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哀牢山横亘云南的中部,山脉长约450公里,宽15—30公里。其北部始于大理的弥渡县,山势南北走向,中、南部为西北一东南方向,延伸到金平县的中越边境,横跨16个县域。</h1> <h1> 我们来到新平县的戛洒镇,位于哀牢山的中部东麓。 “风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是这里的特色。<br> “花腰傣”是外族人对当地傣族人腰部独特服饰的描述,而非傣族自称。这里的傣族女子,多层彩带束腰,“反戴斗笠”,银饰闪亮,婀娜多姿,独具少数民族韵味和美感。下图是戛洒镇街道两边的“花腰傣”塑像。<br></h1> <h1> 斗笠反戴,并不是真的戴反了,只是斗篷上翘。如此,实用性极大。一是,当地气候湿润炎热,这样戴斗笠,头部周围透空,不会闷热出汗。二是劳作时,上翘的帽檐不会遮挡视线。三是在男女相会时,斗笠宽大的帽檐能挡住男人的目光,成为少女遮羞利器。<br> 这里的瀑布、峡谷、原始森林,向人们展示了哀牢山的神秘<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一、 南恩瀑布</b></span></div> 位于G323恩(乐,镇沅县)水(塘,新平县)公路边。群山起伏,林海茫茫,一匹白练从悬崖峭壁间飞泻而下,落差达100米。<br> 下图的下方就是G323公路。网络照片是在雨季拍摄的,水量很大。<br></h1> <h1> 南恩,傣语为银白色的流水。上百条银色之瀑布,悬挂峭壁之上。</h1> <h1> 湍急的流水从山顶悬崖喷涌而出,激起阵阵狂涛,有台阶可达瀑布中段。</h1> <h1> 浪花飞溅,飞流而下,壮观豪迈。</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二、石门峡</b></span></div> 从南恩瀑布,沿G323前行16公里,就到了石门峡。<br></h1> <h1> 这里山高谷深, 5座酷似“门”的峡谷,形成了石门,故而得名。</h1> <h1> 石门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纯自然生态景观。游道依深山峡谷临水而建,全长虽只有2.6公里,却包罗万象。</h1> <h1> 青藤老树,奇石清泉,溪流浅滩,滴水苔藓构成天然画卷。</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三、金山原始森林</span></div> 从石门峡到原始林林景区也是沿G323前行,只 5公里便到。<br> 哀牢山的原始森林以神秘而著称,有很多区域是禁止人们进入的。<br></h1> <h1> 地形险峻,是哀牢山成为人类“禁区”的首要原因。看似坚实的土地下可能隐藏着暗河或溶洞,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死亡陷阱”。2016年的一次科考中,探险队曾发现深达80米的垂直溶洞,洞口被茂密的蕨类植物掩盖。</h1> <h1> 气候多变,也是危险因素之一。山谷中的微气候可在1小时内从艳阳高照转为暴雨倾盆,溪流水位暴涨数米,切断退路。</h1> <h1> 云豹、黑熊、缅甸蟒等顶级掠食者常出没于密林深处,全山还分布着12种毒蛇(包括眼镜王蛇和原矛头蝮)、32种毒蜂及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h1> <h1> 哀牢山的“禁区”属性,本质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陡峭地形,阻挡了大规模的人类开发;极端气候,筛选出最适应环境的生物群落。</h1> <h1> 2009年,新平县遵循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在公路边的原始森林内,修建一条长约1.5公里的游道,让游客走进自然。观赏到如盘龙蛟蟒的古木,爬满绿色青苔的虬枝。</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