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团结歌 聆听英雄事 共筑中华魂

我是赵老师

<p class="ql-block">——师市关工委“五老”讲师团在三十里大墩学校播撒民族团结火种</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校园,绿意盎然,民族团结之花悄然绽放。2025年5月20日上午,师市关工委“五老”讲师团的刘为民、顾卫平两位老师走进三十里大墩学校,用歌声、故事与历史传承,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浸润心灵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在这堂课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悄然滋养着每一颗童心。</p> <p class="ql-block"> 童声嘹亮,唱响团结最强音</p><p class="ql-block">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活动在师生齐声高唱《爱我中华》的旋律中拉开帷幕。顾卫平老师带领孩子们用清脆的童声,将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化作跳动的音符。当唱到“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时,孩子们拍着手掌,眼神坚定而炽热。这歌声不仅是对民族团结的礼赞,更成为连接各族少年心灵的纽带,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结意识在旋律中流淌。</p> <p class="ql-block"> 英雄故事,镌刻血脉深情</p><p class="ql-block"> 歌声渐落,刘为民老师深情讲述了北塔山英雄扎木赞三救党员干部马尚志的传奇往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动荡岁月里,北塔山土匪横行,牧民生活于恐惧之中。党员干部马尚志乔装成哈萨克族牧民,深入北塔山执行物资采购任务,却多次遭遇险境。每当危机来临,哈萨克族妇女扎木赞总能挺身而出:第一次,她将马尚志藏在厚厚的羊皮堆下,用撕心裂肺的哭喊骗过土匪;第二次,她将马尚志伪装成羊群中的一员,以疯狂的表演迷惑敌人;第三次,她的丈夫康其泰不惜牺牲自己,用身体掩护马尚志逃脱。三次生死救援,不仅展现了扎木赞一家舍生忘死的勇气,更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血肉深情。孩子们屏息聆听,眼眶湿润。当听到康其泰为保护马尚志被土匪带走时,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噎声。四年级学生王诗晴红着眼圈说:“扎木赞妈妈太勇敢了!她让我明白,不同民族的情谊比天山的雪还要纯洁,比草原的奶茶还要温暖!”</p> <p class="ql-block"> 丝路回响,传承千年交融</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长卷徐徐展开,顾卫平老师又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追寻张骞出使西域的足迹。从长安到西域,张骞以“凿空”的勇气,开辟出横跨万里的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上,驼铃声声,不仅运送着丝绸、香料与珍宝,更传递着中原的造纸术、西域的乐舞艺术;不同民族的商队、学者、僧侣沿着丝路往来,在敦煌莫高窟留下多元文明交融的壁画,在长安的街头奏响胡笳与古筝的协奏。孩子们在故事中深刻领悟:正是各民族持续千年的交流互鉴,才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灿烂文明。</p> <p class="ql-block"> 童心筑梦,共绘团结新篇</p><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民族团结:有的画出扎木赞与马尚志并肩抵御土匪的场景,有的勾勒出张骞带领商队穿越沙漠的画卷,还有的绘制出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在五星红旗下欢笑的画面。四年级学生崔博鑫在感言中写道:“今天的故事让我明白,团结不是口号,而是像扎木赞妈妈那样用生命守护彼此,像古人那样用智慧联结彼此。我要和各族同学成为最好的伙伴!”</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五老”讲师团用歌声凝聚力量,用故事传递精神,用历史启迪未来。三十里大墩学校的校园里,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深深扎根,相信在孩子们的浇灌下,这颗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投稿:赵敏莉 曾朝辉</p><p class="ql-block">一审:陶华栋</p><p class="ql-block">二审:张红梅</p><p class="ql-block">终审:邵大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