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

微信用户

<h3>第三站:九八抗洪纪念馆<br>百川汇浔城——九江,有&quot;三江之口,七省通衢&quot;之称,襟江带湖,枕水而居,上承川汉之水,下接赣鄱五河,为众水汇聚之地。自古以来,九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患。</h3> <h3>1998年<br>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水网交错,是调蓄洪水的天然场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益严重,湖泊容积大为减少,鄱阳湖客积由1954年336亿立方米减少到1985年261亿立方米,缩小了75亿立方米,蓄水量也相应减少。1998年特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中国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h3> <h3>沧海横流见英雄,众志成城缚苍龙。1998年8月7日,长江九江大堤决口,洪水滔滔,直逼城区,威胁着40多万九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党中央要求,抗洪部队紧急驰援九江,数万解放军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起长江大堤上的钢铁长城,以力挽狂澜、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江保卫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壮歌,创造了抗洪史上的人间奇迹。</h3> <h3>急调物资 8月7日<br>九江堵口抢险物资是关键,持续两个月的抗洪战斗,九江市的抢险物资消耗殆尽。8月7日当晚,九江市火速调来20船石料、30万条化纤袋、38万个钢筋笼、1000公斤麻绳和2000公斤铁丝等抢险物资送往一线。同时,大批抢险物资以最快速度从祖国四面八方运抵九江。<br>07:00<br>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带着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技术来援<br>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奉中央军委命令,由时任副军长俞森海丰道桥某分队222名官兵,乘专机夜航至九江,并运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技术,科学地制定出堵口方案。8月9日7时,抗洪官兵分成植钢桩、打木桩、固定、运料4个小组,在决口两端同时展开堵口。他们连续奋战29个小时,将100多根10多米长的木桩和2000根钢管打入决口堤底,为封堵提供有力的支撑。</h3> <h3>从8月13日至9月16日,九江全市共接收捐款2594.9万元,接收捐物折款8670.3万元。在灾堆面前,人们用爱心理耳了一曲曲动人赞歌。<br>九江全市共接收捐款2594.9万元<br>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998年的九江牵动亿万国人的心,社会各界纷纷向九江伸出援助之手,涓涓暖流带着爱向这里汇聚,给灾区群众信心和力量,帮助九江人民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灾难面前,人们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赞歌。情系九江,大爱无疆。面对特大洪灾,中央电视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西电视台、香港无线电视台等纷纷举办抗洪赈灾义演,爱心行动与抗灾赈灾紧密联结,为灾区人民送上温暖。海内外中华儿女情系灾区、全力支援,传递万众一心、人间大爱的磅礴力量。</h3> <h3>共抗洪灾,同守家园。人民子弟兵在灾难面前毅然前行,紧要关头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抗洪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抗洪间隙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助学赈灾。&quot;亲人为我堵决口,我献亲人一片情。&quot;九江民众用朴实的行动架起了军民团结的&quot;连心桥&quot;。鱼水情深,浔城处处涌现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场面;血脉相连,绿色的军装与红色的民心紧紧相连,双拥之花开遍浔阳大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