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很久很久以前,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当了全天下的老大。可就算权力再大,人也躲不过生老病死,秦始皇就特别想长生不老,永远当皇帝。</h3></br><h3>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听说东边的大海里,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岛,上面住着神仙,还有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是山东琅琊的徐福。徐福学问大,懂医学、天文,还会航海,在海边一带名气不小。</h3></br><h3> <h3>《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把徐福东渡的事儿写得很清楚:“齐人徐福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叫蓬莱、方丈、瀛洲,住着仙人。请求斋戒后,带着童男童女去求仙药。于是秦始皇派徐福带了几千童男童女,出海找仙人。” 这段记载,让徐福东渡这件事变得更靠谱了,也成了后来人研究这事儿的重要依据。</h3></br><h3>徐福给秦始皇讲仙岛有多美,仙药有多神奇,一下子就勾起了秦始皇对长生的渴望。秦始皇很高兴,按徐福的要求,准备了好多金银财宝,选了一千童男童女,让徐福带着去蓬莱找神仙、求仙药。</h3></br><h3>民间传说:徐福点石成金的伏笔</h3></br><h3>在山东沿海,老辈子人都这么说:徐福第一次出海前,在琅琊台祭祀大海。他看当地老百姓因为土地太贫瘠,日子过得苦,就施展法术,把海边的石头变成 “金豆子”,撒到农田里。老百姓捡到金豆子卖了钱,买了种子,第二年,原本啥都不长的盐碱地,居然长出了金黄的稻穗。这个传说,跟后来 “徐福传稻” 的说法有点像,也让人觉得,徐福东渡的时候,可能真带着种地的技术。</h3></br><h3> <h3>徐福第一次出海回来,跟秦始皇说,他已经登上蓬莱仙山,看到仙药了。但是山上的大神嫌送的礼物太寒酸,不让他把仙药带走,还说要选些优秀的男女和厉害的工匠送过去,才能拿到仙药。秦始皇太想得到仙药了,想都没想,马上挑了三千童男童女,还有一批能工巧匠,又让徐福出海求药。</h3></br><h3>东瀛传说:与龙王的智斗</h3></br><h3>日本有本《富士古文书》,里面讲了个神奇的故事:徐福第二次出海,遇到风暴,船队被吹到一座岛上。岛上有大蟒蛇,老百姓每年都得送个童女给蟒蛇,才能平安。徐福用随身带的《黄帝内经》配了蛇药,又用青铜镜反射阳光,把蟒蛇吓跑,救了那个要被献祭的少女。这少女叫 “阿辰”,后来成了徐福船队里,第一个跟当地人结婚的秦人。她的子孙被尊称为 “秦氏”,在日本奈良时代,还当了管财政的大官。</h3></br><h3> <h3>徐福第二次出海,还是两手空空回来了。他跟秦始皇解释,说海上有蛟龙大鱼捣乱,船根本靠近不了仙山。要是想顺利拿到仙药,还得配上厉害的射手和先进的武器。巧了,秦始皇这时候做了个怪梦,梦到自己跟海神打架。有人瞎解释,说海神就是蛟龙大鱼。秦始皇又信了徐福的话,给他配了射手和武器,自己还亲自下海。到了芝罘岛附近,真碰上大鱼了,秦始皇还亲自拉弓把鱼射死了。</h3></br><h3>《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里,还记着徐福东渡的另一个细节:“(徐福)说:‘我见到海中大神,大神问:“你是西边皇帝的使者吗?” 我回答:“是。” 大神又问:“你求什么?” 我说:“想要延年益寿的药。” 大神说:“你们秦王的礼物太轻,只能看看,不能拿走。”’” 这段对话,把徐福和 “海神” 周旋的事儿写得很生动,也能看出秦始皇对长生不老有多着迷。</h3></br><h3> <h3>美洲传说:羽蛇神与秦人船队</h3></br><h3>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传说里,公元前 3 世纪,有 “东方神船” 到了尤卡坦半岛。船上的首领穿着白袍,拿着玉圭,说自己是 “羽蛇神” 的使者。这个首领教当地人种玉米、挖水渠,还留下刻着像 “龙” 一样图案的陶器。巧的是,在奥尔梅克文明遗址挖出的玉圭上,真有像甲骨文 “戉”(和 “钺” 一个意思,代表权力)的刻字,这就让人忍不住联想,会不会和徐福这个 “方士领袖” 有关。虽然大多学者觉得这只是巧合,但当地还是有个 “China Street”,纪念这段传说。</h3></br><h3> <h3>本以为这下没障碍了,徐福肯定能拿到仙药。可没想到,徐福在海上折腾了好久,还是没完成任务。俗话说 “事不过三”,徐福知道自己没法再跟秦始皇交代了,就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和一批工匠,消失在大海里,再也没回秦朝。那徐福东渡到底去了哪儿呢?这在历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好几种说法。</h3></br><h3>一、日本说:从 “渡来人” 到文化奠基人</h3></br><h3>好多人都觉得,徐福最后到了日本,而且对日本文化影响特别大。<strong>农业革新的推动者</strong>:日本《古事记》里说,徐福带来了中原的谷种,像水稻、粟米,还有铁制农具,一下子改变了日本弥生时代初期那种 “刀耕火种” 的原始种地方法。在佐贺县挖出的弥生时期碳化稻谷,一检测,和中国江南地区的稻种特别像,就像在说 “徐福传稻” 这个传说没准是真的。现在日本老百姓还把徐福叫 “稻荷神”,祭祀的时候,会供上稻谷,感谢他对农业的贡献。<strong>手工业的启蒙者</strong>:徐福船队里的能工巧匠,把纺织、冶炼、制陶这些技术带到了日本。在福冈县的弥生遗址,挖出好多带着秦汉风格的青铜器和丝织物碎片。