我们这里。“</b></p><p class="ql-block"><b> 我想,此时用再多的感慨和遣憾,还真不如用他的诗来告慰读者。</b></p><p class="ql-block"><b>陶文瑜诗一首:</b></p><p class="ql-block"><b>我要将身边的你</b></p><p class="ql-block"><b>打发到很远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并且</b></p><p class="ql-block"><b>忘了你的地址</b></p><p class="ql-block"><b>我要将所有的积蓄</b></p><p class="ql-block"><b>换成一张车票</b></p><p class="ql-block"><b>不久以后</b></p><p class="ql-block"><b>所有城市</b></p><p class="ql-block"><b>每一个路口</b></p><p class="ql-block"><b>都有我张贴的</b></p><p class="ql-block"><b>寻人启事</b></p><p class="ql-block"><b>我要用余下的</b></p><p class="ql-block"><b>全部生命</b></p><p class="ql-block"><b>来寻找你</b></p><p class="ql-block"><b>这时候思念</b></p><p class="ql-block"><b>是我的唯一行李</b></p><p class="ql-block"><b>我要在风烛残年</b></p><p class="ql-block"><b>喊着你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b>倒在异乡的小旅店里</b></p><p class="ql-block"><b>当然,还有你亲自审阅发表过的这篇《姑苏拾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