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10月北京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在晨光里的东交民巷漫步,领略其百年风华。晨光透过树枝洒向东交民巷的砖墙,仿佛历史与光影在这里交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其中,我们仿佛穿越回了清朝,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德意法等国相继在此设立使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这里被划为外国使馆界,成了“国中之国”,不允许中国人入内。这里曾是清政府最屈辱的存在,也是我们中国人脸上的一块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短短一公里多点的距离,浓缩了整个北京城的历史,说是巷子,其实更像是一个放大版的胡同。这里被誉为北京城最长最洋气的胡同,随处可见异域风情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从国贸地铁口出来,沿着台基大街往南步行右转进入东交民巷的,没有像大多数游人一样从巷子的两头沿着一个方向逛,而是先从中间往西开始逛的,主打一个随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交民巷15号法国驻华使馆旧址,这座始建于1861年的清代纯亲王府宅地,添加了很多法国元素。水灰色的青砖墙、单拱券凯旋门设计的大门,敞开的朱红大门和院内的假山石、绿树相呼应,中式建筑的沉稳大气中透着法式浪漫。这里曾经见证过柬埔寨两代君王的权利交接,承载了中柬两国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继续往前走,一长排单层灰色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灰水清砖墙、用连续的三角山花女儿墙装饰的屋檐、拱券形白窗、壁贴式石门柱,将整栋建筑勾勒出浓浓的法式复古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这里如今成了婚纱照拍摄的热门地标,当然也是我们眼里绝佳的拍照背景。我们轮番上阵,或倚窗而立、或随意街拍,率性而为。虽然我在建筑旁、街对面给姐妹们拍了很多照片,但出彩的并不多。看来这法式浪漫也不是谁都能齁得住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看现在很多人来打卡拍照,要知道它曾经是怎样的存在,只怕我们的心里会像灌了铅一样难受。这些砖墙下曾是法国侵略者的战略控制中心,通过筛查中国百姓的信件,标记可疑内容后直接移交巡捕房。这些窗子,就像一面面“照妖镜”,曾经被侵略者用来打量被压迫的中国人,成为他们巩固殖民统治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穿过曾是西班牙使馆的东交民巷饭店,走到了法院博物馆,原先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旧址,因周一闭馆,我们未能参观上。这座建筑曾经是日本在此建立的金融碉堡,日本人曾在此对我们国家实行黄金掠夺、保管和输送回国。曾经让我们倍感屈辱之地,却拥有一个充满故事感的华美外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红白相间的古堡式样,让人忍不住围着它转悠。每个台阶、每个窗户、每个廊柱,我们都想摸一摸、靠一靠、坐一坐,仿佛自己已融入这悠悠百年的历史故事。现实和历史幻影中的自己亲切对话,深情诉说,屈辱、奋起、驱逐、重建、曲折、壮大,各种情绪交织,在胸腔里碰撞,最终化作一口长气叹出。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的腰杆挺得越来越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正义街往西路口被封,曾经的英国使馆是无法参观了。我们无法继续向前,只得原路返回。穿过台基大街往东走,首先看到的是路左侧的圣弥额尔教堂,这是北京现如今最小的天主教堂,也是殖民者在东交民巷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座尖顶钟楼笔直刺向天空,门楣上是战斗天使圣米厄尔的雕像,寓意驱逐恶魔。这是法国殖民者对义和团运动中,砸毁西什库教堂的“中国暴民”的报复。更为讽刺的是,它是用我们的庚子赔款修建而成的。当然,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这座哥特式教堂已成为众多年轻人拍婚纱照、见证爱情,象征幸福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堂的对面,是紫金宾馆,也是比利时使馆旧址,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圆拱形大门以红砖为主,结合石材作为边框装饰,三角形山墙以四级阶梯设计,极具立体效果。山墙的底部和顶部,巧妙搭配小尖顶石塔,在整条胡同里很有特色。沿路边围墙上露出的五栋建筑,红白相间的英国都铎式风格,在绿树映衬下有点像童话里的城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大致逛了一圈,没有再往东走,算算时间差不多,就原路返回宾馆办理退房手续。定定心心到门口乘坐地铁去北京高铁站,找了家KFC随便吃点,结束了北京五天四晚的快乐行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时起意去的东交民巷,没让我们失望。漫步在这条狭窄又深深的巷子里,仿佛能看见历史的烟云翻滚,能听见前人的足迹回响。这些带有屈辱印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建筑,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深刻认识到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更当珍之惜之爱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