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0日从陕西延安去山西吉县壶口瀑布,经过壶口黄河公路大桥。壶口黄河公路大桥位于陕西宜川县与山西吉县之间的晋陕大峡谷中,是中外闻名的胜景奇观。左岸是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右岸是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村。桥长248.39m,建于1969年10月。</p><p class="ql-block">车窗外的山西、黄河和陕西</p> <p class="ql-block">壶口黄河公路大桥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山西内侧河床上游</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山西内侧河床下游</p> <p class="ql-block">黄河自上游400多米宽的河床流至壶口时,骤然收缩为40多米。瞬间,河水像脱缰的烈马,汇集一处,倾泻而下,跌落于20多米深的深渊。它像一个巨大的壶口,倾倒着奔腾怒啸的河水。泥浪喧腾、百流竞汇、水雾弥天,数里之外可觉山摇地动,涛声震天。夏初的水是清彻的。</p><p class="ql-block">弥天的水雾与彩虹桥</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下游,对岸是陕西游客服务中心,从陕西侧观赏又是另一番景象,此行是第三次来壶口瀑布,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它不计怕跌落摔打,不怕粉身碎骨,志在涅槃重生,彰显出生命力的强悍和永恒,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震撼与鼓舞。正因如此,黄河壶口瀑布被作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龙洞~不同角度赏瀑布,成人20元,山西人民很朴实,60岁以上老人免票进。在龙洞里边观赏,又是另一番感受,只有体验过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龙洞里边从下往上视角</p> <p class="ql-block">水雾弥天~“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我的中国心》~上衣穿越黄山</p> <p class="ql-block">龙洞里的圆盘,不知是人工凿的?还是天然的?</p> <p class="ql-block">不同视角看瀑布,往下游一点,避开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再离壶口处远一点</p> <p class="ql-block">再远一点</p> <p class="ql-block">不同视角~壶口处平面视角~正面来一个</p> <p class="ql-block">不同视角~壶口处平面视角~反面来一个~旁边的小姐妹挺配合,不约而同,保持步调一致,同正同反。</p> <p class="ql-block">壶口上游视角</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p> <p class="ql-block">风在吼 马在叫</p><p class="ql-block">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p><p class="ql-block">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p><p class="ql-block">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p><p class="ql-block">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p><p class="ql-block">端起了长枪洋枪</p><p class="ql-block">挥动着大刀长矛</p><p class="ql-block">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p><p class="ql-block">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溪山行的小伙伴们来王家大院咯</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p class="ql-block">寅宾楼前~双喜~此行为第二次来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哥哥家门口照壁~双龙戏珠</p> <p class="ql-block">哥哥家门口悬挂的是两个大灯笼,门楣木雕、砖雕</p> <p class="ql-block">哥哥家木雕、砖雕、石雕</p> <p class="ql-block">石雕~门槛石~一路连科</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王家大院大量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被人为拆毁、丢弃、盗卖。但整个住宅群的框架尚好,大部分院落的主要建筑没有遭到太大破坏。自1995年起,中共灵石县委、县政府开始修复王家大院。1997年,王家大院辟为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模型</p> <p class="ql-block">内院门坠木雕~柿柿如意</p> <p class="ql-block">溪山行的小伙伴们在乐善堂认真听讲解</p><p class="ql-block">乐善堂(后院)</p><p class="ql-block">后院为生活区,具有私密性、隐匿性。正面五间窑洞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楼一层供儿孙栖身,二层为小姐特设,正窑顶上为子乔阁,是供奉祖先之地。</p> <p class="ql-block">”宫灯型”柱础石</p><p class="ql-block">柱基石在建筑中,一是负荷承重,二是防腐防潮,三是审美祝吉。该柱基石分上下六层雕刻,分别为鼓、袱锦、蝙蝠祥云、夔龙、钟鼎底座、回纹。</p> <p class="ql-block">猫洞</p> <p class="ql-block">砖雕~五子登科</p><p class="ql-block">典山《三字径》:“实蠡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亦称“五子登科”。</p> <p class="ql-block">砖雕~仙鸡送子</p> <p class="ql-block">砖雕~吴牛喘月</p> <p class="ql-block">砖雕~海马流云</p> <p class="ql-block">历史人文必须认真听讲解~溪山行的小伙伴们</p> <p class="ql-block">后院门坠木雕~南瓜</p> <p class="ql-block">后院门坠木雕~莲花座</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一书法作品~一幅对联~“偶逢新语书红叶,便好携家住白云”,落款是傅增湘。