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国大纪事探索

行者安培

<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2023年那个火热的八月,我跟大学的朋友一起去了美国历史名城华盛顿和费城,真是太高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盛顿,美国的首都,气势磅礴,一座闪闪发光的城市;费城,美国独立的摇篮,朴实无华,但让人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一直很好奇,美国这个巨人是怎么一步一步地站起来的呢?我查了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份美国建国前后的大记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这篇文章抛砖引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5000年前</b></p><p class="ql-block">最早的美洲印第安原住民是怎么来到这片土地的呢?据说,他们是从亚洲通过白令陆桥走过来的,他们是走在大路上走来的。存在于大约7万年前至1.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全球大量水分被锁定在冰盖和冰川中,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00多米。原本分隔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的白令海露出海底,形成一块宽约1000公里的陆桥。而现在已变成了大海,深30到50米。</p><p class="ql-block">白令陆桥的遗迹就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自然保护区里,你知道吗?“白令”这个名字是从一位麦探险家(Vitus Bering)那里来的。今天的白令海峡叫Bering Strai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令海峡现在是一片汪洋大海。12,000年前,白令海峡是一个大陆桥。海面比现在低100米。</p> <p class="ql-block"><b>1492年8月,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b></p><p class="ql-block">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率领三艘船只从西班牙出发,于同年10月12日抵达美洲大陆。他最初登陆的地点是巴哈马群岛的一座岛屿,随后访问了现今古巴等地,并在现在的海地建立了殖民地。1493年初,哥伦布携带被俘的当地居民返回西班牙。他的航行和发现迅速传遍整个欧洲,标志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有关这次旅行这一些奇闻异事,其内容太脍炙人口了,在此就不说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想一想当时的这些探险家们,夜里头顶着星空,白天顶着烈日,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流,有时环顾寨安详平静的大海,有时徘徊在波涛汹涌的死亡之地。不知道下一站是个美丽的岛屿,还是一个可怕的死亡之穴。他们靠着知识,直觉和强烈的自信,使得人类一点一点的知道了自己的星球。</p> <p class="ql-block">当时北美原居住印第安人大约有两千万到五千万人口。在150年欧洲殖民时间,印第安人口锐减了95%。</p> <p class="ql-block"><b>1584年4月 英国登陆北美大陆</b></p><p class="ql-block">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不到100年以后,英国人沃尔特·罗利爵士 (Sir Walter Raleigh) 在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女王(Elizabeth I)的支持下,向北美新大陆派遣了一支探险队。在1584年4月抵达了现今的北卡罗来纳州的外滩 (Outer Banks, North Carolina)。探险者命名这片地区为维吉尼亚(Virginia),以纪念“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p> <p class="ql-block">当代北卡罗来纳州的外滩 (Outer Banks, North Carolina)。它是地图上最东边的那条南北走向的滩地。此地位于华盛顿的南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代北卡罗来纳州的外滩 (Outer Banks, North Carolina).&nbsp;是美国当今著名的度假地区。</p> <p class="ql-block">沃尔特·罗利,这位伊丽莎白时代的朝臣、海员和探险家,可是个传奇人物!他不仅是英国在北美殖民的先驱,还深受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喜爱,是女王身边最受宠的男性之一呢!你知道吗?他还参与了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斗,真是太厉害了!他用自己的钱建造了一艘军舰,取名叫“罗利方舟” (Ark Raleigh)。后来,他把这艘船慷慨地送给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女王就把它改名叫“皇家方舟号” (Ark Royal),并将其纳入英国海军。更有趣的是,英国现在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也以“皇家方舟号”命名,这份荣耀真是代代相传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沃尔特·罗利爵士 (Sir Walter Raleigh)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位雷利啊,在女王时期的时候,支持处死苏格兰女王,这事儿后来被后来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他可是苏格兰人)记恨上了。1603年,他就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监狱,还被判了死刑。他被关在伦敦塔里,成了伦敦塔里呆得最久的囚犯。不过,你别看他被关着,日子过得还挺滋润的。他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进去,在自己的花园里种烟草(他可是第一个把烟草带到英国的人),还把鸡舍改成了化学实验室。他甚至还写了一本大名著《世界史》。最后,1618年,他还是死在了伦敦塔侩子手的刀下。他死后,被葬在了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b>1607年 英国第一个美洲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 (Jamestown, Virginia)</b></p><p class="ql-block">英国在美洲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地于 1607年,英国的詹姆斯一时, 在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Jamestown Virgina)建立。詹姆斯敦 (Jamestown)意思是詹姆斯的城市。此城位于当今华盛顿南部300公里的James河口的东岸。这个居点的创始人是冒险家约翰·史密斯 (John Smith) 船长,他因被印第安酋长的女儿波卡洪塔斯 (Pocahontas)从处决中解救而闻名。 此后,波卡洪塔斯致力帮助这些殖民者们。《真实的关系 (A True Relation)》是约翰·史密斯对弗吉尼亚沿海地区、当地人民和新英国殖民地的描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翰·罗尔夫是一位英国探险家、农民和商人。他最出名的身份是波卡洪塔斯的丈夫,也是弗吉尼亚殖民地第一个成功种植烟草作物用于出口的定居者。波卡洪塔斯跟随罗尔夫回到英格兰,并得到国王詹姆斯一世和王后的接见。翌年,波卡洪塔斯染上重疾去世,葬于泰晤士河畔的格雷夫森教堂墓地 (St George’s Church, Gravesend)。这所教堂于1627年被一场大火烧掉。冒险家约翰·史密斯与波卡洪塔斯的故事被拍成一部好莱坞的动画片。</p> <p class="ql-block">《波卡洪塔斯与约翰·罗尔夫的婚礼》1860 -1870这幅印刷画描绘了波卡洪塔斯与约翰·罗尔夫举行户外婚礼的场景,众多美洲原住民与英国殖民者齐聚一堂观礼。