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下《年月日》单元,书本练习78页第三大题。题目显示一家餐馆,午餐11:00至下午14:30,晚餐下午16:30至21:00。在第一题考差了学生的24时计时法如何转换成12时计时法,第二题考察了一套一共营业几小时,第三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p><p class="ql-block"> 顺着题目序列,我们一一讲解后,最后一题我的问题是“你提了什么问题啊?”一个小朋友大声的说我不会?当然也有几位同学明显是回家做过功课或是被父母指导过,有了一些想法。如何展开本题教学呢?如何解除孩子们对“提问类”题目望而生畏的心态呢?</p> <p class="ql-block"> 讲解过程回放:</p><p class="ql-block"> 师:要提出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已经提了哪些问题,第一题问的是晚餐营业时间,我们可以提什么?</p><p class="ql-block"> 生:午餐</p><p class="ql-block"> 师:是的,参照问题1,我们可以提“饭店午餐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 )到下午( )。谁能来解题?</p><p class="ql-block"> 生:饭店午餐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11:00到下午2:30。</p><p class="ql-block"> 师:我们再看第二题,问我们一共营业多长时间,是求午餐和晚餐营业时间之和?还能怎么提呢?</p><p class="ql-block"> 生1:午餐营业时间几小时?</p><p class="ql-block"> 生2:晚餐营业时间几小时?</p><p class="ql-block"> 师:这两位同学的问题熟悉吗?好像哪里算过了?</p><p class="ql-block"> 生:算一共营业多长时间的时候算过了。</p><p class="ql-block"> 师:是的,这两个问题是解决问题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再提意义不大。一共多少时间算过了,对比这两个时间段,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呢?</p><p class="ql-block"> 生3:晚餐营业时间比午餐多几小时? </p><p class="ql-block"> 师:真棒,除了求两个时间段的和,还可以比较大小。晚餐营业时间比午餐营业时间多几小时呢?</p><p class="ql-block"> 生:4时30分—3时30分=1时</p><p class="ql-block"> 师:如果我们只想提一个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你觉得可以提什么问题?想不想知道这家饭店的下午休息时间?</p><p class="ql-block"> 生:想。</p><p class="ql-block"> 师:所以我们可以提“这家饭店下午休息多长时间?”谁能解答一下。</p><p class="ql-block"> 生:16:30—14:30=2时</p><p class="ql-block"> 师:刚才我们提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转化的问题,也提了两个时间段求和求差的问题。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呢?看看上面,是什么类型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生:判断类问题</p><p class="ql-block"> 师:刚才老师走过去看到一位同学提了这类问题,我们来听听。</p><p class="ql-block"> 生:小明下午五点想去这家饭店吃饭,可以吗?下午五点就是17:00,16:30<17:30<21:00,可以。</p><p class="ql-block"> 师:非常好,我们还可以判断什么时间可以吃饭,什么时间没法吃饭。所以我们可以提几类问题。</p><p class="ql-block"> 生:三类。 </p><p class="ql-block"> 师:请同学们试着每类题一个问题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提出问题并解答是一个非常综合性问题,它考差学生的需要组织能力,问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只要知道自己可以提什么问题,就可以顺利解答。问题分类,根据简易程度甄选问题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难关。引导学生沿着题目的序列由简入难同类提问,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提问类问题”。</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我是让学生沿着本题的问题陈列顺序进行同类问题提问。</p><p class="ql-block"> 一、12时计时法和24计时法互换</p><p class="ql-block"> “这家饭店午餐时间从早上( )到下午( )。”本问题题从问学生晚餐时间用12时计时法如何表示迁移到午餐时间用12时计时法如何表示。主要考差学生在明辨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转化。</p><p class="ql-block"> 二、“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的经过运用</p><p class="ql-block"> 学生最小想到的是“午餐时间多长”和“晚餐时间多长”,很快会有学生发现这是第二个问题的子问题,已经在解题过程中计算过,提的意义不大。照理用问题迁移发,提过一共,自然也可以对比两个时间段的多少。在此之前我们会发现学生想提一个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顺驴下坡,我们可以提下午休息时间是多少,这是同类迁移中参入了逆向思维,但计算明显简单的多了。所以要想计算简单点,思维必须很清晰。</p><p class="ql-block"> 三、创编情境建设判断类问题</p><p class="ql-block"> 时间问题中判断类问题的特征是只需要比较时间的早晚。但是特定时间的情境需要孩子们去创编。饭店可以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吃饭,所以提出“某个时间点能不能去吃饭?”顺其自然。这为小朋友显然很有整体思维,寻找了旁边练习中的问题类型进行提问,还自己创编了问题,提问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教师在“提问类问题”的引导过程中,一定要意义对照,运用同类迁移,递进式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多元化提问,充分打开学生的提问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