日本传统 “和织” 工艺的经线密度,和汉代蜀锦工艺简直一模一样。直到现在,日本手工业者开工前,还会去祭拜 “徐福宫”,希望能把技艺传下去。<strong>宗教与信仰的融合</strong>:日本神道教里 “蓬莱山” 的说法,和徐福说的仙岛很像。在和歌山县的 “徐福墓” 旁边,还有祭祀 “司农神”“司药神” 的神社。每年春天的 “徐福祭”,会模仿秦汉的仪式祈福,把对徐福的信仰和日本本土的神道合在一起。有学者还说,日本天皇制 “万世一系” 的观念,可能也受了徐福东渡后 “止王不来”(《史记》里这么说的)这种政权模式的影响。</h3></br><h3> <h3>日本江户时代有个学者叫林罗山,他写的《异称日本传》里提到:“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带着三坟五典来日本,没求到药,就留下来没回去。” 日本史书《日本书纪》里,也有关于 “弓月君”(传说他是徐福的后代)带着一帮有手艺的人东渡的记载,和徐福东渡的时间、规模都对得上。这些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能看出徐福这伙人,也就是日本说的 “渡来人”(对古代中国移民的称呼),对日本文明各方面都有影响。</h3></br><h3>二、韩国说:文化交流的模糊印记</h3></br><h3>也有学者认为,徐福最后到了韩国。虽说韩国关于徐福的遗迹没日本那么多,但文化影响还是能找到些影子。韩国济州岛一直流传着 “徐市(徐福的另一个名字)带百工来岛” 的传说,当地民俗里,还保留着有点像秦汉时候的占卜术和巫祭仪式。釜山博物馆里,有一枚汉代青铜镜,镜子背面的铭文,和在徐福老家琅琊挖出的同期东西上的铭文一样,估计是徐福船队带去的。还有,韩国传统医学 “东医” 炮制草药的方法,和《神农本草经》里写的有点像,可能是徐福带的医生传过去的。不过,这些说法大多还只是传说,没有系统的考古证据,所以在学界没太大影响力。</h3></br><h3>三、南洋、海南岛、美洲说:跨洋传播的想象与推测</h3></br><h3>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大胆,说徐福先到了日本,后来又去了南洋、海南岛,甚至美洲。有人觉得,就徐福船队当时的规模,带的那些物资,完全有可能在更大的地方探险。《淮南衡山列传》里说徐福东渡后,找到了 “平原广泽,就在那儿称王,没回来”,可谁也不知道这 “平原广泽” 到底是哪儿,这也给徐福到美洲等地的说法,留下了想象的空间。<strong>争议中的文化符号</strong>:在墨西哥奥尔梅克文明遗址,挖出过刻着像甲骨文符号的玉圭,有些学者就猜测,是不是徐福船队把文化传过去的;海南黎族的 “三月三” 节庆,祭祀仪式和秦代傩戏有点像,也有人说这是徐福那伙人在这儿停留过的证据。但这些观点,更多是大家觉得好玩瞎联想的,主流史学界还不太认可。</h3></br><h3>四、中原故土:被神化的文化记忆</h3></br><h3>在国内,徐福的老家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到现在还有 “徐福村”“徐福祠” 这些遗迹。当地传说,徐福出海的时候,带了中原的谷种、农具和医术,教当地老百姓种地、治病,所以被尊称为 “稼穑之神”。这个传说,和日本叫徐福 “司农神” 能对上,更能说明徐福在文化传播上的重要作用。有意思的是,徐福在国内的形象,从一开始的 “方士”,慢慢变成了 “文化使者”。唐代诗人汪遵在《东海》这首诗里写:“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他把徐福东渡,比作陶渊明写的桃花源的故事,说徐福是为了躲避暴政,去开拓新地方,这么一写,徐福就成了比历史上真实的他更厉害的文化符号。</h3></br><h3> <p class="ql-block">东亚共通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日本佐贺县,每年秋天的 “徐福祭”,会有个 “千帆渡海” 的仪式:几十艘挂着秦汉风格旗子的船,开进海湾,船员都穿着像秦朝时候的衣服,唱着《渡海谣》,歌词里 “童男童女兮拓大荒,五谷百工兮润扶桑” 这句,就是老百姓把徐福传说变成艺术的一种方式。在韩国济州岛,渔民出海前,还会祭祀 “徐市大王”,传说他能让风浪变小,给渔业带来好运气。这种把徐福当成 “海神” 的信仰,和中国沿海拜妈祖有点像,是不同文化里相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福东渡后,不管最后停在了哪儿,他的故事都在当地传开了,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在国内,徐福出海求仙药,一去不回,当地乡亲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名医,把他出生的村子改成 “徐福村”,还在村北面修了座 “徐福庙”。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徐福的传说特别深入人心。他被说得神乎其神,成了连接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福东渡的故事,就像个大谜团,一代又一代人都想弄清楚。虽然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儿,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早就留在历史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很亮眼的一部分。它也给我们研究古代航海史、文化交流史这些,提供了好多素材,让我们能尽情想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