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雁门关之行,是一场与历史对话、与自然相拥的美好旅程。这里不仅有雄伟的建筑和壮丽的景色,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世界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势如雁,故曰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素有"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美称,也是长城线上最古老、最险峻,历史最悠久,战争最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关隘、古商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在中国古代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急义!</p><p class="ql-block">地理形势险要:雁门关坐落于忻州市代县北侧恒山山脉的雁门山中,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关键关隘。这里地势险峻,关隘雄伟,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能够有效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p><p class="ql-block">防御体系完善:除了东陉关与西陉关,在两条通道的出入口另有四座关口,分别为广武口、南口、百草口与太和岭口。而且古人为防止敌人绕过雁门关,又修筑了十八个隘口,如水峪、马兰、北楼等等。凭借“两关四口十八隘”,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多朝战争焦点:从春秋战国时期起,雁门关就已存在,并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冲突的焦点。北宋时期,雁门关是抵御辽国入侵的重要防线,宋辽之间的战争频繁发生在此地区,北宋名将杨业曾在此坚守,与辽军多次较量。金朝末期,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领导下,曾多次攻打雁门关,试图突破防线向南扩张。明朝时,雁门关的军事地位依然显著,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进攻北京过程中,也曾在雁门关发生激烈战斗。</p><p class="ql-block">雁门关见证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军事活动,围绕着它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文化,如军事战略思想、军事防御技术、将士的英勇事迹等。这些军事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家将与雁门关</p><p class="ql-block">杨家将的故事在雁门关地区广泛流传。北宋时期,杨家将为了保卫国家,在雁门关一带与辽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杨业作为杨家将的代表人物,曾多次在雁门关抵御辽军的进攻,他率领杨家军奋勇杀敌,威震边关。</p><p class="ql-block">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又称杨六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坚守在雁门关等边境地区,继续抗击辽军。他智勇双全,多次取得战斗的胜利,为保卫宋朝的边疆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杨家将在雁门关的英勇事迹,体现了他们忠勇爱国、不畏强敌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后世的人们。这些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雁门关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凭吊,感受杨家将的英雄气概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上大多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选材。</p> <p class="ql-block">苍老的榆树守望着雁门关,不知它们是否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如今依然向阳而生,沐浴着阳光,挺拔向上,无论时世怎样变迁,它们一样生发扩展。</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不会再有古代的战乱发先,但它的精神和思想意义非凡。但愿中华大地永无战争,老榆树见证雁门关平安万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