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乡村农民作家田富春</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晋蒙交界处的一个山村,上了年纪的老者,大多数人都有留在记忆里的滋味,而且这种滋味终生不渝,不知那一天忽然有了被唤醒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母亲做各种小吃,就排上了用场,粉条,豆腐,麻叶,三道,竟成了一道经久不衰的美味。再比如春夏秋冬时节自制的萝卜咸菜,腌制的苦菜等成了下酒菜, 这些过去也上不台面的东西,如今却登上大雅之堂,或各大饭店的特色菜品,不仅勾起了人们对往昔岁月的记忆,那熟悉的味道激活了我思念的心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便是穷乡辟壤,吞糠咽菜也是养育我生命的故土,终生难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离家打拼的异乡,在逐渐变老的路上,乡愁加陈年老酒,日趋芬芳浓烈,日渐膨胀蔓延,沾满记忆储存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些记录着人生岁月的底片,成为心中不可触碰的柔软,感恩的心如开闸的水,奔腾泛滥。无忧的童年,成长的玩拌,难改的乡音,亲情的牵绊,甚至是经历过的种种坎坷磨难。如同挣脱不开的磁场吸引力时时把我召唤,于是叶落归根成为游子的文化认同和行动指南。</p><p class="ql-block"> 常记得1999年春晚歌曲《常回家看看》以其通俗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与春节高度契合的主题火遍了大江南北,温暖了人们共同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当然有多少人的乡思,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属于自己的乡愁,她是能为游子抚贫创伤的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家乡的十五的月亮思念,甜蜜难忘的妈妈的吻。故乡情最忆的童年,乡愁是鲁迅先生笔下充满乐趣与传说的百草园、、、、、、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回家过年,乡愁是一个无法忘怀,不可逾越的团圆佳节,是故乡亲人与游子的情感连线,过年堪称是人们乡愁的集体表现和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众多的游子在一种巨大而无形力量的驱使下,在同一时刻为共同的执念毅然奔赴父母妻儿身边,在团圆中互报平安,在拉呱中谋定发展,期盼更加美好的来年,那是多么不可思议又人人心甘情愿,男女老少共享团圆。</p><p class="ql-block"> 席慕容曾经诗中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吹起,月色皎洁笛声悠扬”。独处异地,夜晚思乡,尤其是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农耕文明时,那些曾经孤独穷困,倍受苦难的人们,有家难返,举目无亲,面对头顶的一轮明月,更亲更令人感佩的是历代兵将,巡边卫国尽忠,青山处处埋忠骨,不求马革裹尸还英勇悲壮,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乡愁是支撑他们信念的一丝温暖,乡愁是他们杀敌成功的力量源泉。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山村早已无法阻止人们出行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时代人们出行快捷安全,畅通互联,何谈行路难,苦思念。高重发达和社会文明,荡涤古人引以为间,无法逾越的归乡障碍,安慰了刻骨铭心无法排解的亲人思念,开启了乡村振兴,回乡创业的康庄大道。家乡不再是凄苦忧愁的源泉,而是美好的记忆,家庭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乡愁成为遥远的故事,愁绪与乡思日渐疏远,更无法包揽人们热爱家乡,思念诸多家乡美好丰富的情感,一改凄婉沉忧的格调,取而代之以无尽的惊喜与浪漫。乡愁愿你在历史的长河中渐去渐远,慢慢退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