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自:莱山发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还有完没完?整天叨叨叨,烦死人了,走开!”14岁的儿子不耐烦地对我吼道。</p><p class="ql-block">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他这样对我大吼大叫了。</p><p class="ql-block">上次是因为他回家就一直躲在房间玩游戏,我低声细语地提醒他该写作业了;再上次是因为我给他试卷签字时,随口问了一句怎么没考好……</p><p class="ql-block">我曾经一直以为“无条件接纳”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要足够尊重孩子,给他足够的空间和理解,他自然会成长为一个独立又自律的人。</p><p class="ql-block">可是现在,看着面前这个暴躁的“小霸王”,我才意识到:“不会翻脸”的父母,永远养不出自觉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01</b></p><p class="ql-block"><b>从乖孩子到“小霸王”,我的儿子怎么变成了这样?</b></p><p class="ql-block">儿子小时候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他乖巧可爱懂礼貌,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学生乖宝宝,特讨人喜欢。</p><p class="ql-block">变化是从他上初中开始的。</p><p class="ql-block">刚升初一,功课作业明显增多,看着他每天写作业到晚上10点多,我很心疼,决定不给他增加任何压力。</p><p class="ql-block">于是,当他期中考试成绩下滑到全校200多名时,我安慰他:“没关系,一次没考好代表不了什么,你尽力了就好。”</p><p class="ql-block">他周末躲在房间玩游戏不肯起床,我把去喊他起床的老公拦下:“他平时上学压力太大了,就让他周末放松一下吧!”</p><p class="ql-block">他把换下的脏衣服臭袜子随处乱扔,我默默收拾,说服自己:“他学习那么忙,这些小事就不计较了。”</p><p class="ql-block">我以为这就是“无条件接纳”,是在给孩子最好的爱。</p><p class="ql-block">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事情越来越糟了。</p><p class="ql-block">期末考试,他全校排名400多名,他满不在乎地说:“这次是粗心大意了,下次一定能考好。”</p><p class="ql-block">寒假期间,本以为他会因为成绩下滑而收敛一些。结果他依然是每天睡到中午起,吃完饭就回房间关门打游戏。</p><p class="ql-block">每次我试探性地提醒他复习功课时,他都会理直气壮地回击:“放假不就是为了休息吗?”</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惯更是一落千丈。房间的每个角落都堆满了脏衣服臭袜子,吃完饭的碗筷从来不收,洗完澡的浴室更是一片狼藉。</p><p class="ql-block">但最让我痛心的,是他对我的态度。</p><p class="ql-block">从前我下班回来,他会热情打招呼“妈妈回来啦”,现在我下班回来,他装作没看见,仿佛我是个透明人。</p><p class="ql-block">只要我提醒他去复习功课或是收拾屋子,就会出现类似文章开头的那一幕。</p><p class="ql-block">眼看着儿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我在家长群里发了个求助帖。</p><p class="ql-block">没想到群里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好像憋了太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发泄口。</p><p class="ql-block">最让我震惊的是林妈妈的分享:她儿子因为她没同意给他换新手机,竟然直接把家里的电视砸了。结果,林妈妈非但不敢责怪她儿子,还乖乖地给他买了最新款手机。</p><p class="ql-block">用她自己的话说:“青春期的孩子嘛,真不敢和他反着来,万一出什么事,后悔就来不及了,买个新手机就当买个平安吧。”</p><p class="ql-block">张妈妈立刻附和:“可不是嘛,上次我女儿,大晚上的离家出走了,就因为我要求她先做完作业才给玩iPad。”</p><p class="ql-block">我的求助帖,不仅没有帮我找到解决方案,反而让我脊背发凉,直冒冷汗:如果我继续这样“无条件接纳”下去,儿子会不会也变成那样?</p><p class="ql-block"><b>02</b></p><p class="ql-block"><b>两个错误认知,让孩子越来越失控</b></p><p class="ql-block">听完其他家长的分享,看着行为越来越出格的儿子,我忍不住怀疑起“无条件接纳”这个理念的正确性了。</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爬起来搜索这个理念的源头,发现它的来源是阿尔菲·科恩写的《无条件养育》这本书。</p><p class="ql-block">熬夜通读一遍之后,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p><p class="ql-block">原来,不是“无条件接纳”这个理念错了,而是我自己理解错了,导致我在实践过程中,犯了2个错误。</p><p class="ql-block">第一个错误就是,我把“接纳孩子”等同于“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p><p class="ql-block">书中提倡的“无条件养育”,并不是要我们无条件无底线地迁就孩子一切行为,而是要在养育过程中,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无条件接纳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所有的行为。</p><p class="ql-block">而我,一直都是在无条件接纳他所有行为,包括那些不负责任、不尊重他人的行为。</p><p class="ql-block">看似是爱,实际上是放弃了养育的职责。</p><p class="ql-block">更可怕的是,我的这种做法,无形中还在给他传递一个特别危险的信息:“无论你做什么,都不用承担后果。”</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犯了第二个错误:太怕和儿子起冲突了。