由乔治·斯波尼(George Spohni)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东·霍恩斯坦(Anton Hohenstein) 创作。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span></p> <p class="ql-block">画家约翰·加兹比·查普曼 (John Chapman) 描绘了波卡洪塔斯身穿白衣,在弗吉尼亚詹姆斯敦接受英国圣公会牧师的洗礼。这一事件被认为发生在1613年或1614年。画面中,她跪在地上,周围围绕着家人和殖民者。她的哥哥南特夸斯背过身去,不愿观看仪式。这场洗礼发生在她与英国人约翰·罗尔夫结婚之前,而罗尔夫就站在她身后。他们的婚姻被认为是欧洲人与美洲原住民之间有记载的第一次婚姻。这一场景象征了当时美国人认为美洲原住民应当接受基督教及欧洲生活方式的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查普曼 John Chapman(1808–1889)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曾在意大利学习艺术,以肖像画和历史题材绘画闻名,并以色彩运用丰富著称。这个画卷收录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Rotunda)中。</p> <p class="ql-block"><b>1620年9月16日,五月花号(Mayflower)从英国驶向北美大陆</b></p><p class="ql-block">她从英国普利茅斯 (Plymouth)起航,前往美洲。船上的一百多名清教徒在寻找新的定居点。寻求宗教自由,或志在开始新的生活。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航行,五月花号抵达科德角。几周后,他们沿着海岸航行到普利茅斯,开始建造自己的城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船上,41名男子签订了 【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在美洲新大陆,建立一个依法治理的团体。强调“公民同意”、“多数原则”,被视为后来的民主宪政制度的萌芽。这对美国后来的建国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说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这时,他们没有人想从英国独立出去!只是在海外建立,效忠英国国王的殖民地。此后100年,英国移民在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花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一次跨大西洋的航行,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自由、自治、宗教信仰与美国民主精神的起点。它成为美国历史和文化记忆中的一个象征。</p> <p class="ql-block">五月花号(Mayflower)。1621年春,五月花号开回英格兰。不久后,船被拆解,木材据说用于建造谷仓或房屋。现在没有原船遗留,但根据历史资料,建造了数个复原模型。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有一艘名为 “Mayflower II” 的复制船。它建于1950年代,完全按照原始设计还原,可供游客登船参观</p>。成为美国历史教育和纪念的重要场所。 <b>1534-1763 年,法兰西在北美建立新法兰西</b><br>法属新法兰西是法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最初包括圣劳伦斯河沿岸、纽芬兰和阿卡迪亚(新斯科舍省),但逐渐扩展到包括大片地区湖泊地区和跨阿巴拉契亚西部的部分地区。<div><br>《乌得勒支和约, Utrecht Treaty》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交战双方于1713年4月至1715年2月间在荷兰城市乌得勒支签署的一系列和平条约。这场十多年战争涉及谁当西班牙王位的战争。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高昂,血腥的代价,为了打破僵局。签订此合约,维护了欧洲暂时的力量平衡。欧洲和平了一段时间。而在在北美,英国,法国,西班牙也各占着地盘,1713年,根据乌得勒条约的要求,法国把一些领地让给了英国。<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713年以后,北美是这样被划分的。红色的是英国的殖民地区。橘红色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区。法国殖民地是蓝色的。紫色的是法国在乌得勒支签约后划给英国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当时法国在北美拥有最大的殖民地区。不久,英国和法国这对欧州冤家,在北美又开始了地盘之争!1754年,英法在北美地区的战争开战。</p> <p class="ql-block"><b>1754–1763:法英的印第安战争 (French and Indian War)</b></p><p class="ql-block">这场冲突发生在 1754 年至 1763 年之间,是早期的“世界大战”。法英在北美的英法战争在1754年开始。在印度,1756年印度殖民地战争也有英法之间的战斗。 在欧洲,英国当时的君主是乔治二世。他来自汉诺威。为了应对北美持续不断的战争,法国准备进攻英国君主乔治二世的老家汉诺威。为了保护乔治的大陆领地,英国于1756年初与普鲁士签订了条约,普鲁士同意帮助保护汉诺威。作为回应,法国与奥地利结盟。这些结盟可是动真刀子的!1756年,法国首先向英国开火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到了1763年,英法的世界级大战落下帷幕。《巴黎条约》结束了英法战争。北美,印度,欧洲的战事告一段落。英国在此次大战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英国一跃成为“第一大英帝国”。法国暂时失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109年第一次英法战争到1815年百日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相互爆发了41场战争。平均每17.3年就有一场战争。法国总共赢了 24 场战争,英国赢了11场,6场打平。但最后等到拿破仑失败以后,英国最后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美,英法酣战九年。法国败北,英国胜利。法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所有北美领土割让给英国。曾经北美最大的殖民地法国。战败后大跌其位。后来法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不遗余力地支持美国的独立。我们可以知道其背后的原因了吧。英国地盘增大,战争的代价高昂,下面还要管理这些新的地盘。英国政府决定对北美的13个英国殖民地征收新税。羊毛要出在羊身上!</p> <p class="ql-block"><b>1765年3月22日:印花税法</b></p><p class="ql-block">与《糖法》(1764 年颁发)一样,《印花税法, Stamp Duty》的实施是为了增加收入,以满足保卫扩大的大英帝国的费用。这是英国议会首次尝试通过对各种殖民地民间交易直接征税来增加收入。愤怒的北美的殖民者通过拒使用印刷章,骚乱、焚烧印刷章等方法,目的是废除《印花税法, Stamp Duty》</p> <p class="ql-block"><b>1767年6月15日至7月2日:《汤森法案》</b></p><p class="ql-block">英国议会通过了四项法案,即《汤森法案》,试图通过中止大陆代表大会和严格的税收法,维护英国对殖民地行使权力。这些行为在北美各地都遭到抵制,包括暴力行为、逃避关税、商人之间续签不进口协议,以及对英国执法人员的敌对行为。在波士顿,作为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回应,1768年10月,英国议会向波士顿派遣了两个英国军团。</p> <p class="ql-block"><b>1770年3月5日:波士顿大屠杀</b></p><p class="ql-block">在波士顿,一支英国陆军小分队,受到暴民的骚扰和威胁,开枪造成五人死亡,这一事件很快被称为“波士顿大屠杀”。这些士兵被指控犯有谋杀罪,并接受了民事审判。最后,两个英国士兵被定罪,其他人被宣判无罪。辩护律师是约翰·亚当斯(后来的美国第二任总统),他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br>尽管只有5人死亡,殖民地宣传者将事件称为“大屠杀”,借此激发并催化了殖民人民反英情绪。更多殖民地民众开始质疑英国的统治。成为《独立宣言》前宣传中的核心事件之一。