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清醒

憨牛无梦

<p class="ql-block">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中美海军力量对比正经历着历史性的深刻转折。美国海军凭借11艘核动力航母,在纸面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威慑力,仿佛是不可撼动的海上霸主。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乐观。其舰艇平均服役年龄超过20年,维护率不足50%,这使得这支看似强大的舰队犹如一位老态龙钟的巨人,行动迟缓且充满隐患。</p><p class="ql-block">工业产能的代际差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刻重塑着战争形态。中国造船业年度下水吨位达到美国的232倍,这一惊人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完整产业链所支撑的强大战争潜力。当美国为155毫米炮弹月产量仅3.6万发而苦恼时,中国军工体系已具备“30天战备储备 + 30天紧急扩产 + 30天海外输送”的三级动员能力。俄乌战场上,美国每月向乌克兰输送5万枚炮弹都显得力不从心,而中国一旦进入战时状态,其产能释放空间足以支撑高强度局部战争。GDP数字的表象差异,难以掩盖经济质量的深层变化。按美元计价,2023年中国GDP为美国的64.5%,但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在2014年就已实现超越。美国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暴露出过度依赖消费与金融泡沫的脆弱性。反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45.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球52%,实体经济升级的强劲动能令人瞩目。工业实力的此消彼长,正在改写全球经济规则。中国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达47%,是美国15%占比的三倍多。在钢铁、电解铝、稀土等战略物资领域,中国分别占据全球53%、57%、63%的份额,构建起完整的资源保障体系。</p><p class="ql-block">这种工业硬实力的积累,在战时将转化为强大的持续造血能力。美国为F - 35战机30万个零件来自1700家供应商的供应链风险而焦虑,而中国军工体系已实现70%零部件自主可控。张召忠的提醒,本质上是为我们培养战略定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们既要为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的局部领先而倍感自豪,也要正视核潜艇静音性能、海外基地网络等方面的短板;既要为中国工业产能倍增欢呼雀跃,更要警惕工业软件、高端轴承等卡脖子环节。这种清醒认知,在辽宁舰从改装到形成战斗力的十年历程中,在歼 - 20从首飞到形成作战体系的跨越中,已转化为追赶的强大动力。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中美实力对比已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呈现出东升西降与西强东弱并存的复杂局面。当中国075型两栖攻击舰与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在太平洋上形成战略对峙,当北斗导航系统与GPS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精度竞赛,我们更需秉持守正创新的战略智慧,在芯片突围、深海探测、太空博弈等新赛道上积蓄动能。真正的战略清醒,在于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而是在客观认知差距中,将挑战转化为跨越的阶梯,稳步迈向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网文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