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行(五)汕头

老川

<p class="ql-block">潮汕是由三个城市组成,汕头、揭阳、潮州,把机场选在三个城市的中心就是揭阳,去这三个城市,直线距离都是25公里,打车一个小时就到。所以机场命名为揭阳潮汕机场。</p> <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骑楼是近代华侨文化与商埠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骑楼群之一,兼具建筑美学与实用功能,至今仍是汕头老城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热点。</p> <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的这个人物造型,他是最早之前去了南阳,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潮汕的人下南阳必须带三把刀:第一把是菜刀,下南阳去饭店里面帮厨,所以潮汕潮州被称为世界美食之都;第二把刀是剪刀、剃刀,给别人剃头、剪头、刮胡子,所以广东的洗发液、沐浴液特别多;第三把刀是雕刻刀,所以潮汕这个地方的雕刻工艺特别好,在潮汕揭阳,有一句话叫天下玉,揭阳工,揭阳雕刻工艺数第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物造型是从南阳回来,荣归故里。穿西装、杵拐棍、外加一个钱箱子。</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这个人物造型是侨批,侨批它是一个职业,以前这个职业还有一个名字叫水客。什么是侨批?最早之前侨民到南阳后,赚钱了想给家里面的妻儿父母写信、带钱回去,就通过侨批(水客)带回去。</p><p class="ql-block"><font class="meipian-red">习近平总书记</font>到潮汕说要弘扬侨批精神,侨批精神是什么?就是诚信精神。试想现在的人有几个会把钱给一个水客让他带回去的?这样的职业早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到小公园最中心的亭子叫中山纪念亭,中山纪念亭纪念的是孙中山先生。这个纪念亭是当时华侨出资兴建,它也是三推三建,最早是木质亭,后来又建了一个钢筋混凝土亭,第三建为木质亭,就是现在看到的亭。现在这个中山纪念亭,它也是小公园的一个地标打卡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建筑南生贸易大楼,这座大楼里面有一部电梯,这部电梯是全中国最早的一部电梯,现在还可以使用的电梯。只是现在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不让大家去使用了。</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的繁华与热闹,就是民国时期汕头商业文化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汕头经历了多次历史动荡,小公园的辉煌也随着时间逐渐褪去。然而,这些老建筑却仿佛停留在了那个时代。默默守护着过去的荣光。如今走在小公园的老街上,仍能找到一些当年的遗迹,仿佛那些旧时光从未远去。</p><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具有独特的骑楼建筑,这些骑楼大多建于民国时期。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与潮汕地区的本土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貌。骑楼下宽敞的走廊不仅方便了行人,避也为商铺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间。这些七楼大多为2~3层楼高,外墙上装饰着精美的雕花和浮雕。彰显着建筑主人的财富与地位。许多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依然能够看到其当年的风采。站在骑楼下仰望,时间仿佛在这些建筑的砖石中凝固。</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不仅是建筑的博物馆,更是人文气息浓厚的文化聚集地。这里不仅承载着老一辈汕头人的回忆,也是潮汕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民间的传统艺术表演,还是节庆时的庙会活动,都让小公园充满了活力和魅力。这里人流如织,街头巷尾充满了浓浓的市井气息。小公园的老街骑楼广场,仿佛天然的电影拍摄场景。近年来,随着怀旧风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选择在此区景,汕头小公园逐渐成为了影视作品中复古和时代感的象征。今天的小公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景区,更是汕头乃至整个潮汕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是一扇通往汕头历史文化的窗口,通过这片充满沧桑的街区,了解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先有小公园,后有汕头,小公园是潮汕人寻根的一个地方,当地人把这里当成汕头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打锡街是汕头近代点铜业和南金业聚集地,点铜是指晚清时期的潮阳工匠艺人在此创立的锡器茶罐制造业。南金是指澄海莲阳工匠艺人在这里开办的南金锡箔制造业。因两项技艺都需要敲打这个步骤,故起名为打锡街。</p> <p class="ql-block">行街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早期是潮州粤海新关与澄海县管辖边界线。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进行划分区域管理,延续行街作为汕头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这里汇聚了潮汕地区的各种特色小吃,如潮汕牛肉丸、汕头卤鹅等,让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老妈宫戏台建于清嘉庆年间,每逢节假日都会在这里演出潮剧和皮影戏。老妈宫戏台不仅是潮剧的展示窗口,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汕头这座城市的文化变迁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潮州音乐,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又不断吸收了潮州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乐曲等,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潮剧的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乐器又分为文武畔。文畔即管弦及弹拨乐器,武畔是打击乐器。</p><p class="ql-block">乐队的指挥是武畔的司鼓,而文畔的带头人是二弦兼唢呐的演奏者,俗称"头手"。"头手"必须是精通二弦的弦乐演奏家同时又是熟练掌握唢呐的管乐吹奏能手。文畔音乐一般紧跟唱腔或演奏过场音乐。后来乐队在伴奏乐器的改革中增加了低音乐器,音响层次改单一高音为高、中、低配套,丰富了表现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潮戏服饰</p> <p class="ql-block">龙泉与灵龟</p><p class="ql-block">距今500多年前,潮汕先民在这里发掘了一口取之不竭、清冽甘甜的泉眼(俗称"龙泉"),为先民和过往船只提供了生命之源,有汕头埠"第一泉眼"之美誉。</p><p class="ql-block">传说泉眼位于龙脉之上,不受咸潮卤水影响,且古井生长着灵龟。每遇风雨失调、旱涝成灾之际,善男信女烧香祈愿,古井必有灵龟爬出消灾降福,庇佑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重建老妈宫戏台,古井已变成在戏台院墙之内。清理地基时,揭开自汕头沦陷时百姓在古井封盖的石板,只见井壁叠砌的明代青砖无损,井深4米、水深2.93米,依然清冽甘甜如故。神乎,奇乎,令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一从龙泉涌海隅,百年戏台有传奇。</p> <p class="ql-block">老妈宫戏台的对面是天后宫,所以这里是汕头最热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俗称“老安平邮电局”或“安平邮局”,1922年竣工,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海安街道怀安居委外马路24号。</p><p class="ql-block">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坐东北向西南,二层建筑,石、钢筋、洋灰的三合一结构,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也是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见证了汕头、广东乃至中国邮政通信发展历史。整幢建筑保留完好,现在是汕头邮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汕头邮政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我们儿时的时代,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背着邮包,走街串巷的送邮件。</p> <p class="ql-block">侨批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汕头市金平区商平路43号的五层欧式骑楼建筑,始建于1948年,现为网红打卡点与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汕头旅社是汕头市一处具有历史意义和文旅价值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风格‌为五层欧式骑楼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保留“汕头旅社”四个红色大字,极具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有很多摄影师为游客有偿服务。拍大片到这里哦。</p> <p class="ql-block">汕头九龙壁位于汕头市外马路存心善堂前,是一座融合潮汕传统嵌瓷工艺的大型艺术建筑。其长18.8米、高10米,历时2年由潮汕民艺师精心打造,是我国‌首座潮汕特色嵌瓷九龙壁‌,集嵌瓷、石雕、手绘画等技艺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汕头宗教多元融合</p> <p class="ql-block">汕头体验1元钱的渡轮,看海对面的风景,回来恰巧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在旅途中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