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灿烂,一侯可观。<br>2011 年开始发掘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侯国遗址。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内涵颇丰,堪称一部反映汉代鼎盛时期璀璨文化的百科全书,将消失 2000 余年的海昏侯国清晰重现。<br>这是一个列侯身世传奇的侯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跌宕起伏,世所罕见。<br>这是一个艺术精妙入神的侯国。侯府器物,包罗万象,匠心独具,或飘逸洒脱,或流光溢彩,或奇幻空灵,技艺精湛,尽藏礼乐。<br>这是一个文化缤故异彩的侯国。事死如生,信奉神灵,祈愿永生;摈黜儒学,诗礼传家;丝路文明,广采博纳。<br>这是大汉海昏侯国。流年已逝,侯国已往,器物有灵。<br>海昏侯国遗址的经年发掘,大批珍贵文物的重见天日,让曾伫立在历史传说中的海昏侯摘下谜之面具,亦让解读两千年前大汉盛世的围观者重见威仪气象。<br>一觑海昏侯,千年大汉风。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豫章海昏——汉朝初建,高祖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度,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南昌、海昏等十八县,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西省。元康三年(公元前 63 年),汉宣帝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在海昏县建立侯国。海昏侯国延续到东汉末年,有确切记载的列侯达四位。刘贺一脉,于此繁衍生息达百余年。 “海”字铜印印文 㡌 (niǎo) 蹏 (tí) 金、麟趾金——刘贺墓㡌蹏金 48 件,麟趾金 25 件。有学者认为㡌蹏金仿天马之足所铸,状如马蹄,俗名 “马蹄金” 。麟趾金仿瑞兽麒麟之足所铸,状如靴子。均用花丝镶嵌等细金工艺精制,部分带 “上”“中”“下” 字样,是汉武帝太始二年 (公元前 95 年) 依祥瑞之意铸造而成的金器。主要被帝王用来赏赐那些效忠于皇室、有军功的大臣。<br> 《汉书・武帝纪》关于㡌蹏金、麟趾金的记载——二年春正月行幸回中。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令更黄金为麟趾㡌蹏以协瑞焉。” 金钣——共 20 件。出土于刘贺棺柩南部内、外棺之间,是汉墓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金钣。学界认为,金钣尺寸与《后汉书・祭祀志》玉牒尺寸略符,或是天子祭祀过程中用于书刻 “祷辞” 的 “金牒”“金策” 或 “金简”,或是海昏侯国的储备黄金。目前所见最早金钣为战国时期楚国黄金货币 “郢爰”“陈爰” 等。 武帝五铢——包括元狩五铢(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三官五铢。元狩五铢为铜币铸造权从民间收归地方政府,诏令各郡国铸行的产物;赤仄五铢和三官五铢为中央政府统一发行。元鼎五年(公元前 112 年)开始,铜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标志着五铢钱制度正式建立,开创了中央铸币的新纪元。 <br>宣帝五铢(标准钱)——钱文 “五铢” 二字笔锋挺拔秀丽,“五” 字交笔缓曲,一般上横、下横超出交笔末端之外,如两个炮弹形相对。“铢” 字的 “金” 傍头部呈等腰三角形或箭镞形,下划多为四点,略低于 “朱” 傍,“朱” 傍多数上折下圆,也有少数上、下均方折或带圆意。 昭帝五铢(标准钱)-——铜色深红,记号只有穿上横一种。钱文 “五” 字变化较大,一般字形瘦长,“五” 字两边交笔弯曲,两股末端有明显的收敛,上下横有的较长,与外廓相接;“铢” 字 “金” 傍头部呈三角形,略低于 “朱” 傍,“朱” 傍头部方折。 “南昌” 铭文青铜灯——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一件残破的 “南昌” 铭文豆形灯,是迄今为止在江西发现最早的有关南昌的实物资料。而最早的 “南昌” 二字,发现于湖南龙山里耶 2 枚秦简之上。 青铜雁鱼缸灯——呈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管、雁体、灯盘、灯罩组合而成。鱼身及雁颈、雁体中空相通。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被其中贮存的清水吸收溶解,达到环保无污染效果。两片弧形灯罩可左右转动,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雁自古被视为 “仁、义、礼、智、信” 俱全的灵物,其嘴中鱼亦具多子多福、夫妻恩爱、金玉满堂等吉祥寓意。此灯将科技、审美融于一体,兼具实用与艺术双重功能。 “昌邑籍田” 青铜鼎——鼎是古代最重要礼器,夏商周秦汉延续两千多年,被视为传国重器,也是王侯贵族等级、身份和权力象征。此鼎有铭文 “昌邑籍田铜鼎,容十斗,重卌八斤”,可知此鼎是刘贺父子任昌邑王时使用的礼器。 透雕蟠龙纹青铜镜——梳妆用具,出土于刘贺墓内棺头厢 1 件银釦贴金漆奁内,是唯一块出土于刘贺墓内棺的青铜镜。镜面和镜背各由一块铜板构成,镜面为一光面圆形铜板;镜背以镜钮为中心,透雕 4 只向心蟠龙,然后与镜面铆合为一体。该镜是典型的战国时期楚式镜。 青铜博山炉——焚香器。因其造型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博山” 而名。飞禽走兽出没于山峦叠嶂之间,其间有细小烟孔,可使烟气慢慢散发,形成云气缭绕景象,如同仙境。出现于西汉,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生活之中,是汉代神仙信仰的生动反映。 龙首青铜盒——出土于刘贺墓主椁室东室南部。