这时,距独立战争(1775)还有5年。 <p class="ql-block"><b>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b></p><p class="ql-block">为了抗议茶叶税和东印度公司的垄断,一群波士顿人伪装成印第安莫霍克人登上停泊的商家船只,并将价值约 10,000 英镑的茶叶倒入港口,这一事件是众所周知的“波士顿倾茶事件”。</p> <b>1774年3月至6月:不可容忍法案</b><br>为了报复 1773-74 年冬季殖民者反抗英国统治的行为,英国议会颁布了四项被称为“不可容忍”法案”。进一步激化双方的矛盾。这些高压行为并没有恐吓住马萨诸塞州的人民。这个法律成为1774年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的理由。<br> <p class="ql-block"><b>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b></p><p class="ql-block">为回应"不可容忍"的行为,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五十六名代表代表了13个殖民地。第一届大陆会议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标志着13个殖民地首次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英国的压迫。它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b>1775年3月23日: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演讲</b></p><p class="ql-block">弗吉尼亚帕特里克·亨利 (Patrick Henry) 深信与英国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他在里士满(Richmond)教堂发表了一场激烈的演讲,为装备弗吉尼亚民兵对抗英国的强有力的决议辩护,并用了一句名言:“我不知道其他人会采取什么行动…, 要么给我自由,要么给我死亡” 这个演讲是著名的《不自由,毋宁死!》。亨利是美国开国元勋,曾于1776至1779年和1784至1786年分别任第一和第六任维珍尼亚州州长。</p> <p class="ql-block">亨利是美国开国元勋。他著名的演讲叫《不自由,毋宁死!》</p> <p class="ql-block"><b>1775年4月18日 - 19日: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b></p><p class="ql-block">1775年4月18日夜晚,波士顿的爱国商人保罗·里维尔(Paul Revere)骑马从查尔斯顿(Charlestown)疾驰至列克星敦(Lexington)。这两个城市均位于马萨诸塞州,距离波士顿不远。保罗警告当地美国民兵:英国军队正从波士顿出发,准备夺取康科德(Concord)的军械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0名英军在列克星敦遭遇77名当地民兵。目前尚不清楚是谁首先开火,但这引发了一场小规模冲突,导致八名美国人死亡。列克星敦之战被视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开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军队继续向西部的康科德弹药库推进,并在那里遭遇了数百名民兵的包围。由于英军寡不敌众且弹药不足,英军被迫撤退至波士顿。在返程途中,美国狙击手对英国军队造成了重大伤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列克星敦战役和康科德战役的总伤亡人数为273名英国人和90名美国人。英军退至波士顿。在返程途中,美国狙击手给英国人造成了致命的伤亡。列克星敦战役和康科德战役中的总伤亡人数为273名英国军人和90名美国人。</p> <p class="ql-block">波士顿 (Boston),列克星敦 (Lexington), 康科德 (Concord) 的位置。列克星敦被视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b>1775年6月17日:邦克山战役 </b>Battle of Bunker Hill</p><p class="ql-block">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虽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邦克山之战证明了美国人可以坚守自己的阵地,甚至有机会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战役是英国围攻美军控制的波士顿的一部分。虽然2,300名英军最终清除了山上盘踞的美军,但损失了超过1000名士兵。这场战斗告诉美国人:不可一世的英国军队是可以被战胜的。</p> <p class="ql-block">穿红色军服的是英国人,而美国的军人像杂牌军一样。</p> <p class="ql-block"><b>1776年1月: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Common Sense》出版</b></p><p class="ql-block">1775年末,与英国的殖民冲突看起来仍然像是一场内部冲突,而不是一场旨在分裂国家的战争。然而,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不起眼的小册子《常识》的出版突然将美国独立提上了议程。潘恩的 50 页小册子语言优雅,表达直接,几个月内就售出了 100,000 多册。 《常识》(Common Sense) 比任何其他单一出版物都更能为《独立宣言》铺平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是一个有趣的人物。(1737年2月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国独立革命家。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37岁前在英国度过,之后移居英属北美殖民地,参加了美国独立运动。美国开国元勋之一。</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不起眼的小册子《常识》引起了美国独立。可以在亚马逊上买一本看一看里面到底说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b>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美国成立</b></p><p class="ql-block">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这次会议在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大厦(就是现在的独立厅)举行。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起草了《独立宣言,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y》,并在委员会中进行了修订。 7月2日,国会投票支持独立; 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这个宣言是在费城的独立厅签署完成的。此地成为美国的诞生地。十一年后,在同一个房间里,美国宪法在此地诞生。</p> <p class="ql-block">费城独立厅是一座内外十分朴实的建筑。伟大的美国就是从这里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独立大厅内的管理人员激动地举着独立宣言的宣传卡片,向人们解释1776年那天这里发生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约翰·特伦布(John Trumbull)的一幅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t)</span>收录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Rotunda)中。</p> <p class="ql-block">当时签署独立宣言的13州 (是红色):New Hampshire, Massachusetts, Rhode Island, Connecticut, New York, New Jersey, Pennsylvania, Delaware, Maryland, Virginia, North Carolina, South Carolina, and Georgia。 其他粉红色的地区也在1776年美国的本土上,但不属于这13个独立州。</p> <p class="ql-block">这是1776 年美国独立时的国旗,13个星星和13个红白相间的条,象征着十三个独立的州。