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来到甪直古镇。</p><p class="ql-block">这个怪地名我真不知该怎么念。网上查得"甪"的读音是"路"。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京城附近修建禽兽园,园官培育出一对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的独角怪兽,秦始皇赐名“甪端”。甪端为不被杀害而逃离,飞行到苏州吴中甫里镇郊上空时,发现此处水波浩渺,灵气弥漫,便留住于此。自从甪端来临,甫里镇一带风调雨顺,人们为感念这对神兽,便改甫里镇为甪直镇。</p> <p class="ql-block">谁不说咱家乡好,从这𠆤题字看,费孝通先生大概也是甪直人。</p> <p class="ql-block">甪直还是叶圣陶先生的家乡,这里还有他老人家的墓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墓道边上有一石块,读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字,微信向无所不能的甬上怪才胡逆风师父请教,得到回复:善满居。</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的纪念馆在先生当年教书的第五高级小学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先生在他的《〈甪直闲吟图》题记》中有这么一段回忆:</span>鸳鸯厅北厅,玻窗向北,五人居佳。床皆贴南壁,自西而东,首吴宾若,次王伯祥,次为余,次孙建平,次董志尧。书桌临窗,其序与床同。夜间点白瓷罩煤油灯,当时已觉明亮矣。每日散学以后,家居本镇之教员各归其家。外来之五人则为共同生活,业务工作,业余闲遺,三餐一宿,皆聚处而不分。</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一间大教室分隔为二,半间放五张小桌子办公,半间排五张小床睡觉,这样的教书生活虽清苦,也悠闲而充满集体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先在叶老墓前三鞠躬,再走进叶老纪念馆。对这位大名如雷的先生,本人大概只读过我们教课书上的《多收了三五斗》。</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里有一份叶老的遗嘱,全文不过130字,然而却写了3次。第一次写于老人重病之时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嘱附家人丧事从简,只“在《人民日报》 自费登个广告,告知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別了”。第二次是在1980年12月21日。老人补写遗嘱:“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也不要开。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 月12日,老人再次补充遗嘱,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北京医院按照老人的遗愿已将老人的遗体解剖完毕)。</p> <p class="ql-block">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老人想到的是:倡勤俭朴实之风,除厚葬奢华之气,振解剖学之业兴,破全尸保体之陋习。老人家的文品,德品,人品,令人高山仰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写于2025年5月20日深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