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实践,2025年5月16日至17日,安康市第二中学组织初一年级170余名学生赴平利县开展为期两天的研学旅行活动。</h3> <h3>在开营仪式上,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程光正为同学们讲解了研学的意义,强调了研学和普通旅游出行的区别,初一3班陈逸涵同学作为宣誓代表,带领所有营员在营旗下进行宣誓,开营仪式后,所有同学打乱分组,跟随教官返回宿舍,迎接即将到来的研学课程。</h3> <h3>一、茶园探秘:绿叶中的生物课<br>在清晨的薄雾中,同学们在专家和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蒋家坪的万亩茶园之中,通过专家讲解,同学们了解了茶树的种类、种植的特点以及采收的手法,同学们都异常兴奋,似乎惊讶于看似平平无奇的树叶,却能够制作出让那么多人沉迷的味道。</h3> <h3>二、急救训练:守护生命的必修课<br>"01、02、03..."整齐的计数声回荡在训练场。急救医生正带领同学们进行CPR实操训练。从判断意识、开放气道,到规范按压、人工呼吸,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初一(3)班陈同学在练习后感慨:"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看似简单,但要做到标准规范真不容易。"</h3> <h3>三、油菜收割:汗水中的成长课<br>金黄的油菜田间,同学们手持镰枷,在农技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收割技巧。"要弯腰蓄力、身体起伏不要太大,不然容易累",农技员李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初一(3)班李同学擦着汗说:"弯腰劳作半小时,才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h3> <h3>四、陶艺制作:指尖上的泥塑课<br>陶艺教室里,泥塑老师正在演示制作技巧。同学们眼神专注,神情紧张的对待手中的泥塑,生怕因为速度过快或者力度不均匀,从而导致制作失败。初一(3)班丁同学捧着自己制作的小兔子胚体,兴奋地说:"没想到一团泥巴能变成这么精美的物品!"</h3> <h3>五、气象观测:探索自然的科学课<br>"现在风速3.4米/秒,湿度62%..."气象观测场上,同学们正在记录数据。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了解学习了百叶箱、雨量筒、风向标等仪器的作用。最受欢迎的是"小小预报员"体验环节,同学们轮流站在绿幕前模拟播报天气。</h3> <h3>六、射艺体验:穿越古今的文化课<br>"身正、心静、气沉..."射艺场上,教练正在讲解传统射箭要领。同学们从站姿、握弓到瞄准、放箭,每个动作都力求标准。初一(3)班刘同学在比赛中连续命中靶心,他说:"射箭不仅考验技术,更磨练心性。"</h3> <h3>七、篝火晚会:星空下的青春课<br>夜幕降临,熊熊篝火照亮了营地。同学们围坐一圈,展示着精心准备的节目:既有激情四射的街舞,也有深情款款的歌唱。在此刻,似乎所有人都忘却了烦恼,只想尽情狂欢。</h3> <h3>八、快乐野炊:都市下的技能课<br>在绿水青山间,远离电子设备,放下书本习题,同学们亲手生火做饭,用最原始的方式感受从手忙脚乱到香气四溢的快乐,厨房中的切菜声、欢笑声、油锅里的滋滋声交织成歌,同学们互相分享着自己制作的美食,简单的食材因为合作的温度而格外美味。</h3> <h3>两天一夜的研学实践,同学们在急救训练中懂得了责任,在农耕体验中学会了感恩,在陶艺传承中感受了匠心,在科学探索中培养了思维,在传统文化中陶冶了情操,在厨房的忙碌中感受了温暖。这堂"行走的课",必将成为青春最珍贵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