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 这是全国百强县排名五十几的县政府大院

剑客追花

<p data-pm-slice="0 0 []">近日,一张政府大院的照片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h3></br><h3>这座大院之所以出名,并非因为它有多么壮观,反而是因为它的“寒碜”。</h3></br><h3>这,就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所在地。</h3></br><h3>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象山县政府大院充满了浓郁的上世纪80年代的风格和色调,就像是一家工厂的大门。</h3></br><h3>简简单单一个水泥注成的门,灰质颜色,简陋低矮的围墙。没有贴瓷砖,没有警戒网,没有高大上的自动道闸。</h3></br><h3>墙面斑驳,残留着一块块岁月侵蚀留下的痕迹。</h3></br><h3>县委、县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的招牌依然是老式的木制竖型,悬挂在大门两侧。</h3></br><h3>由于年代久远,没有频繁更换或油漆,牌子甚至都已开始褪色。</h3></br><h3>一眼看去,如果不注意牌子上的字,没人会想到这里竟然是县委县政府的大院,可能会误以为是某个破旧的家属院。</h3></br><h3>事实上,这座大院确实历史悠久。</h3></br><h3>象山自立县以来,县衙(县府)大院经过战乱和天灾,但历朝未动,至今仍是当年旧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h3></br><h3>2010年代,县委县政府的大楼进行了翻新,只是小修小补,并未改变整体结构。</h3></br><h3>当地的工作人员表示,门面虽旧,但房屋一直能用,也没有漏水等问题,可以满足正常的办公标准。</h3></br><h3>政府院内还有一个省级保护文物“淳熙井”,淳熙井旧称“县署井”。</h3></br><h3>井口直径一米,深约七米,井体石砌,沙底,保存完好。</h3></br><h3>原建石井栏仍存,上刻“淳熙三年重阳日建”八字(淳熙三年为1176年),字迹清晰可认。</h3></br><h3>象山县委县政府缘何一直在这么古老的办公楼里“蜗居”、而不是新建高大气派的现代化办公楼?</h3></br><h3>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象山县经济不发达,说白点就是太穷了,乃至于建不起新楼?</h3></br><h3>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h3></br><h3>象山县不但不穷,还富得很。2024年荣登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位列第53位。</h3></br><h3>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总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h3></br><h3>目前有常住人口57.9万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942.99亿元,人均GDP超过16万元。</h3></br><h3>此外,象山县还是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拥有徐福东渡传说等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非遗项目16个,是浙江海洋资源第一县,素有“海山仙子国”之美誉。</h3></br><h3>可以说,地处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勇立涛头,象山县比绝大多数县都有钱。</h3></br><h3>有钱的象山县,没有选择把钱花在兴建政府楼堂馆所上,政府官员不贪图享受,始终在简陋的办公环境里上班。</h3></br><h3>凭此一样,就值得点一个大大的赞。</h3></br><h3>然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像象山县这样有此等觉悟,一张象山县政府大院的照片,足以让许多县主政者脸红。</h3></br><h3>有不少县城,明明当地经济并不发达,人们收入普遍不高,但当地官员却首先把办公场所修建得豪华奢侈,远远超出地方经济水平。</h3></br><h3>据媒体报道,位于鄂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曾经在财政收入仅有5.5亿元的情况下,耗资8000多万元建豪华办公楼,投资超批复而且面积超标严重。</h3></br><h3>整个办公楼都是由玻璃砖大理石等装饰的,富丽堂皇,室内的中央空调、灯具配备非常昂贵。</h3></br><h3>中部某贫困县,县政府大院由大片建筑群构成,其顶端是中国传统的檐式构造,气势宏伟。建筑墙面则是玻璃装饰,又显得现代时尚。</h3></br><h3>央视记者闻讯前去采访,开着车围绕行政中心转了一圈,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行驶,花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h3></br><h3>西北某县,十几年前的办公大楼总投资就达到9193.4万元,该县当年财政收入为2亿多元。</h3></br><h3>也就是说,建个政府大楼,当地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被花掉了近半。</h3></br><h3>西南某县,竟然举债修建超标办公楼,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h3></br><h3>更离谱的是,连一个县城的国土资源局的办公楼,都花掉了千万元以上。</h3></br><h3>以上数据均为十年前的报道,近些年来关于此类报道已经不多见。</h3></br><h3>人民网评论称,政府大楼成了“玉宇琼楼”,起码有四重危害:</h3></br><h3>一是靡费财政,挤占民生支出;</h3></br><h3>二是挥霍权力公信,引发社会意见;</h3></br><h3>三是张扬了“奇怪建筑”,宣扬权力美学;</h3></br><h3>四是激化办公环境攀比之风,享乐主义安营扎寨。</h3></br><h3>在象山县面前,打肿脸充胖子的某些贫困县的主政官员们,他们的脸真的是被打得啪啪直响。</h3></br> <h3>与那些贫困县“穷开心”形成反差的是,经济大省浙江的许多地方政府却勒紧裤腰带,不追求豪华的办公环境,类似象山县这样的情况并不止一例。</h3></br><h3>比如,松阳县、遂昌县、云和县都曾经被媒体报道过,其办公楼均是上世纪的老房子,县里四套班子等主要机关几百号人都集中在狭小的空间里办公。</h3></br><h3>上述几个县城,我没有去过,无法亲眼考证是否属实,也不知道近年来有没有更换新的办公场所。</h3></br><h3>几年前,我去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办事,亲身走进了政府大院,所见所闻令我大为诧异。</h3></br><h3>三亚市的政府大院外观非常朴素,应也有不少年头了。</h3></br><h3>政府大院的大门敞开,没有道闸,车辆随便进出,无需取卡缴费。亦无任何人员阻拦,找你要证件登记,大门口见不到一个保安。</h3></br><h3>大楼里也是进出自由,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各个楼层走动,绝不会有人多问你一句话。</h3></br><h3>我把大楼走了个遍,各种挂着副市长、副秘书长、某某处室牌子的办公室门一般都是开着的,行人能轻松望见里面的陈设和人员。</h3></br><h3>我唯一没有见到的,是市长的办公室,也许只有市长有专门独立的空间待遇(不记得是否市委市政府在一起办公,也未见到书记办公室)。</h3></br><h3>当日,我约的是某位市政府副秘书长,我径直到他办公室门口喊了一嗓子,他闻声而出。</h3></br><h3>我们几个人挤在一间很逼仄的小房间里,每人就着一瓶矿泉水,谈了两个小时。</h3></br><h3>三亚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海南省第二中心城市,市委书记通常高配为省委常委,副部级,足见其在省内的地位。</h3></br><h3>这样的一个大城市,市政府大院居然如此开放、亲民、简朴,着实让人在惊讶之余心生敬佩。</h3></br><h3>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政府大院修得巍峨庄严、凛凛神威,令人不敢直视。</h3></br><h3>安保戒备森严,没有完备的手续,没有内部人的通知,根本不得其门而入。</h3></br><h3>普通市民别说进去,哪怕靠近一点,立即就会招来安保人员高度警惕性的眼光质询。</h3></br><h3>政府就是为市民办事的地方,把自己和市民隔离得这么远,营造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怎么能服务市民?</h3></br><h3>几年时间过去了,不知道三亚市是否依然保留着这种风格?</h3></br><h3>真心希望,像象山县、三亚市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多,市民们来政府大院就像串门一样,群众的满意度自然就提高了。</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_-bVFtPpG1akhXrWjmiK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