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乡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又是群众诉求的"第一响应人"。在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乡镇干部需从理念革新、机制优化、能力提升、作风转变四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效能提升的完整闭环。</p><p class="ql-block">一、以思想破冰引领效能变革</p><p class="ql-block">思想观念滞后是制约机关效能的最大瓶颈。部分干部仍存在"等靠要"思维,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传达文件"的工作方式。某山区乡镇曾出现危房改造资金滞留3个月未发放的情况,根源在于经办人员固守"材料齐全才能办理"的教条思维。效能建设首先要破除这种机械执行模式,建立"群众需求导向"的服务理念。思想破冰需要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定期开展"效能建设大讨论",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跟班学习,邀请专家讲授现代治理理论,通过思想碰撞打破认知局限。</p><p class="ql-block"> 二、以机制创新驱动流程再造</p><p class="ql-block">制度供给不足导致效能建设缺乏持续动力。某镇调查显示,很多干部认为现有考核机制未能有效激励工作创新。需构建"三单三化"工作机制:建立权力清单规范履职边界,制定责任清单明晰岗位职责,完善负面清单划清行为红线,实现工作标准化、流程可视化、考核数字化。重点领域流程再造具有示范效应。针对项目审批"马拉松"问题,四川某镇推行"联审联办"机制,将宅基地审批涉及的5个部门集中办公,办理时限从45天压缩至10个工作日。这种"化学融合"式改革值得推广,应建立跨部门协作的"项目制"工作专班,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三、以能力提升夯实效能根基</p><p class="ql-block">能力短板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能。调查显示,65%的乡镇干部存在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问题。要构建"三维"能力培养体系:基础能力方面开展公文写作、政策解读等实务培训;专业能力方面加强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专题研修;创新能力方面组织头脑风暴、案例研讨等思维训练。实践锻炼是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湖北某镇实施"墩苗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吃劲岗位历练,86%的参与干部在半年内成长为业务骨干。这种"战场练兵"模式应制度化,建立"老带新""师带徒"的传帮带机制。学习资源共享能放大培训效应。安徽某县搭建"乡镇干部云课堂",整合党校课程、专家讲座等资源,干部年均参训时长增加60%。建议县级层面建立培训资源库,推行学分制管理,实现能力提升的可量化、可追踪。</p><p class="ql-block">机关效能建设是永不停歇的自我革命。乡镇干部要当好改革"排头兵"、群众"贴心人"、发展"实干家",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效能梗阻,用制度创新释放治理效能,靠作风转变赢得群众口碑。唯有如此,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