</p> <p class="ql-block">大厦钟楼上的钟就是著名的现在家喻户晓的自由钟。它是美国最具独立标志的象征。1776年前后,这个钟紧扣美国独立的进程。它原本挂在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大厦(独立厅),用于召集议员和公众集会。它的名字和自由没有关系。1776年7月8日,当《独立宣言》首次在费城公开宣读时,据传这个钟响起,召唤市民前来聆听这一历史性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确凿记录证明当日确由它敲响,但它逐渐被后人视为宣布自由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776年之后,随着独立战争的发展,这口钟被悄悄藏匿,以防被英军熔毁制成炮弹。战后它被迎回费城,开始被赋予“自由钟”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称号,成为新国家追求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752年铸于英国,主要用来召集议会和宣布法律。<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钟啊,裂了好几次缝,其中一次裂缝特别大,就再也敲不响了。不过,它的象征意义一点也没减,现在就摆在费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br></span></p><p class="ql-block">钟上刻着《圣经·利未记》中的一句话:“在全地向所有居民宣告自由”(Proclaim LIBERTY throughout all the Land unto all the Inhabitants thereof),与独立宣言的精神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由四个部分组成:(1)序言、(2)民族权利宣言、(3)申诉清单和(4)独立决议。其逻辑清晰明了。</p><p class="ql-block">序言(1)阐述了撰写《独立宣言》的缘由,并解释了为何必须建立一个新国家。民族权利宣言(2)阐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并包含了著名的段落:“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确保这些权利,政府是由人类建立的,其正义权力来自于人类。”申诉清单(3)列举了英国乔治国王对殖民者的种种虐待行为,例如强迫殖民者遵守其法律。此外,它还指出了国王对殖民者犯下的其他不公正罪行。独立决议(4)总结了整个宣言,要求国王纠正法律,并在结尾宣告他们将脱离英国独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初的《独立宣言》是少数白人男性精英的政治宣言,但它留下的自由和平等理念,在后来的历史中不断被扩展,成为美国社会进步的起点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独立就此拉开序幕。初期,华盛顿率领装备简陋的民兵部队与英国军队作战,节节败退。独立战争初期形势一片黯淡。然而,华盛顿的军队逐渐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并最终在国际形势的推动下,于七年后赢得了独立。</p> <p class="ql-block">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有56名,代表来自13个州。下面只列出了五位大名鼎鼎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托马斯·杰斐逊</b>(Thomas Jefferson)来自弗吉尼亚州,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文风优美,逻辑严密,被誉为美国民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后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杰明·富兰克林</b>(Benjamin Franklin)来自宾夕法尼亚州,是一位外交家、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促成了法国对美国独立的支持,对国际舆论和盟友动员起到了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约翰·亚当斯</b>(John Adams)来自马萨诸塞州,是《独立宣言》的推动者之一,后来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他坚定主张独立,外交能力强,推动国会通过了独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约翰·汉考克</b>(John Hancock)来自马萨诸塞州,是大陆会议主席,也是第一个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人,他的签名最大最显眼,象征着对英国的无畏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理查德·亨利·李</b>(Richard Henry Lee)来自弗吉尼亚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56人里华盛顿的名字并不在上面,您知道为什么吗?</p> <p class="ql-block"><b>另外的几个事实</b></p><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生而平等”,天赋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国的“民主选举权”只是极少数有财产的成年白人男性的特权,他们大概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到10%左右。这个“自由”的概念在当时是极其有限的。大约只有每10人中1人左右拥有选举权,是一个极少数精英阶层的“民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选举权的人群:白人男性,年满21岁以上,拥有一定财产或纳税记录,绝大多数州要求选民拥有地产,或达到一定财产或年税门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选举权的人群:雇农、劳工、租客,所有妇女,所有黑人(无论自由与否),所有印第安人,大多数没有财产的白人男性</p> <p class="ql-block"><b>1776年9月22日:内森·黑尔被处决</b></p><p class="ql-block">美国军官内森·黑尔在突破英国军队在长岛的防线并获取情报后被俘。次日,他未经审判就被绞死。据说,黑尔在临终前曾说过:“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能为国家献出一次生命” 。他的英雄事迹激励了美国军人!</p> <p class="ql-block">内森·黑尔被誉为康乃狄克州的英雄。他出生于康乃狄克州的科文垂(Coventry),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州内有多处以他命名的纪念地和雕像。他也被尊为康乃狄克州的“州英雄”(State Hero)。</p> <p class="ql-block"><b>1776年12月25日至26日: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 (Delaware River)</b></p><p class="ql-block">在被迫放弃纽约市并被英国人驱赶穿过新泽西州后,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在1776年的圣诞节之夜进行了十天的反击,他们偷偷渡过冰雪覆盖的特拉华河,在黎明时袭击了特伦顿 (Trenton) 的黑森 (Hessian)驻军。1777年1月3日,华盛顿又在普林斯顿 (Princeton)战役中从失败的边缘中夺取了胜利,证明了他的业余段的军队能够击败英国人。</p> <p class="ql-block">大都会博物馆中著名的《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是德国裔美国画家伊曼纽尔·洛伊策(Emanuel Leutze)于1851年创作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的是1776年圣诞夜,乔治·华盛顿率领大陆军横渡特拉华河,突袭新泽西州特伦顿的英军和雇佣兵的关键时刻,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b>1777年10月17日:伯戈因在萨拉托加 (Saratoga)投降</b></p><p class="ql-block">1777 年夏天,约翰·伯戈因 (John Burgoyne) 将军率领的英国军队从加拿大南下,占领了提康德罗加堡 (7月5日),然后在佛蒙特州本宁顿 (8 月16日) 和纽约州比米斯高地, Bemis Heights (10月7日)惨败。