傅增湘(1872—1949),四川省江安县人。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他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p><p class="ql-block">这两句都有来历。上联“偶逢新语书红叶”,出自于唐朝王建的诗《晚秋病中》。</p><p class="ql-block">下联,“便好携家住白云”,出自唐代李洞的《送友罢举赴边职》。</p><p class="ql-block">其实,不止傅增湘写过此联。在他之前,清代左宗棠也写过此联。</p> <p class="ql-block">台阶石雕~双狮戏球</p> <p class="ql-block">后院门槛旁石雕~寿桃</p> <p class="ql-block">竹林书塾是敬业堂小少爷的启蒙书房。其门框为四块青石组成的高浮雕岁寒三友。构图完整,造型独特,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竹林书塾中的辈辈封候~此类石雕多处运用</p> <p class="ql-block">敬业堂(厨院)</p><p class="ql-block">厨院设有“内三外四”七道门,把全院分隔成上中下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走不同等级的门,在不同等级的餐厅就餐。主人在后院楼上,高等佣人在中院,一般佣人在前院。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p> <p class="ql-block">弟弟家门口照壁~五福临门~溪山行的小伙伴们仰望大门陈设</p> <p class="ql-block">弟弟家大门上悬挂的四只灯笼,砖雕,木雕,石雕</p> <p class="ql-block">肥水不留外人田</p> <p class="ql-block">兰芳居为视履堡花院。院内花香四溢,建筑僻静幽深,藏而不漏。</p> <p class="ql-block">瞻月亭~护档十二生肖石雕</p> <p class="ql-block">云桥~墙里小洞可以点灯,对面墙安装玻璃,通过光反射成路灯</p> <p class="ql-block">走出视履堡(高家崖)过桥前往恒贞堡</p> <p class="ql-block">恒贞堡门口照壁</p> <p class="ql-block">恒贞堡正门</p> <p class="ql-block">哥嫂步入如意门~可遇可不求</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朝东南角方位城墙</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城堡高处</p> <p class="ql-block">在王家大院高处亭子坐坐。</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门楼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西南角视野</p> <p class="ql-block">西南角城墙亭子上的鸟儿,迎接来王家大院溪山行的小伙伴们。</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坐坐</p> <p class="ql-block">走出恒贞堡</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范例,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以下是其核心信息:</p><p class="ql-block">历史与布局</p><p class="ql-block">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因形似龟爬行得名“龟城”。</p><p class="ql-block">城池面积2.25平方公里,以市楼为轴心,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礼制格局,街道呈“土”字形八卦分布,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p><p class="ql-block">文化遗产价值</p><p class="ql-block">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与双林寺、镇国寺一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完整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城墙、商铺、民居等建筑群,展示了汉民族城市在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发展画卷,尤其以晋商票号(如日昇昌)闻名,被誉为“近代银行业乡下祖父”。</p><p class="ql-block">特色与现状</p><p class="ql-block">城内现存明清传统民居3798处、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双林寺彩塑和镇国寺木构建筑为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文旅融合突出,拥有《又见平遥》实景演出(年收入超10亿元)、国际摄影大展等品牌活动,年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实用信息</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08:00—18:00;门票:仅游览免费,内部景点联票125元/人。</p><p class="ql-block">推荐体验:夜游古城、《又见平遥》演出、四合院民宿住宿。</p><p class="ql-block">总结:平遥古城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晋商文化的活化石,兼具历史原真性与现代旅游活力,是山西乃至中国的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住平遥四合院三億昌客栈</p> <p class="ql-block">平遥牌楼~百福俱臻</p> <p class="ql-block">平遥的弄堂</p> <p class="ql-block">平遥市楼(又称“金井楼”)是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内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南大街中心,坐北朝南,为清代砖木结构三重檐歇山顶楼阁。其核心特征包括:</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制:平面呈方形,面宽与进深各三间,通高18.5米,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p><p class="ql-block">装饰特色:屋顶覆盖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南北两面镶嵌“囍”“寿”琉璃文字图案,外檐梁枋饰有木雕、彩画,题材涵盖花卉、鸟兽、人物等吉祥纹样。