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吴哥(下)

<p class="ql-block">吴哥古迹众多,多数游客选择精华部分:吴哥小圈。其实吴哥大圈及外围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古迹,旅程继续!</p> <p class="ql-block">10、班提色玛寺(Banteay Samre)。建于12世纪初,与吴哥窟同期,由苏耶跋摩二世建造,供奉印度教神祇毗湿奴。曾是色玛族的寨堡。</p> <p class="ql-block">班提色玛在柬埔寨语中意为农人的城堡,Samre是柬埔寨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农业为生,虽然肤色较黑,但这个部落曾经出过一任国王,这种骄傲在部落中以神话的形式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寺庙被两重同心墙环绕,内护城河已干涸。</p> <p class="ql-block">包含中心寺庙、4座侧殿、走廊及2座藏书室,南侧建筑保存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砂岩雕刻保存完好,细节复杂程度不亚于吴哥寺,被誉为“隐藏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屋顶整排的林迦(象征湿婆)在其他吴哥寺庙中罕见。</p> <p class="ql-block">11、女王宫(Banteay Srei)。也叫班蒂斯蕾,是一座被誉为“女人的城堡”的印度教寺庙。修建于967年,在阇耶跋摩五世(968—1001)时期1000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以其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被誉为吴哥艺术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当看了吴哥很多寺院的建筑都是大同小异时,来到这里自然是为之一振。</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的建筑风格和雕饰风格与其他寺院差异较大,如果说其他寺院雕饰粗旷霸气,而这里却是细腻精美,多了几分柔美。</p> <p class="ql-block">与大部分吴哥古迹所使用的青砂岩不同,女王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色彩极为艳丽。含有大量水分的红土既便于运输、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而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就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红色的砂岩墙壁上的雕刻,每一幅都是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有的门框高度只有108厘米,宽度30厘米,几乎没有实际的功能,似乎只是为了装饰而存在,门是华丽庄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法国殖民柬埔寨,把其视为野蛮民族。但当他们看到吴哥,看到班蒂斯蕾的女神,震惊不已。这样美的文明,怎么可能是“野蛮人”制作?</p> <p class="ql-block">班蒂斯蕾把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发挥到极致,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p> <p class="ql-block">12、神牛寺(Preah Ko)。也称普力科寺,因摆放着三尊神牛南迪的雕像,而得名“神牛寺”,是吴哥古迹最古老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吴哥东南十几公里的罗洛士地区是首都迁往吴哥之前的都城,现在保存下来三座主要的寺院:神牛寺、巴孔寺和罗莱寺,其中神牛寺的建造年代最早。</p> <p class="ql-block">公元879年,为了纪念先祖,因陀罗跋摩一世(公元877—889年)下令修建神牛寺。</p> <p class="ql-block">神牛是印度教里湿婆的坐骑,脖子佩戴着小铃铛串成的花环,趴在地上,面朝塔庙,表情温顺,虔诚跪拜。他是湿婆最忠实的伙伴和使者,也象征着力量和忠诚。</p> <p class="ql-block">在前方的三座塔殿内,供奉着因陀罗跋摩一世的三位男性先祖。后方的三座塔殿内,对应供奉着三位王后。</p> <p class="ql-block">13、巴空寺(Bakong Temple)。罗洛士遗址群中,巴空寺是规模最大的寺院,也是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公元881年,为了供奉印度教的众神,因陀罗跋摩一世下令修建巴空寺。</p> <p class="ql-block">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宣布,脱离爪哇统治独立,率领人民辗转多地,最终定都于罗洛士。在因陀罗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开始兴建祭祀性的永久性建筑,让这里逐渐形成气势恢宏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巴空寺位于曾经的首都中心,四周环绕着宽阔的护城河。