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散记一一水泊梁山

水井湾夫

<p class="ql-block">  一、《水浒传》与水泊梁山</p> <p class="ql-block">  施耐庵写的小说《水浒传》里的108个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栩栩如生故事,对于子德与我来说都是童年时代看小画书就印刻在大脑里的,当时并不知道“水浒传”的意思是“水边的故事”,更不明白从古籍资料记载可引伸为“寻找出路的地方”,甚至连“浒”字都是错读为“许”字的了。</p><p class="ql-block"> 子德与我连夜乘出租从东昌湖来到水泊梁山景区的水浒大酒店入住,次日清晨从东门而进,踏着108级石木阶梯而上,观断金亭、穿行宋江马道,观黑风口、上分军嶺,进忠义堂等景点,遍游宋江寨及东、西两寨,俯视山下,当年的八百里烟波浩淼荡然无存,当年叱咤风云一时的水泊梁山就像沙漠里干枯的一只蝎子,只是身上多长了无数的峭石和柏树罢了。子德慨然而长叹说,似乎把“水浒”理解为“寻找出路的地方”更为精准,当年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无一不是走投无路了才奔水泊梁山而来,享受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自在生活的。”自从宋江当上首领后,无时无刻不忧虑:上千名绿林兄弟聚集在八百里烟波浩淼包围的弹丸孤山,仅靠打劫为生,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一直在为弟兄们找出路,最终选择并走上了招安之路,并非犯了“投降主义”的错误,也不是他自己贪图荣华富贵,实在是当时各方面的条件所迫,振臂登高一呼而起的绿林好汉们仅有的一条路,这也算是逼上梁山后的唯一归宿。运耶!命乎?</p> <p class="ql-block">  《水浒传》第一回,作者别具匠心地吸收了前代的故事框架,写了“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情节实在耐人寻味。仁宗皇帝采纳范仲俺的建议,派钦差大臣洪信太尉到西江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请完张天师后,洪信便在道观里游玩,忽然他看到一所殿宇,上书“伏魔之殿”,于是便问道士们这是什么地方。主持真人回答说:“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洪信听说,便执意要看魔王。道士们惧怕太尉的权势,只得把封皮揭了,看到里面只有一座石碑,上面写着“遇洪而开”。洪信以为上天注定该当他来打开洞窟,即令众工匠挪开大青石板洞门,随之滚出一道黑气,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然后向四面八方散去。主持真人叫苦不迭,急忙跟洪信说这里埋的是一百单八个魔君,“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因此,这一百零八魔君被放出应运而生为36天罡72地煞,隐射忠义堂排位的108位梁山好汉。“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p> <p class="ql-block">  更有趣的是作者写洪太尉请张天师的进山途中,为了考验洪太尉是否心诚,先是安排了一只老虎出场,吓得洪太尉晕死过去,待舒醒过来,惊魂未定之时,又窜出一条巨蟒,又让洪太尉半死一回,最后才见张天师不识,察肩而过:惊魂未定的洪太尉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但见[张天师的形象描写]: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哪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采,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说:“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p> <p class="ql-block">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他出生于江苏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祖籍苏州。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他曾在钱塘县尹任上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职,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施耐庵在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p> <p class="ql-block">  二、水泊梁山及其历变</p> <p class="ql-block">  水泊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北宋末年,宋江结天下英雄好汉,凭借水泊天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声震天下。虽经八百多年历史沧桑,英雄好汉的踪迹仍历历在目。陈志岁《题梁山》诗:“好汉登高一擂鼖,不平世界飓摧云。到头反被奸人笑,两字招安覆了军。”诗正重现着水浒英雄这段震寰惊世的主题。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主要景点有一关、二关、断金亭、黑风口、李逵像、黑风亭、观望台、疏财台、宋江马道、忠义堂、靖忠庙等。</p> <p class="ql-block">  断金亭在梁山支脉狗头山,西临悬崖巨壑。是当年林冲为纳晁盖等七好汉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伦的地方。断金亭名取《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断金亭”在一百零八磴山石级尽处的悬崖上。三面环临深谷绝涧,木石结构,粗犷雄浑,亭中置石桌石凳,古朴庄重。匾额“断金亭”为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笔势潇洒俊逸,与亭榭浑然一体,给梁山增添了无限风韵。置身亭榭,凭栏俯瞰,令人感叹:那心胸狭隘之人,忌贤嫉能,不能容人,岂能勘当大任。欲干大事,必结心胸气度宽广贤能之士,古今概莫能外。</p><p class="ql-block"> 宋江马道是当年义军搬运粮草、通报寨情,防卫进攻的要道,传说梁山寨上原本没有这条道,宋江上山后,一心想修一条贯通前后寨的大道,宋江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找出合适的路线,正在发愁之际,宋江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听到一阵马蹄响“嗒嗒嗒”,由远而近,宋江大喜,只见一匹白龙大马飞驰而来,见了宋江,掉头往回跑,宋江在马后面追,从虎头峰过骑三山,跨狗爪子山、鳌子山,蜿蜒而去,果然是条好道,“宋江马道”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黑风亭坐落在水泊梁山风景区骑三山至高处,该亭传说是李逵等众头领吃酒庆功,瞭望敌情的场所。每闲暇时,众头领便到杏花村王林酒店打酒,在黑风亭宴请弟兄。黑风口是通往大寨的咽喉要道,此处地理位置险要,气候恶劣,素有“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之说。黑风亭位于黑风口北端,北有雪山峰、小黄山作屏,西有右军寨、郝山峰,东有左军寨与之作障,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风大且急。黑风口有一块“避风港”。李逵上梁山后便占据此处察看寨情。</p> <p class="ql-block">  夏商时期,先人在梁山县繁衍生息,留下青堌堆、贾堌堆等远古文明。西汉年间,梁山为皇家猎场、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封地,并因梁孝王病故葬于山麓而得名。隋唐时成为全国佛教胜地之一。五代到北宋,黄河多次溃决,形成八百里水泊。北宋宣和年间,宋江广招天下好汉聚义梁山,明朝文学巨匠施耐庵写就名著《水浒传》,水泊梁山从此名扬天下。明嘉靖年间,东鲁西竺禅师在梁山法兴寺讲学。</p> <p class="ql-block">  1949年梁山置县,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初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复属菏泽专区,1990年划归济宁市。 梁山功夫也称子午门功夫,是北宋末宋江等梁山好汉与建福寺方丈圆通共同创立的武术流派,发祥于水泊梁山一带,是和少林、武当、峨眉齐名的中华武术四大流派之一。在梁山,崇尚武术,习武之风盛行,民间盛传“喝了梁山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家家插柳,户户打拳”的俗语。梁山县境内青堌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梅花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