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金丽,女,2020年5月19日,通过劳务派遣来蒲汪镇工作。2021年调入宣传办,2022年5月7日调离了蒲汪镇。在宣传办一年有余,拍摄剪辑了许多短视频,为蒲汪宣传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文化素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金丽快言快语,在二楼办公区时不时就能听到她朗朗的笑语,她大概1.65米多的个头,皮肤白皙,精神头十足,无论相机或者手机,她都能熟练运用,敏锐地捕捉着周围的每一个瞬间。一年多的时光里,她用镜头记录下蒲汪镇的变迁,用剪辑赋予平凡生活以动人的光彩。 </p> <p class="ql-block">“门外汉”成了“多面手”</p><p class="ql-block">高金丽刚来宣传办时,对基层宣传工作并不算熟悉,但她有个特点——学得快,做得勤。别人拍视频可能只是完成任务,她却琢磨怎么把画面拍得更生动,怎么让剪辑更有节奏感。没过多久,她的短视频就成了镇上的“招牌”,无论是节庆活动、民生新闻,还是田间地头的平凡故事,经她的手一加工,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p><p class="ql-block">当听说张家汪湖村的莲藕长满了池塘,她开上她的电车来了,于是,一段精美的夏日荷塘便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高金丽的镜头有“温度”。她擅长抓细节——丰收时农民脸上的笑意,节日中妇女儿童的欢娱,老人田间劳作的瞬间……这些画面不华丽,却格外打动人。</p> <p class="ql-block">新闻点就在细微处</p><p class="ql-block">高金丽的主动性极强,从不坐等任务。她常说:“新闻点不是等来的,是跑出来的。”有一次,蒲汪镇在时隔几个月干旱后,突然下了一场小雨,她非要到村里拍摄这场小雨。来到石香炉村,打着雨伞,接连采访了几位大爷大娘,及时报道了这场小雨对农业生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她还有个习惯——走到哪儿拍到哪儿。菜市场的早市、村头的老槐树、扶贫车间的女工……在她眼里,这些都是蒲汪的故事。她总是乐此不疲,幸苦着也快乐着。</p><p class="ql-block">她不但敬业,还懂生活。2022年春节,她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值班,中午十几口子人要在食堂就餐,食堂厨师回家过假期了。她义无反顾拿起锅铲叮叮当当一阵忙活,二十几道菜很快便端到了一号餐桌。工作之外,高金丽是一儿一女的妈妈。她教孩子拍视频、练书法有模有样的。她弄来高粱秸秆做成小灯笼,用红纸卷成筒做成一挂挂鞭炮,她会利用各种材料做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小物件……。</p> <p class="ql-block">留下的不止是视频</p><p class="ql-block">可能有人会问,她为什么对宣传工作这么投入?不说干一行爱一行,至少是做一件事就要做好,我认为她就是这样想的,用她的话说,就叫“把班掌”。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走过的路途总会留下点足迹,可那些她记录下的影像,早已成为蒲汪记忆的一部分——在村民的手机里,在镇史的档案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持续散发着温暖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或许,最好的宣传者就是这样:用热爱照亮平凡,让故事自己说话。而高金丽,正是这样一个“把班掌”的蒲汪光影记录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