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载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财富的有无和多少,从未影响他修炼成为一个颜回式的大儒。在公道大义面前,他从不畏惧。而对于自己,则了无所求。他愿意为理想献身,但当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也绝不苟且,辞官,回乡下,讲学,种地……富贵于他如浮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读历史,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用道德大棒指挥别人的人。千万记住了,一个人一旦要求别人高尚,他自己已不高尚了。你要拿着“横渠四句”去要求他人,张载听到了也会不高兴,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77年,张载获推荐再次回京任礼部副职。因为不能按照他的理想来,很快,他再次辞官。同年冬天,在返回横渠的路上,行至临潼,58岁的张载安然辞世。他去世时,身边仅有一个外甥。在长安的学生闻讯后赶来,筹资将老师的灵柩送回横渠安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雪纷飞,圣人无声离去。但千百年来,他的理学思想,他的“横渠四句”,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座右铭,象征着最高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坐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载死后大约180年,一个江西人在殿试时,一字一划写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成为了那一年的状元,最后也成为了一个朝代最后的脊梁;又大约400年后,一个浙江人在书中击赏张载,击赏“横渠四句”,他最终活成了榜样的模样,少年刺奸,中年抗清,晚年鸿儒,抨击君主专制,成为千年一遇的大思想家;又大约280年后,一个现代思想家在抗战烽火中,向大学生们普及了“横渠四句”,寄希望于抗战的胜利,国族的复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张载并未真的离去。直到今时今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