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巷口的那位姑娘》

义门陈

<p class="ql-block">《巷口的那位姑娘》</p><p class="ql-block"> 陇海路边的铁二中旧门始终朝着西开,初期我们和司机学校同在一个大院上课,隔着一条大马路的301大院,实际上它是由四栋苏式三层楼围成的一个四合院,中间是一个花坛,花坛四周还有几个小的花池,中间种了很多树木花草。十五岁的我在上下学时总爱在青砖墙下徘徊,明明可以沿着外墙直走,却偏爱从西角巷口拐个弯,这个进出口不能称为巷子,因为它就是两栋楼之间的隔断,虽说不长,但路面还是较为平整,当阳光穿过树丛照过来时,从此经过的每个人的身上都像撒了把碎钻。</p><p class="ql-block">初遇是在上学的清晨,忽然看见巷口晃出个穿碎花裙的身影,她扎着双马尾,辫梢系着粉色丝带,圆脸白得像刚剥的荔枝,眼睛亮得能映出槐树的影子。出了巷子口走向正道后便各往东西走去,当她从我身边跑过时带起的风,会把我的心跳吹得乱了节拍。当然更希望她能对我回眸一笑,我特别想体会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院子西角出口便成了我每日的必经之路,清晨特意绕远路经过,虽说故作镇定的抬头漫步向前行走,但两眼的余光却偷偷数她的辫绳换了几种颜色;放学时故意拖慢脚步,看她抱着作业本消失在巷尾的晚霞里。有回她抱着一摞习题集踉跄了半步,我慌忙伸手去扶,却在触到她书包带时像被烫到般缩回手,我仿佛感觉到了她指尖的温度,有点热辣。</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突然听到她的同伴在呼唤她的名字,好像是叫“图雅”,听起来像个外国女孩的名字,其实她本身就像个洋娃娃,这时我忽然懂了什么叫"好看的人连名字都像在发光"。</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从没想过开口,只是贪恋那些细碎的相遇:春雨天她撑着天蓝色雨伞,裙角沾着几点泥星子;深秋穿米色风衣系驼色围巾,发梢落着片银杏叶。路过时能闻到她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茉莉花香,像妈妈晒在阳台的被单,带着让人安心的温暖。更多时候是远远望着,看她在晨光里蹦跳的马尾,听她和同伴说话时银铃般的笑声。到学校教室坐定后,会觉得这天早读上我背诵的课文和俄语单词都带着甜味。</p><p class="ql-block">后来初中毕业,考入了中专,再没走过那条青石板路,也再想不起两楼之间的巷子到底有多长。我在整理旧物时翻到泛黄的作文本,扉页不知何时画满了扎辫子的女孩——圆脸蛋、大眼睛,裙角永远扬着风的弧度。忽然想起课本里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原来十五岁的心动,不过是撞见了人间真实的美好,像看见一朵开在巷口的花,明知不属于自己,却忍不住为它驻足了整个夏天。</p><p class="ql-block">如今路过母校外墙,四周围满了高高耸立的杨树,301大院依然保持着青砖红瓦旧时的模样,四合院中心的花坛里的花草树木长高了不少,郁郁葱葱的,西角巷口的阳光穿过树荫落在地面,恍惚又看见那年的自己,揣着自卑与欢喜,在摇曳的树叶间一遍又一遍温习着同一个瞬间:穿碎花裙的女孩走过,风掀起她的辫梢,也掀开了少年时光里,最清澈的那页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