</p><p class="ql-block">功能与地位:历史上因“朝、午、夕”三市得名,曾是古城商业与社交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p><p class="ql-block">市楼囍面夜景</p> <p class="ql-block">市楼囍面日景</p> <p class="ql-block">市楼寿面夜景</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仍保持原貌,是中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中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建筑群南接城墙,北临城隍庙街,包括东学、西学和居中的庙区,总占地面积35811平方米,庙区占地8649.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由前后六进院组成,中轴线自南而北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平遥文庙的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平遥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唐代把全国各县按人口、税赋、物产、地理位置等分为七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下”,平遥属“望”,即第三等,其位置重要,自然应当率先奉诏修建孔庙。</p><p class="ql-block">中国科举博物馆~天地间第一品人还是读书</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隍庙街中段,总占地面积7302平方米,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明清均有重修。</p><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山门、戏台、献殿、城隍殿、寝宫,另有六曹府、土地祠、财神庙、灶君庙等,“诸神共居一庙,联袂同受香火”。平遥城隍庙属于道教建筑,是古代官署建筑与寺庙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体,是研究平遥古城建置布局、道教发展以及民俗风情的实物遗存。</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平遥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百川通是清代中国十大票号之一,创办于1860年,1918年歇业,现为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109号。</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百川通票号创办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山西祁县渠家大院主人渠源浈财东经营,主营绸缎庄、钱庄、茶叶庄,号称晋商八大富豪之一。</p><p class="ql-block">其名寓意“百川通大海,财源滚滚来,水到渠成,川流不息”,经营期间在全国设立23至30处分号,以官银汇兑为主,与官员富商连环结保。</p><p class="ql-block">1918年因金融风潮倒闭,经营59年,后由日升昌财东购得并开设永亨银号至1937年。</p><p class="ql-block">建筑与现状</p><p class="ql-block">旧址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109号,保存完好,为清代晚期建筑,坐西朝东,三进院落依次增高,象征“步步登高”,主楼檐椽彩绘铜钱图案及吉祥民俗文字。</p><p class="ql-block">现为“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陈列明清名贵家具数万件(紫檀、黄花梨木等),展示晋商生活与文化,设有70余间珍宝陈列室。</p><p class="ql-block">参观信息</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全年08:00-17:15。</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前院柜房、中院账房及银窖、后院佛堂与闺房等区域,原貌展示票号业务场景及等级礼序。</p> <p class="ql-block">四世同堂</p> <p class="ql-block">海纳百川</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票号在咸丰六年(1856)创立于平遥南大街。该号财东是榆次聂店王家和平遥县王智村米家。票号旧址于2000年10月开始全面复修整理,现已开辟为“协同庆博物馆”。同时,又将原客房科学地加以改造,保留其古色香风貌,增添必要的现代设施,共有标间56间,中高档设施,还有具有北方民俗风味的土坑窑洞,环境优美,舒适典雅,成为游、购、娱、住的综合性宾馆。餐饮部设有地方小吃108种,游客可以在下塌的房间内品尝到正宗的地方风味小吃。</p><p class="ql-block">协同庆以灵活的资本运作和区域性金融垄断闻名,尤其在西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分号遍布包头、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通过“逆汇”(类似现代存款)等创新模式强化资金流动性,并与地方钱庄建立深度合作,形成金融调控网络。</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金库与银库概况</p><p class="ql-block">协同庆票号是清代平遥十大票号之一,其地下金库以独特的窖藏结构和历史背景著称。</p><p class="ql-block">1. 金库位置与结构</p><p class="ql-block">位于协同庆票号第五院落的地下,由十间窑洞式金库组成,两侧设有镖师看守的门卫室。</p><p class="ql-block">入口设计隐蔽,花园中有一处“井口状”洞口,实为金库存放通道,兼具安全与实用功能。</p><p class="ql-block">2. 历史背景与功能</p><p class="ql-block">协同庆票号成立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初期资本仅3.6万两白银,后发展至分号33处,业务覆盖全国。</p><p class="ql-block">地下金库主要用于存放金银,现为博物馆展示模型,但保留了原始布局,两侧窖室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3.建筑与装饰特色</p><p class="ql-block">金库所在的院落设计精致,花园内有戏台、刻有“协同庆记”的巨型铜钱等,体现晋商文化中“张弛有度”的管理理念。</p><p class="ql-block">馆内还陈列一根明代樟木龙柱,被誉为“定海神针”,增添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4.