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忻州古城(二)

宏大头

<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首任山长崔嶫是乾隆年间的进士,他辞官后投身书院教育事业;郝椿龄等知名儒士也曾在此执教。在他们的悉心培育下,这里培养出39位进士、165位举人,成就了“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辉煌盛况。秀容书院还见证了近代教育的转型发展,徐继畲等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思想在这里萌芽,为维新变法提供了思想养分。</p> <p class="ql-block">西苑是忻州古城近年来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1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它坐落于古城西部,占地80亩,采用中式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融入历史人物主题,划分出怡苑、杏苑、梅苑等六大区域,兼具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功能。园内建筑随地形起伏而建,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融入现代文旅元素,成为古城“活化”利用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杏苑以金元文宗元好问为主题,重现了他与杏花姑娘那段凄美的爱情传说。少年时期的元好问与杏花姑娘一见倾心,却因离别而遗憾错过。悲痛之余,元好问写下40余首杏花诗。后来在并州途中,他听闻“雁丘”故事,更是留下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在杏花亭边,游客可以驻足停留,细细品味这段跨越时空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怡苑的婕妤轩是为纪念汉代才女班婕妤而建。班婕妤曾以《团扇歌》自比,倾诉失宠后的命运,留下了“秋凉团扇”的典故。园中跌水潺潺,与集贤亭相互映衬,仿佛重现了她“扫地长信宫”时的孤寂身影。</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书法家傅山,其“宁拙毋巧”的艺术理念与反清复明的气节,在西苑的松龛轩得以充分展现。游客在此可以欣赏到他融合豪放与婉约风格的书法真迹复刻,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秀容书院,在2017年完成修复后,重新展现出亭台掩映、古柏苍翠的雅致风貌。游客可以沿着“通天衢”牌楼拾级而上,在六角亭远眺古城全景;也可以走进秀容书院博物馆,通过“九原文脉”“百年风华”等展区,触摸从汉代到近代忻州的文化发展脉络。倘若恰逢研学活动,还能亲身体验古代学子“斋课”“官课”的考学氛围,感悟“十年寒窗”背后的艰辛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西苑的园林设计匠心独运,巧妙串联起一个个历史片段:在杏苑墨池边,元好问忧国忧民的诗篇与浪漫凄美的爱情传说相互交织;梅苑的报国亭致敬徐向前元帅,尽显武将的飒爽风骨;柏苑的“托孤台”则讲述着春秋时期程婴救孤的忠义传奇。夜幕降临,文创街上热闹非凡,非遗木雕工艺品与特色杂粮美食,让游客在品味传统的同时,也感受到忻州人在传承中创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与西苑,一古一今,共同铸就了忻州古城的文化灵魂。前者是千年教育传承的活化石,后者是历史记忆的现代演绎。游客在此,不仅能触摸到砖瓦间沉淀的岁月痕迹,更能在传说与现实的交融中,读懂这座城市的坚韧与浪漫。从鲁潢兴办书院的宏愿,到元好问的赤子诗心;从班婕妤的团扇哀婉,到傅山的铮铮傲骨,这些故事让忻州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符号,而是成为了充满血脉与温度的精神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