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独龙江公路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条路,蜿蜒于高黎贡山的褶皱里,像一根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麻绳,将独龙江乡与外界系在了一起。这路不长,不过八十公里,却穿过了千年的光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一载前,那一声爆破的巨响,震醒了沉睡的高黎贡山。六点六八公里的隧道,像一把利刃,剖开了横亘在独龙族人面前的大山。从此,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便如那炸碎的岩石一般,散落在记忆的角落里了。我想象着那最后一爆的瞬间:山体震颤,碎石纷飞,而后一线天光从对面透过来,照在独龙族汉子黝黑的脸上——那光,想必比独龙毯上的纹样还要明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子在独龙江公路上爬行。七十九公里的路程,七百九十四个弯道,方向盘在司机手中左右旋转,如同在编织一条曲折的命脉。路窄处仅容一车通过,每隔一段便设一个错车点,像是山神在险峻中留下的一线仁慈。窗外,一边是刀削般的崖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崖壁上时有突兀的怪石,摇摇欲坠;谷底江水奔腾,声如雷鸣,却因高差而显得遥不可及。车轮碾过柏油路面的沙沙声,与江水的咆哮交织在一起,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条路的前身,不过是条简易毛路。一九九九年,独龙江公路初通,独龙族成为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少数民族。那时的路,不过是高黎贡山半腰炸出的一条伤痕,头上脚下都是原始森林。雨季一来,山洪裹挟着泥石倾泻而下;冬季大雪封山,路便成了摆设。独龙族人依然要靠着人背马驮,将盐巴、布匹和希望,一寸寸挪进深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建平所长的记忆里,还留着不通路时的苦楚。"四年级才穿第一双鞋子",这话轻飘飘地从他口中说出,却沉甸甸地砸在我心上。茅草房、木板屋、难得一见的白米饭,这些画面在今日独龙江的农家乐和砖瓦房映衬下,恍如隔世。路通了,独龙族人终于不必再将生活扛在背上,他们可以把世界装在车轮里带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隧道贯通那日,独龙族人跳起了剽牛舞。牛是他们的图腾,刀是他们的勇气,舞步踏在地上,震得篝火火星四溅。他们歌唱,歌声穿过新修的隧道,在山谷间回荡。这歌声,祖辈们只能在雪封的山谷里独自哼唱,如今却乘着东风,飞出大山,飞向更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孔当村附近遭遇了堵车。一辆运材料的大卡车侧翻在路中央,将本就狭窄的路堵得严严实实。等待的四个小时里,我沿着公路行走,看山岚起落,听鸟鸣啁啾。这条路安静下来的时候,竟显出几分温柔。后来父亲开车寻我,两人在小溪边错过,像极了独龙江公路的历史——几代人前赴后继,才终于在这险峻之地,接续出一条完整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德荣老县长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这条路上。他佝偻着背,却精神矍铄,带领人们从最南端的马库村走到最北边的"克劳洛"原始部落。春耕时节,独龙族人从江边捡来石头垒院墙,种植灵芝,建农家乐。老县长坐在火塘边,描绘着"家家有党员,家家有大学生"的未来。火塘里的柴火噼啪作响,仿佛在应和着他的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季的暴雨过后,高黎贡山上垂下无数瀑布,像一条条白练。水汽氤氲中,新铺的柏油路面闪着黑亮的光。这条路不再惧怕雨水,它坚实得足以托起独龙族人的希望。草果和重楼在路两旁的山坡上生长,这些经济作物取代了昔日的刀耕火种,将绿色银行存进了独龙族人的户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见过独龙江的四季。春日里,积雪未消,杜鹃已开,桃花映着翡翠般的江水;夏季暴雨初歇,彩虹跨过新修的桥梁,取代了危险的溜索;秋来层林尽染,公路如一条黑丝带,缠绕在五彩的山间;冬日白雪覆盖,隧道内却温暖如春,车辆川流不息。十一次进出独龙江的经历,让我见证了这条路如何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险境,变成了幸福的沃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隧道口立着一块石碑,刻着贯通日期:2014年4月10日。站在碑前回望,公路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独龙族人的摩托车、小货车、旅游大巴在其上穿梭,载着药材、山货、游客,也载着他们的笑声和憧憬。这条路,一头连着贫困的过去,一头伸向富裕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龙江公路不是一条普通的路。它是用炸药、钢筋和混凝土筑成的,更是用汗水、鲜血和希望铺就的。每一个弯道都刻着建设者的智慧,每一寸柏油都浸着养护工的辛劳。它让"一步跨千年"不再是比喻,而是独龙族人触手可及的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蜿蜒的公路。它静静地卧在群山之间,像独龙毯上的一道纹样——朴素,却承载着一个民族全部的历史与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