伯戈因的兵力耗尽,他在萨拉托加(Saratoga)最终于10月17日向霍雷肖·盖茨将军投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萨拉托加战役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击败了比自己强大的英国军队,鼓舞了爱国者的士气,进一步增强了独立的希望,并赢得战争所需的外国的支持。美国的胜利,终结了英国将军约翰·伯戈因控制哈德逊河谷的企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结果使路易十六国王的宫廷相信,美国人可以战胜英国军队。巩固了美国和法国之间的联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尽管约翰·伯戈因在美国战败,回国以后他没有被深究,而且最后还当了一个成功的议员。这位先生同时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剧作家。</span></p> <p class="ql-block">约翰·特伦布(John Trumbull)的一幅画《萨拉托加的投降》收录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Rotunda)中。其中描写英国将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翰·伯戈因 (John Burgoyne) </span>在萨拉托加(Saratoga)率领的英国军队投降。</p> <p class="ql-block"><b>1777年12月19日至1778年6月 华盛顿在福吉谷</b></p><p class="ql-block">1777年12月19日至1778年6月19日:华盛顿在福吉谷(Forge Valley)过冬。在费城附近的布兰迪万战役 (Battle of Brandywine)和在费城附近的日耳曼敦战役 (Battle of Germantown)失败后,华盛顿和 11,000 名正规军在位于英国占领的费城西北22英里(35 公里)处的福吉谷 (Valley Forge)避难。1777年至1778年特别严酷的冬季对美国军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有数百人死于疾病。然而,受苦受难的部队因对爱国者事业和华盛顿将军的忠诚而团结在一起。重组后的大陆军在次年六月成为一支纪律严明、高效的战斗力量。</p> <p class="ql-block"><b>1778年2月6日:法国与美国终于结盟</b></p><p class="ql-block">自1776年以来,法国一直秘密向美国提供财政和物质援助,但随着在巴黎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和《同盟条约》,法美联盟正式成立。法国开始准备舰队和陆军参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78年6月法国对英国宣战。随后,荷兰,俄国,丹麦都跟上向英国宣战了。欧洲其他国家这么一联手,英国有点体力不支了。同时,华盛顿的军队在斗争中强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中,法国又出兵,又出军舰,又出钱,为了打败自己在欧洲的老对手英国,伤了元气。</p> <p class="ql-block"><b>1781年9月至10月:围攻约克镇 (Yorktown)</b></p><p class="ql-block">1781年3月15日,康沃利斯 (Charles Cornwallis)勋爵在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法院 (Guildford Courthouse, North Carolina, 目前叫 Greensboro)赢得一场代价高昂的胜利后,进入弗吉尼亚州与当地其他英国军队会合,并在约克镇建立了基地。华盛顿的军队和法国将军率领的军队围困了约克镇。英军失去了后援,而且大量减员。康沃利斯于 1781年10月19日投降了他的7,000多人的军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恩沃利斯在约克镇的投降结束了独立战争。由于缺乏组建新军队的财政资源,英国政府呼吁美国和平。大约两年后,即 1783年9月3日,《巴黎条约》的签署结束了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沃利斯 (Charles Cornwallis)在美国战争失败之后回到了英国。没有得到深究,还是在军队上服役,并在印度当最高军事长官多年。而后又在英军里任高官多年。</p> <p class="ql-block">约克镇 (Yorktown)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战。约克镇这个名字在美国是一个象征胜利的名字。约克镇位于华盛顿南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克镇的投降》这幅画由约翰·特伦布(John Trumbull)所画。</span>收录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Rotunda)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翰·特伦布(John Trumbull)1756-1843 是美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他以描绘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而闻名,被誉为“美国革命的画家”。曾在独立战争初期担任乔治·华盛顿的助手,军衔为少校。</span></p> <p class="ql-block"><b>1783年9月3日:《巴黎条约》结束战争</b></p><p class="ql-block">英国在约克镇战败后,美洲陆地上的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但海上战斗仍在继续,英国和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们(其中包括法国,西班牙和荷兰)之间有多次激烈的海战。1783 年终于签署《巴黎条约》。根据此条约,英国承认美国13个州的独立,英国放弃一切领土主权。英国保留了加拿大,但将东佛罗里达和西佛罗里达割让给西班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使出浑身的解数来帮助美国独立。此后6年,法国元气大伤。由于财政问题,民不聊生,人民怨声载道,法国大革命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而爆发,象征着对君主专制的反抗,这一天现在被视为法国国庆日。而刚刚成立的崭新的美国却进入了新的时代。它以世界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发展速度增长。</p> <p class="ql-block"><b>1783 乔治·华盛顿交出军权</b></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指的是他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辞去军职的情景。1783年,随着《巴黎和约》的签署和战争的结束,华盛顿宣布退役。在美国赢得独立并且国土稳定之后,华盛顿决定辞去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历史时刻的细节可以追溯到1783年12月23日,在费城的马萨诸塞州,他在一个正式的场合上与大陆军的将领们告别。在这次告别演讲中,华盛顿表达了他对军队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出军权”的比喻常常用来象征这一历史性告别。华盛顿并没有字面上的交出“军犬”,而是象征性地辞去了军事领导职位,交出了他作为大陆军总司令的职责。这一行为无疑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代表着华盛顿个人的离开,也标志着美国军队和新国家在政治上逐渐成熟,摆脱了对军事强人依赖的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83年12月,他在纽约州的特拉华河畔的维吉尼亚州的葡萄园聚会上,亲自交还军令牌,放下军装,象征性地向他的部下交出权力,随后他返回了弗吉尼亚州的家园——梅农广场,结束了他作为革命领导人的一段岁月。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美国的伟大父亲”之称,并为后来的总统任期奠定了崇高的信誉。