参观信息</p><p class="ql-block">门票:需购买平遥古城联票(125元),金库包含在协同庆博物馆内。</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与古城景点同步,建议预留1-2小时游览。</p><p class="ql-block">总结:协同庆金库是晋商金融历史的缩影,其窖藏设计、安保措施及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索。若计划游览,可结合古城联票安排行程。</p><p class="ql-block">樟木龙柱~定海神针</p> <p class="ql-block">汇武林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西大街,是一处集镖局与教场功能于一体的传统武术陈列馆,原为八卦掌拳师王伦的旧居,现展示武术历史、流派及文物,并设有演武场供游客体验。</p> <p class="ql-block">蔚泰厚票号原是介休侯氏在平遥县西街开办的绸缎店。与著名的日升昌票号中间只隔一个小烧饼铺。侯氏眼见日升昌由颜料庄改为票号后生意兴隆,十分眼红,但苦于无人能够经营票号。恰巧这时日升昌副经理毛鸿翙与经理雷履泰闹意见,毛受到排挤,侯氏趁机把毛氏拉了过来。道光十四年蔚泰厚正式改组为票号,由毛氏任总经理。毛氏感谢侯财东对他的赏识,锐意经营,使票号业务蒸蒸日上。毛又将日升昌熟悉业务的伙友郝名扬、阎永安拉过来。一年功夫,蔚泰厚在毛氏的精心经营,业务突飞猛进。蔚泰厚又请超山书院山长徐继畲帮助制订了严格的号规,对财东、经理、伙计职责、结帐、伙友探亲、帐簿、函信等管理均有明确规定。蔚泰厚有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基础愈加雄厚,声势愈加显赫。一纸汇票传千里,几十万两银子立可取,资金雄厚,业务繁荣,利润倍增。</p><p class="ql-block">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向人们提供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画面。如果说日升昌首家票号以创新和管理为楷模,协同庆票号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为宗旨,各自都书写辉煌的历史,那么蔚泰厚票号博物馆要告诉大家的是:事业要成功,关键在谋略、经营、人才三要素。正因为蔚泰厚财东坚持三要素,同样也书写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日昇昌旧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西大街38号路南,北临西大街,南达东郭家巷,东西各与蔚泰厚票号、兴义隆钱庄旧址毗邻,创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占地面积1402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家票号。</p><p class="ql-block">日昇昌旧址坐南朝北,包括中、东、西三院,东院是“美和居”炉食铺,西院是日新中票号,中院铺面五间,前后三进院。日昇昌票号在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国票号史、金融史提供了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日昇昌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这座古县衙的主要建筑均有楹联,如大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p> <p class="ql-block">天理国法人情</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司法传统中协调天理、国法与民情的谚语“天理国法人情”是中国古代司法实践的核心原则,强调天理、国法、人情的协调统一。天理指自然法则及儒家伦理,国法为成文法律,人情包括民情诉求与人文关怀。古代司法官在裁判中需兼顾三者,以达致案件处理的公正与和谐,如清代张晋判“子杀父”案灵活运用法律维护伦理。现代司法继承该理念,在依法裁判基础上融入天理人情,确保法律实施兼具力度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听雨楼,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老县衙外。从县衙里面可以登上去,在楼上可以俯瞰平遥全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遥九龙壁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平遥文庙东侧,曾一直是古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位于平遥城隍庙东南,文庙旁边。平遥古城这个县城竟也出现九龙壁就比较奇特,始建于明初,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该寺(已毁)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罗卫国净梵王太子的塑像。</p><p class="ql-block">系明代早期遗物,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p><p class="ql-block">壁面由预制的高浮雕五彩琉璃件拼砌而成。画面的下方是惊涛骇浪的沧海,上方是漫无边际的云山。</p><p class="ql-block">在波涛起伏的巨浪里,居中的是一条黄色蟠龙,前爪作展翅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依序各有蓝、黄、白、黄八龙,白为升龙,其他均为降龙。九龙戏象万千。</p><p class="ql-block">照壁前1米余,筑有一道花砖墙,东、西两边设木栅,置门额,西为“三摩”,东乃“九如”。</p> <p class="ql-block">晋商博物院,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一座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地方人文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晋商博物院,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并改建为“晋商博物院”。2020年12月28日11时,晋商博物院试运行。晋商博物院集收藏、展览、议事、接待、外联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展示内容以晋商历史以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截至2022年1月,晋商博物院收藏有与晋商历史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钱币等共12万余件。