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之吻”被封引发的一点思考

牙医海刚

<p class="ql-block">  欣赏别人的户外,谨慎选择自己的户外,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  南太行的“蟒蛇之吻”线路,大火了没几天,初行者还在津津乐道于他们开拓的“狂热崖线”,昨天就被封了。</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孟三三问我鳄鱼沟要带多少绳,我下意识地说一百米,后来她发我的美篇给我看,才知道错成了“蟒蛇之吻”。这些天问我“蟒蛇之吻”的太多了,魔怔了,网上视频铺天盖地,太多人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 一条崖线火成了打卡点,谁都想去,好像不去打个卡就不是驴友似的,这不正常。听说“蟒蛇之吻”天天大堵车,赶集似的,可这是崖线,不是集市,不是谁都可以去的呀!</p> <p class="ql-block">  看见“炼石坊”先生的美篇,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以美丽的神话,的确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没事了就做攻略,搜查视频,跟当地驴友交流,但凡意约我时还是很犹豫 : “端午要带队去伏牛山,之后尽量抽时间。”其实是我一直没看见先锋视频,心里没底。</p><p class="ql-block"> 上次凡意群去“猴扒辿”,也是云台山后山一条攀爬线,一条两三百米的狭长山谷里挤着几十个人,崖壁转折而上,布线时松动的石头无处安放,只好放在包里,下山了才想起来包里的石头。大部队上崖后我收线,崖壁顶端发现个篮球大的石头松动,吓死我了,如果过程中一菜驴不小心扒拉一下,后果不堪设想。</p> <p class="ql-block">  一条新线路,强度、难度、险度,是不是了然于胸?先锋的要点在哪里?有没有落石的风险?天气如何?等等这些不搞清楚,是对安全的漠视,当然会心虚。</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教材里有篇寓言《小马过河》,小松鼠跟小马说 : “千万别过河,太危险了,我的两个同伴,前几天就在这儿淹死了。”大象伯伯说 :“放心过吧,河水很浅,还不到膝盖。” </p><p class="ql-block"> 到底听谁的呢?我们驴友就经常有这个疑问。二十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徒步太室山,偶遇一帮驴友路边野餐欢聚,内子受邀唱了首歌,一驴友见我们是新驴,就劝我说下撤吧,登顶太难了。后来想想幸亏当时没听他的,我们不光登顶了峻极峰,下到山下天还没黑。当我们选择一条线路,必须做好攻略,难度适不适合自己,风险能不能承受,多看资料多了解,不能人云亦云。</p> <p class="ql-block"> 驴友“松客”是我的“高山仰止”,他是华鳌穿越第一人,徒步圈赫赫有名,去年他和同伴一日攀爬四姑娘山大峰、二峰、三峰,进行了直播,之后就被四姑娘山官方发出禁止令,他俩终身不得再进入四姑娘山,理由是非法登山、虚假传播误导大众,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恶劣影响。其实他们站在自己的实力高度说话,并没有说谎,只是他们轻描淡写的每一步,普通大众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企及。</p> <p class="ql-block">  一个驴友最重要的素质,是了解自己、欣赏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欣赏别人的户外但不攀比,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线路。不忽悠别人,更不能被别人忽悠,这样才能玩的长久,玩的开心。</p><p class="ql-block"> 户外线路千千万,志同道合的人才会喜欢同一片风景。攀爬有攀爬的乐趣,徒步有徒步的快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蟒蛇之吻”封了,在“我们还没去”的遗憾里,如果能领悟一点户外的真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山就在那里,只要我们是安全的,总有一天会抵达想看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文末郑重声明,文中图片视频多出自朋友及其转发,谨此致谢 ! 如有不妥请联系作者删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