</p><p class="ql-block">这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美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一步,宣告着从战争到和平的过渡。这种庄重的交接,无论从象征意义还是历史深远意义上,都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经典一幕。</p> <p class="ql-block">《乔治·华盛顿辞职》展现1783年华盛顿将大陆军总司令职务辞去,向国会递交辞呈的情景。这显约翰·特朗布尔 (John Turnbull) 的四幅历史油画之一。目前存于美国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Rotunda)中。</p> <p class="ql-block"><b>1788年6月21日。美国颁布美国宪法</b></p><p class="ql-block">美国第四任总统 James Madison (1809-1817) 是美国宪法的主要执笔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89-1797 Washington,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届总统</p><p class="ql-block">1797-1801 John Adams成为美国第二届总统</p><p class="ql-block">1801-1809 Thomas Jefferson成为美国第三届总统</p><p class="ql-block">1809-1817 James Madison 成为美国第四届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Madison 因其在起草和推动美国宪法 (Constitution)和人权法案 (Bill of Right)方面的关键作用而被誉为“宪法之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美国宪法通过几次修正,每次修正都增加了一些额外的内容。有几次最著名的修正案在下面列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权利法案》十条</b>,补充人民权利保障(1789)</p><p class="ql-block"><b>第13条</b>废除了奴隶制 (1865)</p><p class="ql-block"><b>第19条</b>赋予妇女选举权 (1920)</p><p class="ql-block"><b>第22</b>条限制总统不得连任超过两届(1947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权利法案</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以下是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的简要列表,它们合称为《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于1791年通过,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限制政府权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修正案:</p><p class="ql-block">保障言论、宗教、出版、集会与请愿政府的自由。</p><p class="ql-block">第二修正案:</p><p class="ql-block">保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p><p class="ql-block">第三修正案:</p><p class="ql-block">禁止在和平时期强迫民众为士兵提供住宿。</p><p class="ql-block">第四修正案:</p><p class="ql-block">禁止无理搜查和扣押,需有正当理由和搜查令。</p><p class="ql-block">第五修正案:</p><p class="ql-block">保障正当法律程序,禁止双重审判和强迫自证其罪,规定政府征用私产需给予补偿。</p><p class="ql-block">第六修正案:</p><p class="ql-block">被告享有迅速、公正、公开审判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对质证人权、请律师权等。</p><p class="ql-block">第七修正案:</p><p class="ql-block">在涉及金额较大的民事案件中,保障陪审团审判权。</p><p class="ql-block">第八修正案:</p><p class="ql-block">禁止过高的保释金、罚款和残酷、不寻常的惩罚。</p><p class="ql-block">第九修正案:</p><p class="ql-block">表明人民享有的权利不限于宪法中列出的权利。</p><p class="ql-block">第十修正案:</p><p class="ql-block">明确未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各州或人民保留。</p><p class="ql-block">如果你需要每条内</p> <p class="ql-block"><b>1812英美战事重起</b></p><p class="ql-block"><b>1812</b>年,美国因不满英国限制海上贸易和强征美国水手,向英国宣战,引发了“1812年战争”。战争持续到1815年,期间双方爆发了多场激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14年,英国军队登陆华盛顿,突袭美国首都,因美军准备不足,英军轻松占领城市,并于8月24日纵火焚毁白宫、国会大厦等政府建筑。这次事件严重打击了美国政府士气,但也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抵抗意志。最终,双方于1814年12月签署《根特条约》Treaty of Gent,战争结束。英军烧毁白宫成为美英关系史上的一大耻辱和转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特条约》虽于1814年12月签署,结束了1812年战争,但并未明确规定哪一方取得决定性胜利。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确赢家,两国在战场上都有胜败。然而,美国被认为在战争后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战略性胜利。</p> <p class="ql-block">1814年8月24日英军纵火焚毁白宫、国会大厦等政府建筑。这是一幅水彩画展示白宫被劫后的样子。画家姓名不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英国殖民者曾在多个地区进行焚烧行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事件反映了英国在全球殖民过程中使用军事手段,破坏远离英国本土的别国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814年美国华盛顿特区</b>。英军在1812年战争中攻入华盛顿,焚毁白宫、国会大厦、财政部等政府建筑,象征对美国新生政权的羞辱。</p><p class="ql-block"><b>1860年中国北京圆明园</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英军主导焚毁圆明园,旨在报复清军杀害西方谈判代表。</p><p class="ql-block"><b>1897年非洲贝宁王国</b>(今尼日利亚)。英国以惩罚贝宁国王杀害英国使节为由,发动“惩罚远征”,攻入贝宁城并大肆焚烧宫殿,掠夺文物。</p><p class="ql-block"><b>1845–1872年新西兰毛利部落村落</b>。英国与毛利人发生多次“新西兰战争”(又称毛利战争),英国军队在冲突中多次焚毁毛利村庄以控制土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门罗主义诞生于1823年</b></p><p class="ql-block">门罗主义是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于1823年提出的一项外交政策,核心主张是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事务,美洲大陆不再接受欧洲的殖民扩张。它标志着美国开始在西半球发挥主导地位,强调美洲属于美洲人,防止旧世界势力干预新世界事务。虽然最初带有防御性质,后来被美国用于正当化在拉美的干涉,成为扩张主义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事务,美洲大陆不再接受欧洲的殖民扩张。它标志着美国开始在西半球发力了。