御书楼藏有从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古籍善本1.2万余册,近4万卷。</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晋商博物院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山西督军府旧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史书记载该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均设在此。民国五年(1916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称督军府。</p><p class="ql-block">山西督军府旧址占地面积3511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前院楼房、渊谊堂、小自省堂、梅山和玉堂春组成,是中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内存有清、民国年间石碑5通、碣1方。</p><p class="ql-block">山西督军府旧址一直是山西政治中心,2017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搬迁,太原市组织实施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官方拆除与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6处现代建筑,修缮南大门、渊谊堂、自省堂等历史建筑11处,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修建仿古建筑6处。建设晋商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东花园其中有吴昌硕的对联“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蕴含了其人生哲学与艺术追求的深刻内涵,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艺术真谛的探索~在逆境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在平凡中发现不朽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督军府西花园~月朗心静~文章辞达能通俗,艺术工深仗会心</p> <p class="ql-block">山西饭店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的四星级历史文化酒店,前身为明清时期山西贡院,现以晋菜餐饮、古建风格和高端接待服务为核心特色。其建筑群融合中西元素,拥有308间客房及32个餐饮包间,兼具文化展示与商务功能,曾获2020年“中国中高端酒店运营竞争力100强”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蒙山景区去开化寺的入口有点隐蔽</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的九龙槐</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蒙山开化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罗城街道办事处寺底村,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是北朝隋唐五代著名的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蒙山开化寺遗址分为上下寺,蒙山为上寺,下寺在古晋阳城内。由晋阳古城西北行,进入开化沟,沿沟西行抵寺底村,村后山坡上即为开化寺遗址,现存二座左右并列的北宋修建的方形砖塔,称之为连理塔。</p> <p class="ql-block">寺西北有一条冲沟,沿沟行500余米,至沟尽头登山,即为蒙山大佛所在“大肚崖”。蒙山大佛属于摩崖敞口式大龛,居蒙山近山顶处,系利用陡直的崖面开凿而成,龛前建木构大佛阁。蒙山开化寺遗址在世界石窟史、佛教史上均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7日,蒙山开化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开化寺遥看大佛</p> <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目前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年代最早、体态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释迦牟尼佛像。</p><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大佛为跏趺式释迦牟尼坐佛,双手施禅定印,佛体厚胛肥肩,气势非凡。</p><p class="ql-block">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佛正面</p> <p class="ql-block">右侧下山方位视角~不同视角大佛呈现不同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太原五一广场,位于太原市迎泽大街东段,是太原市的地标,是太原市最早的广场。在广场中轴线位置上分别有首义门、国旗、雕塑三大主题元素,强化南北广场空间轴对称,以“千年城道”理念拉通南北广场。其中北广场结合历史资料复建“首义门”,以及“锦绣太原”牌匾,承担起太原市的精神象征和城市灵魂。</p><p class="ql-block">五一广场作为太原市民的精神地标,是太原市重要的政治集会和节日庆典活动场地,是迎泽大街的重要门户节点。</p><p class="ql-block">5月21日气温骤降,所幸上午去蒙山大佛下雨,买了雨披,既防雨又保暖,后来天晴了也穿着保暖。</p> <p class="ql-block">乘太原至温州K1398/K1395次火车,途经车站:太原、石家庄、衡水、聊城、菏泽、曹县、商丘南、亳州、阜阳、颍上、淮南、合肥、巢湖、芜湖、宣城、广德、长兴南、德清西、杭州、诸暨、义乌、金华南、武义、永康南、缙云、温州,共计26站,总耗31:17小时。</p><p class="ql-block">5月22日晚上9点48分从太原发车,23日18点33分到杭州,计20小时45分</p> <p class="ql-block">芜湖长江大桥是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为芜湖~合肥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5011)、淮南铁路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九五”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也是安徽省第一座公路及铁路两用大桥。</p><p class="ql-block">经过芜湖长江大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