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河畔水车坝

苍鹭捕鱼

<p class="ql-block">  水车坝是花溪马铃乡的一个布衣村寨,离乡政府不到两公里,依山傍水。寨前那条水质清澈的马铃河,让马铃冷水鱼和豆腐声名远扬。当然,甚至可以肯定地说,水车坝这村寨名,一定和车水灌溉河两岸的稻田有关,就像小车河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好多年没去马铃了,前两天陪夫人去青岩赶场,赶完时间还早,于是就想到水车坝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从青岩去马铃有两条路,一条经燕楼,另一条从达夯和新楼过去。后面这条路是徐霞客当年去马铃时走过的,我自然选择和老先生一样的路线。在柏油的乡村公路上,碰见一群骑行爱好者,我有几十年没骑自行车了,拍张照怀旧一下。</p> <p class="ql-block">  到了水车坝,村口是一座木质结构的斗拱牌楼,牌楼上铺青瓦,这在黔东南一带的苗侗村寨很常见。</p> <p class="ql-block">  穿过牌楼,路边有一棵高大的苦树,树龄在200年以上。这种苦树我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  沿苦树旁狭窄的水泥路下行几十米,就到了水车坝停车场。停车场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小,旁边是美丽的马铃河,河上架有一座类似侗寨的风雨桥,桥下拦河坝上是石头步桥。离端午还有些日子,河水没涨起来,站在石阶上洗衣洗菜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  当然那是过去的生活,现在自来水已通村民家里,不用再去河边洗淘。以此相似的,是石阶旁仍伫立在河中的车水轱辘,轱辘也不再转动,车水早换成了抽水机,那轱辘似在一旁静静的诉说着岁月,成为游人拍照取景的衬垫。</p> <p class="ql-block">  水车坝除了秀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最有名的是横跨马铃河上的石拱桥。从风雨桥沿河上行,不远就可看到石拱桥。贵州的古石桥我见过不少,但和周边田野、小河、古树搭配得如此协调的不多。</p> <p class="ql-block">  石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桥宽5米左右,跨度约15米,为单孔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  石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随后于2001年被花溪区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15年又升级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上桥有十多级石阶,由于已很少有人通行,石阶接缝处长着青草,那被踩踏得光滑圆润的石阶,是过往岁月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是石块铺砌长满青草的桥面,当年村民来来往往的景象已不见。</p> <p class="ql-block">  石桥原是马铃通往广顺一带的唯一通道,在桥南侧有一塑像,走近一看,是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p> <p class="ql-block">  据《徐霞客游记》介绍,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四月,徐霞客游玩青岩后的次日,沿山间小路西行,翻山越岭,过桥涉水,来到了马铃水车坝。他被当地风光和布衣族风情吸引,在游记中记述:水车坝北有卢姓土司,坝南有集市,川人在集市旁修了茅草房居住。水坝是石滩横截水流形成的,涧水飞溅在坝上,上游还架有木桥。徐霞客在旅店中吃了饭,拿钱给主人,主人不收。随后他过河向南,朝广顺白云寺而去。</p><p class="ql-block"> 马铃石拱桥是清乾隆年间修的,徐霞客来时还没有石桥,不知道他是从下游坝上石阶上踩过去,还是从木桥过去,反正这难不倒他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  游玩水车坝时,我遇到一有趣的场景。在石拱桥的河对岸,隔着好远就发现有一只鹅站在河边。起初我也没在意,只顾着拍照,那鹅一直没动,后来仔细一看,却原来是一只独腿鹅,站在河边搞“金鹅独立”。</p> <p class="ql-block">  已经快到插秧的季节,河边稻田里是高密度培植的秧苗。</p> <p class="ql-block">  另一边,村民已开始犁田,但没有见到传统的水牛,却是“铁牛”在耕犁,感觉差了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  走回村口,见导游图上标注,沿马铃河边公路继续前行,还有旧院布衣寨、盐井布衣寨等景点。可惜时间不早了,只能下次再去,今天先买些马铃冷水鱼和马铃豆腐回家,美美的吃一顿火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