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逢节气入“小满”,便有关于它的解读,含义丰富,言之成理。</p><p class="ql-block"> 有说,世间万物,将满未满,不满不亏,一切恰好,是为小满。</p><p class="ql-block"> 有说,小满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境界。人生巅峰之后,盛极而衰,懂得小满即安,不求大圆之满。</p><p class="ql-block"> 有说,为人处世,存一点余地,留一点空间,方能行稳致远,幸福安然。人生最好是小满,满足小小的愿望与幸福足矣。</p><p class="ql-block"> 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里有: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他说的是人生唯半“酒饮微醉,花看半开”,乃最佳境界。</p><p class="ql-block"> 人们解构小满、定义小满,是强调做事满则过,满则溢。要沉得住气、绷得住劲。要懂得把握分寸、拿捏尺度。为事不可出拳过重、发力过猛。也不要吃干喝净、竭泽而渔。更不可忘乎所以、自以为是。</p><p class="ql-block"> 人们说了这么多小满的好处、境界、意义和约法三章及注意事项,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并身体力行?恐怕实情并不乐观,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另外一番景象。</p><p class="ql-block"> 每当年节,人们满嘴都是“圆圆满满”“十全十美”“幸福美满”“金玉满堂”。每到凯旋日,人们说的都是“满心欢喜”“心满意足”“满载而归”。每当宴宾时,人们都期待“高朋满座”“嘉宾如云”。倒酒说“满上”,夸赞说“满腹经纶”,祝福说“功德圆满”“祝圆满成功”“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长流”,重返赛场叫“满血复活”,出了大名叫“名满天下”。批评人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还是觉得满瓶才好。看到了吧,这里说的每一句都是顶格大满,不留余富,没人说“半圆半满”“十全九美”不满不足的话。</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实际行动就更有意思了,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考分尽可能高,学校尽可能好,老师尽可能优,官尽可能做大,财尽可能赚足,寿命尽可能延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处处追求极致,没有止境。</p><p class="ql-block"> 文化人把小满总结诠释得理性智慧有境界,且富有哲理。可现实中人们说的都是满话,做的都是满事,没有几个人心甘情愿地“小满”,干“酒饮微醉,花看半开”的“蠢事”。理论与实践的冲突,使文人笔下的小满”陷入尴尬的境地。那么,人间世事到底应该“大满”还是“小满”呢?</p><p class="ql-block"> 说来,两者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的情节有不同的前往路径,大满有大满的情形,小满有小满的状况。为人处世、社会生活、情绪管理是小满的用武之地。高兴时不乐极生悲,生气时不怒发冲冠。话不能说得太满,事不能做得过绝。控制欲望不使其极度膨胀,平稳心态、调整情绪不变成脱缰野马。懂得把握分寸,知道拿捏尺度。饭吃七分饱,觉睡八分醒。遇事不乱作一团,友情不亲密无间。距离产生美感,空间度量真情。常言道“月盈则亏,物极必反”,不极端、不过头才是“小满”之道。</p><p class="ql-block"> 若换另一种情形,则不可小满。为目标和理想而奋斗,就要劲头十足、满血拼搏。赛场上必须争冠军,求大满,拿出所有本领,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全部力气,要“力拔山兮”夺第一。如果任正非满足于“酒饮半醉”,很难想象会产生今天的华为;如果王传福满足于“花看半开”,比亚迪恐怕早就“泯然众人”了。倘若社会都满足于“小富即安”,便不会涌现出那么多腰缠万贯的财富群体;假如人人都浅尝辄止,各行各业层出不穷的先锋人物和伟大成就,便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 知道何时把握小满,何时推进大满,并不容易,是处世一道难题,只有具备通透人生的智慧和境界,才能做到。</p><p class="ql-block"> 其实,普通人是容易满足的,更愿意接受“小满”,更懂得其中的哲学内涵。他们不抱有过份的企图,不追求过多的财富,不妄攀过高的目标。知足者长乐,不奢望大富大贵。过好小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几亩薄地度春秋。四季顺遂,平安健康。</p><p class="ql-block"> 大满也好,小满也罢,都是一种选择。只不过情况不同、路径不同,选择的方向就因人因事各得其所了。(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