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如同北京颐和园和济南趵突泉般声名远扬。每当有人提及晋北旅行,总会问及:“去看过云冈石窟了吗?”这个萦绕心头多年的文化圣地,终于在今年初夏得以成行。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一家人驱车千里去云冈石窟游览。</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仿古景区大门,检票进入景区。同行的游客惊叹:“这就是云冈石窟吗?我曾来过多次,怎么改造的这么好,我一点都不认识了。”导游接过话来:“是啊,这里是新建的景观区,政府斥资十多亿元,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昔日运煤公路改道,原先的破旧房屋和小煤窑都拆了,眼前的礼佛大道与灵岩寺等建筑群,取代了过去的破败景象!”从同行游客吃惊的表情就可以感到:云冈石窟今非昔比,不知好了多少。</p> <p class="ql-block">去石窟群有两条路径:坐摆渡车或步行。徒步可以参观礼佛大道、灵岩寺等景点。我们初来乍到心气正高,怎能错过眼前的美景!我们一家人,佩戴导游讲解耳机,随导游沿礼佛大道向西慢慢徐行。</p> <p class="ql-block">礼佛大道上13对千佛柱巍然耸立,驮柱的六牙白象在松林间若隐若现。导游耳机里讲述着《帝后礼佛图》的往事:这组复刻来自龙门石窟的浮雕,展现的是北魏皇帝和皇后礼佛的场景,可惜原物已流落异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移步前行,走过古朴典雅的七孔石桥,来到四面环水的灵岩寺。虽为依历史资料仿建,寺内的山门殿、千佛殿、大雄宝殿、石雕造像塔、木雕佛像等,建造的依然气势恢宏。 </p> <p class="ql-block">穿过“入佛知见”门楼,真正的震撼方才降临。云冈石窟依山建造,绵延一公里的崖壁上,布满了252个窟龛,规模之大超出我的想象。哒哒拉着我的手,抬头说:“姥爷,这些洞窟像蜂巢吗?”滴滴接过话头:“我觉得密麻麻的洞穴更像穿越时空的窗口!”姐弟俩争前恐后地发挥着想象。</p> <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前,导游有声有色地讲了一个“马识善人”的故事:北魏文成帝东巡,路遇由中山赴平城的高僧昙曜,本不相识。御马见之,张嘴衔住其衣再不前行。文成帝认为这是白马识人,以师礼待昙曜,遂命之为“沙门统”,组织开凿云冈石窟,成为云冈石窟的创始人。昙曜主持开凿的第16-20窟,被后人称为“昙曜五窟”。</p> <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是早期石窟的代表,也是西域造像艺术东传的顶级作品。椭圆形平面、穹窿顶、模拟草庐形式的大型窟,窟口上边凿有明窗。主像形体高大,占据绝大部分空间。佛像造型熊健,短颈、宽肩、厚胸,西域情调明显。</p> <p class="ql-block">五窟主尊是按五位北魏皇帝所造:16窟释迦立像,表现的是文成帝拓跋濬;17窟交脚弥勒菩萨,代表未即位皇位即去世的拓跋晃;18窟释迦立像,为太武帝拓跋焘,身披千佛袈裟;19窟释迦坐像,云冈第二大佛,为明元帝拓跋嗣;20窟释迦坐像,露天大佛,对应的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原本的室内洞窟,因为地震立壁坍塌,变成了露天大佛,成为云冈石窟的名片,游客首选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建造于北魏鼎盛时期(465年-494年)的中期石窟。洞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雕刻工艺更加精湛。洞窟形制多双窟,彰显“二圣共治”。建造了一些中心塔柱窟和方形窟。造像越来越精美华丽,佛像的服饰、面容等细节,汉化迹象明显。</p> <p class="ql-block">第5窟的主尊佛像高达17.4米,为云冈万佛之冠。大佛两腿盘坐,神态安详。整个身躯经后世包泥彩绘贴金,已看不到北魏的原始面貌。但依然可以感受它的宏伟和壮观。</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中最富丽堂皇当属6窟。33幅浮雕连环画,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其规模之大,雕饰之佳,堪称“云冈第一伟观”。</p> <p class="ql-block">第12窟前后两室结构,外观为一座三开间的殿堂式崖阁建筑。窟内雕刻了数十位手持各式乐器的飞天和乐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站在窟内,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梵音袅袅。</p> <p class="ql-block">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中下层官吏及平民信众成为开凿主力,其规模和影响力相对减弱。晚期洞窟的瘦削佛像,印证着造像艺术本土化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第15窟规模较小,没有大佛,四壁雕满排列有序的小像,是云冈佛像最密集的石窟。现保存下来的造像约有13000余尊,名副其实的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39窟的窟门呈圆拱形,其上方的两明窗非常显眼。最令我驻足的是窟内中央的五级方塔,高约6米。这座塔柱建筑构件,雕刻准确且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国早期佛塔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阅尽万卷尊北魏,平生只为拜云冈。”《回家》的旋律忽然在景区响起, 我们知道到了景区关门的时间。云冈石窟一游,走了近万步,临别还有一点留恋。归途中两个外孙仍在争论佛像造型,我们约定各自书写眼中的云冈进行交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