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红色之旅(十七)云南昆明~柯渡~皎平渡 四川~会理 读马背诗人毛泽东的诗 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

三原

<p class="ql-block">  歌中唱到: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毛泽东又一用兵如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历经3个多月、大小40多次艰苦战斗的“四渡赤水战役“结束。</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红军已疲惫不堪,兵力锐减不足三万人,红军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p> <p class="ql-block">  为了赢得时间,毛泽东又一次声东击西(声北击南),兵锋指向贵阳,使正在贵阳城内督战的蒋介石慌乱中急调滇军主力紧急增援。云南境内一时兵力空虚,正中毛泽东调虎离山之计。中央红军立刻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每日行军100里的速度由黔西入滇,逼近昆明。</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28日,中央红军进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暂时休整。</p> <p class="ql-block">  红军虽然摆脱了国民党追兵进入了群山环抱的柯渡镇,但胜利只是暂时的。</p> <p class="ql-block">  红军面对陌生复杂的云南地形地貌一愁莫展。正在此时,在曲靖附近的红军截获了“云南王”龙云送给国民党中央军薜岳的大礼一一车辆、药品、云南特产及20余份云南省十万分之一比例的军用地图,让红军指挥部喜出望外,一解燃眉之急,为红军下一步行军、作战步署提供了最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  据《毛泽东传》记载,在缴获地图的当晚,毛泽东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负责人立刻开会,研究制定出抢渡金沙江的行动部署。</p> <p class="ql-block">  由此,1935年4月29日凌晨,红军指挥部在寻甸县七星镇鲁口哨发布“万万火急”抢渡金沙江命令。</p> <p class="ql-block">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北上无疑”。蒋介石迅速集结数十万大军围堵红军,势图将红军剿灭于金沙江边。</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被称为“天堑”。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制进山,全军覆灭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30日晚,在柯渡镇丹桂村,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对抢渡金沙江作了更加周密部署。</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自寻甸县柯渡镇出发,除红九军团从东川树桔渡江外,其余三路军分别从皎平渡、洪门渡、鲁车渡渡江。</p> <p class="ql-block">  因地势等因素,皎平渡成为当年中央红军的功勋渡口,几乎所有的兵马从这里渡江入川。</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6日早上8点,我们从昆明自驾出发,沿着红军当年足迹向皎平渡口直进。</p> <p class="ql-block">  一路群山层峦叠嶂,风景优美。</p><p class="ql-block"> 行至皎平镇衫乐村时,路边的″将军树"吸引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将军树”是一株树龄在300年左右的杉乐树,生长在皎平渡镇杉乐村委会。1935年5月初,毛主席和朱德曾将战马绳拴于此树,并在此指挥红军渡江。后来,当地群众为纪念这段历史将此树称为“将军树”。</p> <p class="ql-block">  皎平渡纪念碑、纪念馆因修建乌东德水电站被淹没。为了保管馆里的物件,杉乐民族特色村在将军树旁新建了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记录着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下旬。蒋介石下达命令,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封江控制渡口。</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他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p> <p class="ql-block">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等物把漏洞塞上。</p> <p class="ql-block">  然后,他们化妆乘船悄悄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北岸民团,巧妙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6条船,由汉、彝等37名各族船工,打破了“夜不渡皎平”的旧俗,夜以继日来回摆渡,在7天之内,红军主力3万余人及无数骡马全部过江。</p> <p class="ql-block">  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自长征以来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沿着山路继续向皎平渡遗址前行,道路更加难行。高山峡谷连绵起伏,山路十八湾,悬崖峭壁耸立江面,不时还要与拉货大车狭路相逢艰难避让,真难以想象当年的红军徒步集结江面是何等艰辛!</p> <p class="ql-block">  昆明至皎平渡212.5公里‌的路程,经过多个复杂路段和高速公路,临近中午,我们到达皎平渡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远方的毛公山已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川滇交界的皎平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是云南与四川商贸往来的古渡口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边曾有一块巨石,雄势气魄,伸入江面,当年红军抢渡金沙江时,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曾站在此石头上指挥红军渡江,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它为“将军石”。后来,乌东德水电站建立后,将军石就被淹没了。</p><p class="ql-block"> 但将军石的故事仍在这里传诵。</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中央军委领导人渡过金沙江后,没有立即离开金沙江北上,他们就在江边的岩洞内办公住宿,指挥红军渡江。</p> <p class="ql-block">  修建水库淹没了红军指挥洞口。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被罩上了“金钟罩”,沉入水中。如今看到的是将红军洞按等比例上移复原而修建的。而且还修建了连接红军洞的中武山隧道及大沙坝大桥。并在两座大桥间修建了红军渡江纪念碑广场.....</p> <p class="ql-block">  🚩皎平渡红军渡江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  未完工的红军雕像</p> <p class="ql-block">  1991年5月,皎平渡金沙江大桥建成。</p> <p class="ql-block">  渡过金沙江就到了四川会理</p> <p class="ql-block">  远望毛公山更加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俯瞰金沙江峡谷,荒凉壮阔,充满惊险。</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这里留下了传世名句“金沙水拍云崖暖”。</p> <p class="ql-block">  从皎平渡口到会理,沿途满山遍野的石榴树,果大皮薄招人喜欢。可当年红军没有这般口福,为甩追兵饥渴难耐日夜兼程。</p> <p class="ql-block">  抵达会理古城</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9日,中央红军巧妙渡过金沙江,将数十万国民党围追堵截部队甩至金沙江南岸及东岸,疲惫的红军在会理暂时得到休整。</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12日,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县城郊铁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史称的“会理会议”。</p> <p class="ql-block">  会理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它统一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会议期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讲话,强调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党的领导作用。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会理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主导的指挥下,中央红军迅速通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目标。</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纪念馆、会理会议遗址,已夜幕降临。</p> <p class="ql-block">  当晚入住会理,晚饭四菜一汤。会理的饭菜真是好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启程回昆,不忘来一碗🥣伤心凉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