长约100米的神道,以金字塔式寺庙山为中心,环绕着八座红砖垒砌的塔。</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象征须弥山,每一层台基对应着一位印度教的神话人物,自下而上依次为蛇神那迦、鸟神迦楼罗、恶魔、夜叉、天神。</p> <p class="ql-block">在下方三层台基四角,均站立着一尊大象石雕;在顶层的中心塔殿内,供奉着象征国王的湿婆林迦,也被称为“因陀罗首罗”。</p> <p class="ql-block">登临台基,俯瞰周围,下方的八座塔殿尽收眼底,如同“众星拱月”般环绕着中央的寺庙山。据说,这八座塔殿象征湿婆的八个化身,分别是日、月、风、地、水、火、空、祭祀。有些塔殿保存较好,红砖垒砌的塔身巍然耸立。</p> <p class="ql-block">公元889年,耶苏跋摩一世(公元889—908)迁都吴哥,罗洛士地区逐渐冷清下来……。</p> <p class="ql-block">14、罗莱寺(Lolei)。893年建在水库中央的一个小岛上,是罗洛斯遗址中修建时间最晚的,风格跟神牛寺相近。</p> <p class="ql-block">这是真腊王朝第4任国王耶苏跋摩一世在罗洛斯建的最后一座主要寺庙。当时修建具有保护新建水库、求神祈福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15、崩密列(Beng Mealea)。高棉文的意思就是,荷花池塘。位于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修建于12世纪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期,与吴哥寺同时代同规模。</p> <p class="ql-block">它是吴哥建筑群中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造的庙宇,目前仍被茂密的丛林覆盖。</p> <p class="ql-block">据说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片《天空之城》的原型就是崩密列。</p> <p class="ql-block">这座印度庙供奉湿婆神,尽管是印度教寺庙,但一些雕塑反映了佛教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一处完全荒废的寺院,遍地是倒塌的乱石堆和肆无忌惮的巨大树木,丛林已经完全侵蚀了寺院,已经分不清是寺院里长了树木,还是树丛中建了寺院。</p> <p class="ql-block">沿着回廊从乱石堆和树林中穿行,透着荒凉的气息,依稀能体会到寺院当年的恢弘。 </p> <p class="ql-block">看到七头蛇神那伽石雕,算是崩密列遗址里最完整的物件。——导游解释说,总要留有一件好的给大家看。好吧!</p> <p class="ql-block">16、圣剑寺(Preah Khan)。也称卜力坎寺,寺庙的碑铭上说,圣剑寺坐落之处正是一次高棉人对占婆(今越南)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西门外,108枚界石分列参道两侧。</p> <p class="ql-block">参道的尽头是护城河,河上有石桥,又见“搅拌乳海”的桥栏,神与魔抱着蛇神那迦的身体在“拔河”。</p> <p class="ql-block">被层层递进的门框吸引,与女王宫的妩媚艳丽不同,这里黑白的重叠更像一个漩涡,让你无法分散注意力,门尽头强烈的白光似乎会摄人魂魄。</p> <p class="ql-block">圣剑寺里外共 4 层,以中央圣堂的一座浮屠塔为中心,四座拱顶长廊呈十字形通往东南西北 4 个入口,每一座都有十九道门。</p> <p class="ql-block">莫名地喜欢这扇窗,一种堆积的、巨大的、静止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象征着生命生生不息的尤尼,三孔的不多见,一般是单孔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两层建筑是圣剑寺的标志:宝剑楼,粗大的圆柱让人想起古希腊的神殿,这在吴哥遗址群里是独一无二的设计。有人说是藏经阁,有人说是藏剑阁,已经无从考证。</p> <p class="ql-block">圣剑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纪念父亲的父庙,也是祭祀和庆典活动的场地。圣剑寺还曾是阇耶跋摩七世的行宫,在大吴哥通王城没有修建完成时,国王曾把这里当作临时居所,处理国事。</p> <p class="ql-block">近千年来,圣剑寺人来人往,都有谁在这里留下了足迹?</p> <p class="ql-block">17、涅槃宫(Neak Pean Temple)。吴哥城郊外的东北方向,有一座人工修建的阇耶塔塔迦湖,中央的岛屿上,坐落着涅槃宫,建造于公元12世纪末。</p> <p class="ql-block">阇耶塔塔迦湖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宽约860米。走过长约250米的木质栈桥,到达中央岛屿北侧。</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茂密的小树林,步行就可以到达岛屿中心的涅槃宫。</p> <p class="ql-block">涅槃宫是佛教庙宇,中心是一座圆形塔殿,位于边长约70米的方形水池中央,四面各有一座附属的方形小水池。