</p><p class="ql-block">每次儿子对我发脾气或者故意打破规则时,我总是选择退让。</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害怕,一旦我坚持原则或是翻脸发脾气,就一定会和他起冲突,而冲突会伤害我们母子感情,给他造成心理压力,让他更叛逆。</p><p class="ql-block">因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充斥着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后,就离家出走,自残甚至是轻生的消息,有哪个父母看完之后不担心呢?</p><p class="ql-block">于是,我选择成为那个“永远不翻脸”的妈妈!</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慢慢完全丧失了主动权,变成了一个毫无底线、唯唯诺诺的“服务员”,而他则一步步变成了家里的“小霸王”。</p><p class="ql-block">我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我践行的“无条件接纳”,根本不是在爱他,而是在害他!</p><p class="ql-block">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人会这样无条件地忍让他、迁就他。我这样做,只会让他更难适应日后的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b>03</b></p><p class="ql-block"><b>真正爱孩子,就是要敢对他们“翻脸”</b></p><p class="ql-block">下定决心改变后,我花了一周时间搜索各种资料和案例,后根据儿子的实际情况做了下面这几个尝试:</p><p class="ql-block">1、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而不是对孩子宣布规则</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个尝试,就是邀请儿子和我们一起制定规则,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要求孩子遵守规则,那属于过度管制。</p><p class="ql-block">周五晚上,我和老公来到儿子房间:“儿子,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家的气氛有点压抑。我和爸爸想了很久,可能问题出在我们这,想和你一起商量下怎么解决”</p><p class="ql-block">听我这么说,儿子明显愣了一下,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反驳或者摆出不耐烦的表情。</p><p class="ql-block">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文件:“我和爸爸提前列了一些计划,想听听你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儿子瞥了一眼纸上的内容,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凭什么周末不能睡懒觉?”“为什么玩游戏还要限制时间?”</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和他对抗,而是充分尊重他的意见,对他提出抗议的几点做出了妥协。</p><p class="ql-block">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最后总算勉强达成了一些共识:周末最晚11点起床,每天游戏时间不超过2小时,房间脏衣服必须放进洗衣篮。</p><p class="ql-block">2、该“翻脸”时就“翻脸”,但态度温柔且坚定</p><p class="ql-block">制定好规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怎么落地执行才是真正的挑战。</p><p class="ql-block">周末,儿子又睡到快中午,我敲门:“已经11点了,按照我们约定好的,周末最晚11点起床,该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别烦我”他不耐烦地回道。</p><p class="ql-block">以前的我可能就默默走开了,但这次我决定坚持原则:“这是我们一起商量好的规则,必须遵守。你不起,我就会一直在这敲门提醒你。”</p><p class="ql-block">说完我就站在那里,用有节奏的敲门声表明我的态度。</p><p class="ql-block">“你烦不烦啊!”他几乎是咆哮着。</p><p class="ql-block">我没有被他的情绪影响,而是继续敲门。</p><p class="ql-block">“你走开,烦死了!”他在房间大吼。</p><p class="ql-block">我能听到他把枕头或是什么砸在门上的声音,还有不时传来的咒骂声,但我没有回应,只是持续地敲门。</p><p class="ql-block">大概又过了5分钟,房门猛地被拉开,他气呼呼地站在那里,眼睛里满是怒气。</p><p class="ql-block">看着他气急败坏的样子,我平静地说:“洗漱一下,马上就吃午饭了。”</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这种“翻脸”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有效。</p><p class="ql-block">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新的教育方式我们已经坚持大半年了,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惊艳。儿子没有突然变回那个自律的三好学生,我们之间的冲突也还是会时不时上演。</p><p class="ql-block">但确实也有一些小小的变化:脏衣服至少会往洗衣篮扔了,房间也不再是无处下脚了,学习态度认真多了,甚至前几天还主动提出要报AI自习室。</p><p class="ql-block">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爱,不是事事迁就,而是有原则有界限地爱;不是永远不“翻脸”,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敢于“翻脸”。</p><p class="ql-block">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自律又自觉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