</p> <p class="ql-block"><b>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b></p><p class="ql-block">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内战,由奴隶制度引发。北方主张废奴并维护联邦统一,南方多个蓄奴州则宣布脱离联邦组成“美利坚联盟国”。战争历时四年,北方最终获胜,联邦得以保全,奴隶制度被废除。战争造成约60万人死亡,极大改变了美国社会结构和国家发展方向,为现代美国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b>美国疆域扩张</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1803年,美国从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州。</b> 路易斯安那州最初涵盖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片地区,1682年被法国探险家拉萨尔宣称为法国领土。1803年,法国将这片土地出售给美国,作为购买计划的一部分。1812年,路易斯安那州成为美国的第18个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美国从西班牙手中获得了佛罗里达州。</b> 1821年,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领土。二十年后,即1845年3月3日,佛罗里达州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的第27个州。佛罗里达州因其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而被称为“阳光之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b> 1846年5月13日,美国与墨西哥因德克萨斯州的独立问题而开战。美国国会应总统詹姆斯·K·波尔克的请求对墨西哥宣战。1848年5月26日,双方批准了结束冲突的和平条约。该条约于1848年2月2日签署,结束了美墨战争。根据条约条款,墨西哥割让了其55%的领土。美国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墨西哥,迫使其割让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俄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和怀俄明州的部分地区。亚利桑那州(Arizona)1912加入美国,成为第48个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867年3月30日,美国达成协议,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购买阿拉斯加。</b> 阿拉斯加的面积是英国的五倍!阿拉斯加州于1959年1月3日加入美国,成为第49个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夏威夷州(Hawaii)1959年8月21日加入成为第50个州</b></p> <p class="ql-block">USA今天共有50个州</p> <p class="ql-block">USA今天有50个州,由50只星星表示。 13个红白相间的条,象征着十三个独立的州。</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美国50个州,按加入USA顺序排列:</p><p class="ql-block">1. Delaware 特拉华州 – 1787</p><p class="ql-block">2.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州 – 1787</p><p class="ql-block">3. New Jersey 新泽西州 – 1787</p><p class="ql-block">4. Georgia 乔治亚州 – 1788</p><p class="ql-block">5.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州 – 1788</p><p class="ql-block">6. 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州 – 1788</p><p class="ql-block">7. Maryland 马里兰州 – 1788</p><p class="ql-block">8. South Carolina 南卡罗来纳州 – 1788</p><p class="ql-block">9. New Hampshire 新罕布什尔州 – 1788</p><p class="ql-block">10. Virginia 弗吉尼亚州 – 1788</p><p class="ql-block">11. New York 纽约州 – 1788</p><p class="ql-block">12. North Carolina 北卡罗来纳州 – 1789</p><p class="ql-block">13. Rhode Island 罗得岛州 – 1790</p><p class="ql-block">14. Vermont 佛蒙特州 – 1791</p><p class="ql-block">15. Kentucky 肯塔基州 – 1792</p><p class="ql-block">16. Tennessee 田纳西州 – 1796</p><p class="ql-block">17. Ohio 俄亥俄州 – 1803</p><p class="ql-block">18. Louisiana 路易斯安那州 – 1812</p><p class="ql-block">19. Indiana 印第安纳州 – 1816</p><p class="ql-block">20.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州 – 1817</p><p class="ql-block">21. Illinois 伊利诺伊州 – 1818</p><p class="ql-block">22. Alabama 阿拉巴马州 – 1819</p><p class="ql-block">23. Maine 缅因州 – 1820</p><p class="ql-block">24. Missouri 密苏里州 – 1821</p><p class="ql-block">25. Arkansas 阿肯色州 – 1836</p><p class="ql-block">26. Michigan 密歇根州 – 1837</p><p class="ql-block">27.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 1845</p><p class="ql-block">28. Texas 德克萨斯州 – 1845</p><p class="ql-block">29. Iowa 爱荷华州 – 1846</p><p class="ql-block">30. Wisconsin 威斯康星州 – 1848</p><p class="ql-block">31.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州 – 1850</p><p class="ql-block">32. Minnesota 明尼苏达州 – 1858</p><p class="ql-block">33. Oregon 俄勒冈州 – 1859</p><p class="ql-block">34. Kansas 堪萨斯州 – 1861</p><p class="ql-block">35. West Virginia 西弗吉尼亚州 – 1863</p><p class="ql-block">36. Nevada 内华达州 – 1864</p><p class="ql-block">37. Nebraska 内布拉斯加州 – 1867</p><p class="ql-block">38. Colorado 科罗拉多州 – 1876</p><p class="ql-block">39. North Dakota 北达科他州 – 1889</p><p class="ql-block">40. South Dakota 南达科他州 – 1889</p><p class="ql-block">41. Montana 蒙大拿州 – 1889</p><p class="ql-block">42. Washington 华盛顿州 – 1889</p><p class="ql-block">43. Idaho 爱达荷州 – 1890</p><p class="ql-block">44. Wyoming 怀俄明州 – 1890</p><p class="ql-block">45. Utah 犹他州 – 1896</p><p class="ql-block">46. Oklahoma 俄克拉荷马州 – 1907</p><p class="ql-block">47. New Mexico 新墨西哥州 – 1912</p><p class="ql-block">48. Arizona 亚利桑那州 – 1912</p><p class="ql-block">49. Alaska 阿拉斯加州 – 1959</p><p class="ql-block">50. Hawaii 夏威夷州 – 1959</p> <p class="ql-block"><b>1886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在纽约自由岛上建成</b></p><p class="ql-block">她是一座巨大的新古典主义雕塑。