该盒由盒盖、盒身两部分组成,以子母口上下扣合,盒盖为青铜釦 (kòu) 漆器,仅剩盖面装饰的玉珠、玉片以及青铜盖釦、漆绘纻胎残片。盒鋬 (pàn) 呈龙首形,四兽足粗壮扁平,器身通体镶嵌宝石。手握龙首一紧一松,盒随之打开,构思巧妙,形态生动。 青铜染炉——炊器与盛食器的复合之器,西汉中晚期贵族常用。上面耳杯盛食物,中间镂空炉身置炭,下面长方形浅盘承灰。用炭火温热耳杯中调料,将肉食染味后食用。染炉设计,符合汉代人分餐而食之制,宴饮时一人一套,随吃随 “染”。 凤鸟纹青铜提梁卣 (yǒu)——凤鸟纹卣是商末周初青铜器典型之器。刘贺作为帝胄皇孙,府中藏有先前古物珍品和把玩器物无可厚非。此器应为刘贺收藏、使用的古玩,平时亦可用于宴飨、祭祀等场合。 瑞兽形青铜镇——一组 4 件,形制及大小相同。该器装饰分两层,里层博山造型,山峰耸立;外层为三只瑞兽,形态憨萌,首尾相接,环绕博山,侧身前行,回首张望。此镇构思巧妙,造型奇特,极具匠心,为汉代青铜镇之佳品。汉代人席地而坐,青铜镇主要用于镇压席四角,防止席卷起或移动。 王侯威仪——海昏侯国财富殷实,广藏海内外珍稀宝物。海昏侯刘贺,皇室贵胄,行则豪车,驱驱驳驰;钟鸣鼎食,斋不厌美,食不厌精;梳妆容,衣裘华美;熏香养生,舞文弄剑,好<br>古贵珍,追求风雅意趣。从生活到艺术,从物质到精神,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处处彰显着大汉的风尚气度,尽展一国王侯威仪。 青铜动物玩具——刘充国墓出土,造型有虎、骆驼、野猪、大角羊。 礼乐宴飨——华灯初上,钟磬齐鸣,琴瑟相和,盛宴徐启。这是海昏侯的日常。奢华王候,食不厌精。刘贺十分注重美食和美器,追求风雅排场,对炊具、食具、酒具,及室内陈设灯、熏炉、席镇等都颇为讲究。配合雅宴的大量精致乐器,包括悬挂在钟、磬架上的两组编钟、一组编磬,以及琴、瑟、排箫、笙和数十尊伎乐俑组成的大型歌舞管弦乐队,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 青铜錞(chún)于、铜铙(镯)、钟——刘贺墓乐车出土两辆乐车。金车配錞于、铙(镯)、钟等;鼓车配有建鼓和鼓槌。錞于为打击乐器,常与钲、鼓配合。铙如小钟,或许即为久已失传的 。 车辚马啸——侯王出行,驷马高车,旗旄(máo)导前,骑卒拥后。刘贺墓西面车马坑,是一座真车马陪葬坑,为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陪葬 5 辆独辀(zhōu)安车、20 匹马,为汉代王侯出行等级最高的 “驷马高车”。刘贺墓车马库还出土属于军礼性质的模型乐车 2 辆,属于导车、从车性质的轺车 6 辆,及御车木俑。2 辆乐车配有实用青铜錞于、青铜铙镯)、钟和建鼓,这种 “金车” 与 “鼓车” 搭配的西汉列侯豪华马车,尚属首次发现。车马上装饰物工艺极为复杂、十分华美,彰显王侯尊贵身份。 海昏侯刘贺(前 92 年 - 前 59 年)身世显赫,是汉武帝刘彻之孙、第一代昌邑王刘髆之子,始元元年(前 86 年)嗣位为第二代昌邑王。元平元年(前 74 年)因汉昭帝驾崩而无继嗣,十九岁的刘贺被拥立为帝,成为西汉第九位皇帝,二十七天后被废。元康三年(前 63 年),刘贺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就国豫章郡。神爵三年(前 59 年)刘贺薨,墎墩山成了他最后的归宿。<br>2011 年,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海昏侯墓在意外中尘封开启,举世震惊。刘贺墓园考古工作以 “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 为目标,取得了重大成果,囊括了 2015 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田野考古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等中国考古四大奖项,2019 年被授予第四届 “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2021 年入选中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 年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br>大汉一朝,以孝治国,事死如生,厚葬盛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具有重大价值。该墓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明确,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等级的墓葬制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刘贺墓共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等各类精美文物 5 万余件(套),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中国汉代文化风貌,是一座实证西汉盛世文明的文化宝库。 一位人生跌宕起伏的传奇王侯,一次举国瞩目的惊世发现,海昏侯墓园吉光片羽,不仅揭开了史书鲜有记载的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也实证了大汉的盛世繁荣,更启迪着今日国人,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自传统中汲取精华,在传承中赋能未来。<br>器物有魂,可沟通历史、现在与未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凭借展览搭建 “物” 与 “人”、“人” 与 “社会” 之桥,完成超时空连接。<br>一望两千年,汉风今犹在。透过那闪耀的良金美玉、庄重的青铜礼器、博大的儒学经典等,体会先祖的智慧与灵气,领略大汉侯国的气度与风范,感受中华文明的悠远与灿烂。 2025年5月2日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