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

苍山洱海

<p class="ql-block">多年前军军给单位送花,聊了聊养花的事情,算是认识了。小伙长得黑戚马实,不善言辞。他和梅梅是一对夫妻,现在都已中年,在市政巷的花市经营一间花店。坊间说在商言商,可是在他们夫妻身上,你看不到商贩的任何不好之质。他们总是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做着良心买卖,为喜欢养花的市民提供诚实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好像是前年,偶尔周日逛花市,见他们歇业。再碰到他们时,军军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地慢慢挪。很明显,军军得了一场类似半身不遂的重病。从那以后,我但凡买花,不再去别家,想给予他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祝愿军军能早日康复。家里养的墨兰、宽边春兰、长寿花、鹤望、柏竹、凤尾竹、非洲茉莉、四季茶花等,都是在他们店里买的,无不长得蓬蓬勃勃、生龙活虎。特别是两盆茶花,去年五月就孕育的花苞,待天气转凉后陆续开放,楞是开到今年春末。那纯正的中国红,开得层层叠叠,鲜艳饱满,堪比洛阳牡丹。</p> <p class="ql-block">可是一盆栀子花,一段时间让我犯难。原来放在屋檐下,半阴半阳;春天推到院子边,整日晒着,心想补充光照。没曾想一周的时间,叶子开始从边缘变褐变脆,并迅速蔓延。我起初判断为正午的阳光所灼伤,后来认识到也可能是常见的“褐叶”病,亟需拯救和修复。咨询了梅梅后,我网购了两盒瓶装的生长液,撕开瓶口,倒插在根部,两周后就见效果了,栀子花从“要死不活”的状态被修复过来了,现已长满花苞。一早一晚站在盆栽旁,我似乎看见了朵朵乳白的颜色、闻到了阵阵浓郁的香气,美丽的栀子花!</p> <p class="ql-block">一定是年龄的缘故,我也万般喜欢种菜。春初托朋友从龙头镇上买了些黄瓜、西红柿、辣椒、西葫芦的幼苗,分别移栽于院子边和楼顶晒台的花池里。细心照料下,场院边的植物,拔节生长。眼下,黄瓜蔓已攀爬到两米高的栅栏顶;西葫芦的主径,足有镰刀把粗细,叶子半径达六十公分;西红柿的长势更加喜人,淡青色的果子挂了许多;辣椒也已分蘖。对比两处同期栽植的同样大小的植物,院子边的胜过楼顶千万倍,而且黄瓜和西葫芦已经采摘食用一次了。楼上的植物只是生长、开花,未见挂果。特别是西葫芦,同样的精心照料下,好像也努力地生长着,只是瘦弱的径上撑起几多小黄花,接着就萎了,叶子半径也只有二十公分的样子,始终胆怯着,迎不来青春期。这几日持续高温,今天早晨浇水时,为了不影响它旁边的几颗空心菜、生菜,我索性拔了它。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天哪!它本该发达的根须只有一寸长——楼顶花池的腐殖土实在太薄了!为了减轻楼板承重,我谨慎地填了不到十五公分厚的土,而且百分之八十都是椰砖类松软的。难为西葫芦了,难为整日被高温烧灼的西葫芦的根系。每日早晚浇水,只是修复了它水分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从养植花卉,到栽种农作物,及时“修复”是它们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做人也一样,因为个人眼界或者周围各种因素影响,健康成长需要师长、亲朋和社会及时予以指导指正,个体更需要虚怀若谷的接收。</p> <p class="ql-block">可是一个人“品德”之壤太薄,真是悲哀的事。比如工作中难免遇到的营营之徒。</p> <p class="ql-block">怎么办呢,生一会闷气,最终自己学会释怀,继续跋涉在工作、生活向前之路上。那里有无限的为人之美,比如央视一台《开讲啦》节目里的每一名一辈子兢兢业业攻克在技术之路上的大先生。</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