这座铜像是法国人民赠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由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 (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设计,其金属框架由古斯塔夫·埃菲尔 (Gustave Eiffel)建造。自由女神像于 1875 年至 1884 年间在法国建造。它于 1885 年被拆卸并运往纽约市。雕像于1886年在自由岛重新组装,以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 (美国独立宣言是1776年发布的)。</p> <p class="ql-block">46米高的铜质雕像耗资25万美元,由法国人支付。基座47米,耗资27万美元,由美国方面支付。总高93米。</p> <p class="ql-block"><b>1890年 - 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b></p><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在1776 到 1890 之间,美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通过工业化、铁路建设和钢铁生产等基础措施,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崛。在1890年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990 国际美元定位)。</p><p class="ql-block">1 美国 16 Billion (160亿 USD)</p><p class="ql-block">2 英国 13 Billion (130亿 USD)</p><p class="ql-block">3 德国 11 Billion (110亿 USD)</p><p class="ql-block">4 法国 10 Billion (100亿 USD)</p><p class="ql-block">5 俄国 08 Billion (80亿 USD)</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053 亿美元(以1990年国际美元计)。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部分轻工业也有所发展。然而,由于政治动荡和外部压力,经济发展受限。尽管如此,中国在当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p> <p class="ql-block"><b>二战后经济</b></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后1945-1975年,美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到1975年,美国GDP增长至约1.7万亿美元,占全球工业产出的35%。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美国名义GDP达到了约29.18万亿美元 (29 Trillion USD).</p> <p class="ql-block">美国从1776 到2024 年之间的GDP曲线。这期前GDP增长23 000倍。从189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到2024年,GDP增长了2000倍。</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独立大厅,这是美国签署独立宣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美国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不仅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更是一座宏伟的艺术殿堂,收藏了多幅描绘美国建国历史的巨幅油画和雕塑。以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穹顶壁画:<b>《华盛顿的神化》</b>(The Apotheosis of Washington)。这幅由康斯坦蒂诺·布鲁米迪(Constantino Brumidi)于1865年创作的湿壁画,悬挂在圆形大厅穹顶的中央,面积达4,664平方英尺,距地面180英尺。画中,乔治·华盛顿被描绘为升入天堂的神祇,周围环绕着象征自由与胜利的女神,以及代表13个原始州的少女。画作周围还描绘了六个象征国家理念的场景:战争、科学、航海、商业、机械和农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约翰·特朗布尔 (John Turnbull) 的四幅历史油画被誉为“美国革命的画家”的约翰·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创作了四幅巨型油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细致地描绘了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span>描绘了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独立宣言》</b>描绘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费城签署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乔治·华盛顿辞职》</b>展现1783年华盛顿将大陆军总司令职务辞去,向国会递交辞呈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约克镇投降》</b>描绘1781年英国将军康沃利斯在约克镇向美法联军投降,标志着独立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伯戈因将军投降》</b>展现1777年英国将军伯戈因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向美国军队投降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建于1884年的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是为了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它的高度为169米,用白色大理石、花岗岩和蓝砂岩建造。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石造方尖碑。位于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中心。</p> <p class="ql-block">林肯纪念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Lincoln Memorial)</span>1914年动工,1922年完工。是美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纪念建筑之一。它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 (National Mall),旨在纪念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纪念堂的设计灵感来自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建筑高大庄严,内部有6米高的林肯坐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堂周围有24块壁柱,代表美国当时的24个州。虽然林肯在位期间美国法定有35个州(减去11个坚持奴隶制的州。这些州曾脱离了联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肯纪念堂</span>不仅是林肯的纪念地,也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象征,曾是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