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探古——问津园&黄叶村

潘勇

美篇号2076939 第一站 问津园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7日,有闲的日子,我带夫人探秘天津的古建。</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天津,作为长芦盐业的中心,芦商汇集之所在,曾先后出现过数十座和玉同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媲美的盐商私家园林,其造园技艺和园林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而其中的代表首推张氏家族的问津园和查氏家族的水西庄,而从家族更迭和文化传承上来看,两者可谓一脉相承。 </p> <p class="ql-block">问津园位于天津城东5公里处(直接导航问津园即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长芦盐商张霖所建,是天津古代著名私家园林,曾促进南北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该园风光旖旎,曲折幽静。园内树石葱篟,亭榭疏旷,垂扬细柳,流水泛舟。庭阁中,名人字画,鼎彝古器,香烟袅袅。登楼凭栏可观海吟啸,夜深可听城楼的更鼓梆声,是一座传统汉族文人式私家园林。园主张霖的从弟张霔曾作《春晴初过问津园》诗,有“高楼客戏弄弦管”和“园林入春不寂寞”的句子,勾画了当年问津园的豪华和华丽。​</p><p class="ql-block">问津园不是江南,胜似江南。</p> <p class="ql-block">“问津”一词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原意指问路,后来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本案以问津园为名一方面体现了对于河北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意喻着对于未来和梦想的探索与追寻。 </p> <p class="ql-block">问津园作为张氏别业,是其与宾客宴游的重要场所,因此问津园也成为清初天津的文化中心,有许多吟咏问津园的诗句流存到今。张氏园林中最著名的遂闲堂鼎盛时期,出入的宾客包括:参与《明史》纂修的文学家姜宸英和朱彝尊,数学家梅文鼎,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方苞,著名画家石涛、戏曲家洪昇,以及诗人赵执信、吴雯、沈一揆及汪士鋐、王翚、张石松、方舟、陆石麟、马长海,画家徐兰和天津本地文人梁洪、李友太、龙震、黄谦等,可谓是高朋满座,盛极一时。遂闲堂是天津文化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天津历史文化的开创者,在天津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梅成栋尝言:“大抵津门诗学倡其风者,惟遂闲堂张氏为首,继之者则于斯堂查氏也。”可以说没有张氏遂闲堂,也就没有代表天津历史文化高峰的查氏水西庄。</p> <p class="ql-block">作为私家园林的问津园本身是非常奢侈的,但与现代化的大公园相比显得要小了许多。问津园小景点有:园区入口、小玉山、云庵、唤鱼亭、遂闲堂、啸崖、欸乃亭、篆水楼、诗星阁、琴海堂、净轩、卫生间、一亩园、绿宜亭、垂虹榭、卧松亭、青雨山房、旧雨亭、绿艳亭、茶圃、帆斋等。</p> <p class="ql-block">问津园一步一景,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问津园是一个开放式公园,免费供游人们参观。走出问津园,风景依然美丽。</p> 第二站 黄叶村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问津园,我们驱车前往相聚不到1000米的西沽公园,再次探访黄叶村。</p><p class="ql-block">西沽公园,位于天津市光荣道与桥北大街交口外,原为铁路局的一个农场,1958年改造为公园,占地31.7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6.67公顷。</p> <p class="ql-block">公园1985年建园,园分桃花、桃诗、北洋;筑有“御码头”乾隆皇帝登临处、迎宾阁、五龙壁、咏桃碑林及山门、回廊、亭台、水榭等。是年,红桥区人民政府举办桃花节,至今已逾20届。园内三季有花、四季长青、花团锦簇、五彩缤纷;高大密植的乔木遮天蔽日,常绿灌木、白玉兰林、果木林点缀其间,身在园内,如履“深山老林”;五步一苍,十步一翠,沁人心脾。幽静的林间小路,新颖别致的花架、游廊、凉亭、水榭,湖光潋滟,自然野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均在此登临,并留有诗词多篇。北洋工艺学堂即如今河北工业大学坐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走进西沽公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再访黄叶村。</p> <p class="ql-block">走进西沽公园,我们按照指示牌沿着小路直接向黄叶村走去。</p> <p class="ql-block">一路繁花似锦</p> <p class="ql-block">得来全不费工夫,路边的桑椹挂满树枝,心心恋恋的桑椹采摘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小路的尽头便是黄叶村。</p> <p class="ql-block">天津黄叶村是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沽公园内的一个历史人文景观,其由来可追溯至清代,兼具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价值。其历史渊源有如下几种说法:</p><p class="ql-block">​一是,黄叶村原名西沽,清代文人李庆辰在《醉茶志怪》中记载:“西沽旧名黄叶村,老人尤有知者,近日莫传也。”这一名称可能源于乾隆时期诗人查曦的诗句“黄叶村前带酒歌”,或与曹雪芹著书传说相关(敦诚诗云“不如著书黄叶村”)。</p><p class="ql-block">西沽地区在康雍乾盛世因漕运繁荣,康熙治理水患后成为文人雅集之地,乾隆也曾多次到访并留有诗作。</p> <p class="ql-block">二是现代重建与文化定位‌。</p><p class="ql-block">现存的黄叶村是西沽公园为提升文化品位而重建的景观,以北方民居风格为主,再现了清代《潞河督运图》中的漕运场景。</p><p class="ql-block">建筑包括灰砖青瓦的农舍、四合院、古塔等,并融入南方古镇的老物件装饰,形成“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风貌。</p> <p class="ql-block">三是与《红楼梦》的关联传说‌</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啊,曹雪芹也曾避难居于黄叶村,在这儿著书《红楼梦》。清朝康乾时期的诗人查曦还有诗为证:“黄叶村前带酒歌,夕阳欲落晚风多。人家两岸临秋水,坐看牛羊乱渡河。”还有那句“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说的也都是黄叶村。当然啦,这些传说都有待考证,但也给黄叶村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总之,黄叶村得名于清代文人记载,现代作为文化景观重建,融合了漕运历史、诗词典故和民间传说,成为天津市中心罕见的“古村落”风貌展示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黄叶村啊,已经成了西沽公园里头的一处景点。它藏在公园南端的北运河畔,一派曲径通幽、烟树葱茏的景象。建筑形式以北方民居为主,灰砖、青瓦、砖拱桥、老树、山石、毛石残墙、古街,还有四合院、农舍、角亭、塔楼、长廊等等,再现了清代《潞河督运图》所描绘的漕运生活场景与地域特色,充分展现了咱天津西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所以啊,这黄叶村啊,不光是个地儿,还是个文化的象征。您要是想来天津感受感受这历史韵味,黄叶村啊,绝对值得一逛!</p> <p class="ql-block">“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溪水聚宝盆”,这是黄叶村一处四合院门头的一幅对联。</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黄叶村的古塔</p> <p class="ql-block">西沽公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天津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很多可以去探究的地方,期待下一次出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记录生活•分享美丽•欢迎转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