</p> <p class="ql-block">这里在当时是一座寺庙疗养院。据传,当时大水池内放满各种了草药,每个池子有着不同的疗效,由医生诊断病症,再到不同方位的出口处,以药水沐浴治病。——神奇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18、塔逊寺(Ta Som Temple)。公元十二世纪晚期,阇耶跋摩七世下令修建这座寺院,为了纪念父亲达烂因陀罗跋摩二世。还有一种说法,为了纪念塔逊将军。</p> <p class="ql-block">塔逊寺不算大,四周被古树环绕,这里也是电影《古墓丽影》的重要拍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栩栩如生的女神浮雕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她们有着曼妙的舞姿和身段,纤纤细腰,一束纱笼,环佩叮当,个个仪态万千,生动灵巧。</p> <p class="ql-block">19、东梅奔寺(East Mebon)。这座寺庙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公元944—968年)于十世纪中(公元953年)兴建,大象石雕是用来祭祀印度神湿婆,以及国王的双亲。</p> <p class="ql-block">东梅奔建在用红色砂岩砌成的三层台阶之上,台阶四角都有大象石雕,硕大、精美,保存比较完好。</p> <p class="ql-block">五座砖砌的宝塔竖立在顶层台阶之上,塔身多有损毁,其他建筑亦大都倒塌。</p> <p class="ql-block">东梅奔寺今年1072岁了!</p> <p class="ql-block">20、比粒寺(Pre Rup)。也叫变身塔,建于961年,由高棉国王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修建,最初作为国庙使用。它是古代皇族进行火葬仪式的地方,象征着国王“变身为神”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比粒寺是一座红砖结构的金字塔式建筑,其最上层由五座尖塔组成,高达50米。</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基座上建造有砖塔,大部分浮雕已经风化消失,但红砖壁面上仍可见部分残存,寺庙的每一侧都有一系列独立的画廊,这是10世纪风格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21、斑黛喀蒂(Banteay Kdei)。也被称为“钱伯斯城堡”,建造于阇耶跋摩七世时期,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门洞上与吴哥城门相似的“四面佛像”,感到熟悉和亲切。</p> <p class="ql-block">斑黛喀蒂是一座迷你版的巴戎寺。</p> <p class="ql-block">而这棵大树,似乎找到了塔普伦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斑黛喀蒂曾多次被僧侣们占领,这座寺庙是否藏着什么重要的秘密呢?</p> <p class="ql-block">1215年,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后,发生废除佛教的运动,斑黛喀蒂寺遭到严重破坏。</p> <p class="ql-block">这里供奉的佛像被砸毁,集中埋葬于一条沟渠之中。2001年,柬埔寨和日本联合考古队在此发现残缺的274尊佛像,后被收藏在吴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2、皇家浴池。皇家浴池与斑黛喀蒂一条马路之隔。这个地方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修建的,曾是一个进行沐浴仪式的神圣场所。</p> <p class="ql-block">原本湖泊中央也建有庙宇,只不过目前只剩下台基。</p> <p class="ql-block">湖边有一个大型平台通向池中,这个平台由红土沙岩建成,呈十字形,周围是巨蛇栏杆和两樽石狮。</p> <p class="ql-block">眼前风景,只是吴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 </p> <p class="ql-block">23、豆蔻寺(Prasat Krava)。又名喀拉凡寺,建于921 年,是吴哥早起时期的建筑。在哈萨跋摩一世(公元908—922年)统治下建造。</p> <p class="ql-block">豆蔻寺属于印度教供奉毗湿奴的神殿,位于皇家浴池之南,以五座红色砖塔组成,特有的五座砖塔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开。</p> <p class="ql-block">这个背景现在常作为演出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几天下来,将吴哥有代表性的遗迹走了一遍,被其奇谲的生命力和精美的艺术所震撼。——走过看过之中,有记忆重叠的、有相互混淆的、有模糊不清的。但是,高棉的微笑却成为记忆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因为微笑,文明不会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