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汤聚首忆芳华—红星岁月

新华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的时光,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悄然流逝。而那些泛黄的军旅生涯老照片,却如同河底的珍珠,虽被岁月的泥沙掩埋,却依旧散发着温暖而璀璨的光芒,承载着一段段永不褪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安徽半汤参加含山连战友50周年聚会期间,战友们带来了保存多年的老照片。轻轻翻看战友们带来的泛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意气风发,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无畏。那是五十年前的战友们,怀揣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踏入军营,开启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军旅生涯。照片中的战友们,身着绿军装,红色帽徽,红色领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战友们荣耀的象征,也是战友们肩负使命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含山连的驻地就在那宁静的周山口村。村庄不大,却有着质朴的气息和村民们的热情。部队机房深藏在周山坑道内,那里是我们工作的“战场”,每一个设备都如同亲密的战友,承载着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周山,也是我们军旅生活中最独特的背景板,战友们的合影常以它为背景。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我们青春的模样,记录着我们深厚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周山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我的心中,周山口永远是记忆中的样子。那些与战友们在周山度过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照片里的我们,青春年少;照片外的我们,已两鬓斑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对周山的眷恋,对战友的思念,都永远不会改变。</p> <p class="ql-block">  记得训练之余,我们常常漫步在周山口的小路上。山间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我们谈理想、谈家乡、谈未来,那些真挚的话语,至今仍在耳畔回响。我们也曾在周山口的山坡上席地而坐,望着远处的天空,看云卷云舒,任思绪飘向远方。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周山口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宁静。</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莫冠军,李绍鹏,张进堂战友。前排左起沈新华,单建华战友在周山口山坡。</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綦振杰,姜培文,贾岩。</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孙书铎,李绍鹏,杨从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战友们自己动手修建的篮球场。</p> <p class="ql-block">  球场曾经是我们挥洒汗水、释放激情的地方。篮球在手中传递,脚步在场地间穿梭,每一次进球都伴随着欢呼与喝彩。看着泛黄的球场老照片,闭上眼睛,仿佛还能听到那熟悉的篮球击地声和战友们的加油声。那些青春的回忆,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这里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拼搏,是我们青春岁月中最闪亮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球场曾是战友们拍合影照的最佳场地。</p> <p class="ql-block">  含山连曾经的连部。</p> <p class="ql-block">  1977 年的夏天,我怀揣着对摄影的热爱,从南京战友处借来了一只 120 海鸥照相机,带着它踏上了前往含山连的路途。</p><p class="ql-block"> 那时,照相机是稀罕物,胶卷更是难求。当我带着照相机回到连队时,姜汝林指导员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深知这台照相机的珍贵,也明白它能为我们留下些什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连部门口。姜指导员提议:“拍一张有意义的照片吧,搞一个演习指挥的照片。”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连部的几个战友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抬出一张桌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连部门口,然后装上电话机,铺上地图。不一会儿,一个简易而逼真的战地指挥所就搭建好了。姜指导员站在桌子前,神情严肃,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战场之中。他下达作战命令,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力量。战友们围绕在他身边,有的在传达作战命令,有的在地图上比划,大家都全神贯注,仿佛这场演习就是真实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当我端起照相机,透过取景器,眼前的一切仿佛凝固了。我按下了快门,随着“咔嚓”一声,这张珍贵的照片就此诞生。它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瞬间,更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是我们青春的见证,是我们共同奋斗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当我再次翻开这张照片,那些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场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姜指导员的沉着镇定,战友们的紧张神情,还有那个充满希望的夏天,都随着这张照片一起,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它让我想起了那个年代的火热与奋斗,也让我感受到了战友情谊的深厚与珍贵。</p><p class="ql-block">  姜汝林指导员与吴绪法、廖新忠、单建华等战士搞军事演习。</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围坐在一起,一起听收音机广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是战友们在休息时的欢乐时光。在军营里,虽然训练艰苦,但也有许多快乐的瞬间。训练之余,战友们会一起唱歌、讲故事,分享彼此的家乡趣事。在那个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年代,这些简单的娱乐活动成为了战友们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方式。照片中的姜汝林指导员和战友们在一起,笑容是哪么灿烂,那是青春的活力,是战友间真挚的情谊。即使岁月流转,这份情谊也从未改变,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战友们的人生道路。</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车库。</p> <p class="ql-block">进堂战友在检查车辆。</p> <p class="ql-block">明亚战友和他的爱车。</p> <p class="ql-block">新华战友和他的爱车。</p> <p class="ql-block">  从这些泛黄的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代军人的风采,看到了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的无悔。这些照片,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国家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军人精神,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付出的努力。这些照片,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让我们明白,正是有了这些军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许继平,李玉祥,骆祖云,黄善松,前排左陶正发,姜培文,邓立龙。</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年轻的战士们,如今已两鬓斑白。但每当看到这些泛黄的照片,心中依旧会涌起一股暖流。这些照片,是战友们青春的见证,是战友们军旅生涯的缩影。虽然岁月带走了战友们的青春,但带不走战友们心中的那份热血与忠诚。军旅生涯,是战友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战友们一生的荣耀与骄傲。 </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杨从良,聶广岩,姜培文,葛超,前排左起綦振杰,李传仁,杨昌富,叶良贵。</p> <p class="ql-block">培文战友在站岗。</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76年3月5日,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部队安排即将退伍的战友去当地巢湖照相馆拍退伍合影照。战友们穿着整洁的军装,脸上洋溢着自豪和不舍。军装是战友们最珍贵的“战袍”,每一次穿上,都代表着责任与荣耀。我开车送战友们前往巢湖照相馆,在行车的路上,战友们在车上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打趣着,讨论着拍照时应该摆什么姿势,脸上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到了巢湖照相馆,摄影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人,他仔细地调整着灯光,认真地为大家安排站位。即将退伍战友与连队干部混合编成三排,有的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有的则兴奋得眼睛闪闪发光。摄影师让大家放松,深吸一口气,然后按下快门,留下了那珍贵的瞬间。这张照片是好多战友们在军营中唯一的一张集体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青春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1976年3月5日退伍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7年3月5日退伍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的岁月,那些泛黄的军旅生涯老照片,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一代军人的青春与热血,记录着战友们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这些照片,将永远被珍藏,被铭记,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左起姜培文,李玉祥,曲英泽,王</p><p class="ql-block">建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