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创作不应成为过街的老鼠

风雲(成)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想论说下——Al智能创作不应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p><p class="ql-block">美友圈主持人,三令五申,告诫广大美友投稿我们美友圈的作品,在创作中不要碰“Al”我非常理解及支持。我们美友圈文章追求的内容侧重其真实性,以记叙文为主。而且我们美友圈的投稿更多为专题内容,其实这就是一种隐性的竞赛了。另外平台有要求,所以我们美友圈老师们审稿,加精推荐,是以“原创”为标准的。我们美友圈需要有灵魂的“文章”,需要大家真实的情感流露,这个大家庭需要的是大家真实的热爱。</p><p class="ql-block">前几天主持人发送了一个检测(AI)生成的链接,多位美友老师反应各异,也许有部份美友老师过度解读了。我好奇地连续将自己多篇美篇作品进行检测,并不是像一些美友所说的那样:“心里有鬼”或者不自信。只是想了解一下,想知道它的准确性,及想知道它判断的依据和原理。我首先检测“春绿”这篇作品,结果显示百份之六十五的内容涉嫌Al生成。这样看来与之前美友圈小助手检测的结果一致。我又反复几次测试,结果一样。这样看来,其准确性应该可信。只是不明白它依据什么划分百分比。</p><p class="ql-block">关于“春绿”这篇“文章”创作的始末,我另一篇“文章”已有阐述,在此略过。</p> <p class="ql-block">近日读到兰考朱姐老师的作品——《远离Al》,颇有感触。有些心疼朱姐老师的“委屈”与“惊慌失措”。其实Al不是洪水猛兽,Al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巨大价值,在多方的应运中都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Al在文字创作上,它的本质是建立在我们人类智慧基础上的一种工具延伸,就像画家手中的画笔,作家使用的钢笔一样。这时的Al系统只是我们这些创作者的工具箱中新增的一员而已。它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创作神器,它不可能取代我们这些“创作者”,真正的创作从来不只是技术的堆砌。我尝试过,技术层面的东西蕴含不了人的情感,也没有我们人类的思想深度及独特视角,Al技术目前不可能复制创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认识到它的局限,也应该看到它的潜力。在实用性方面看,AI的创作正在慢慢给创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它能够帮助文字(创作)工作者快速生成初稿,为设计师提供创意方案,让音乐人尝试新的和声组合……这种高效率的创作辅助,它是解放了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它环节。我说过AI是造福大众的,Al在文字创作中也是很便利的工具,我们应抱以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也应明白,我们接触到的每一种事物都具两面性,都有利有弊。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就如AI创作,它既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引发众多争议。如滥用的情况下可能加剧不公平,深度的伪造技术可能扰乱信息环境。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Al 本身,而在我们使用的人,使用者的意图。就如学生的毕业论文,我们美友征文的投稿,利用Al就没有意义了。</p><p class="ql-block">对待Al创作,我们真的不要排斥,而是审慎和规范,制定要求,遵守使用场合中的道德伦理准则。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让技术真正的造福人类。最后我想说:“Al不该是过街老鼠,而应该是人类进步道路上的得力助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