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之旅(六)一一吉斗苗寨 天问台 德夯苗寨

随缘

<p class="ql-block">湘西除“凤凰古城”和“张家界”景区外,还有一个宝藏景区,它位于大山深处,至今仍然保留着了最原始的自然风景。它有着桂林的秀丽山水,也有张家界的峰峦叠嶂,它还曾是《神奇女侠》在中国的唯一取景地点。它就是湘西的矮寨奇观景区,在矮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自然的美景。</p><p class="ql-block">矮寨奇观旅游区位于吉首市矮寨镇,核心区域面积8.1平方千米,由矮寨大桥景区、吉斗苗寨景区、德夯峡谷景区构成,拥有奇路、奇桥、奇谷、奇瀑、奇俗等奇观,是一个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今天(15日),根据行程计划我们去吉斗苗寨、天问台、德夯苗寨看看,领略那里的奇俗、奇谷、奇景等。</p> <p class="ql-block">“德夯”为苗语词汇,意为“美丽的峡谷”,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面积580平方公里。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一个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餐后,出发吉斗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位于湖南省西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吉首城区24公里的德夯风景名胜区内。</span>其地理位置独特,四面环山,峭壁悬崖,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仿佛与世隔绝。</p> <p class="ql-block">据景区宣传牌介绍:吉斗是苗语的音译,意为骑在雄鹰背上的寨子,这片山岭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寨子恰好落在雄鹰背上。吉斗苗寨居住有170余人,寨内路面皆用青石板铺成,镶嵌于陡崖边缘。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吉斗苗寨格外美丽。苗寨竹墙青瓦,阡陌交错;寨前梯田层层,桃红李艳;寨后古木参天,峭壁陡立,犹如一幅古老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苗寨居民在插秧时,就把小的稻花鱼放到水田里养殖,待稻子收割前一个月左右再把田里的水放干,稻花鱼长大,称为苗民舌尖上的美味。这些稻花鱼通常是鲤鱼、草鱼、鲫鱼等,它们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这种“稻田+鱼”养殖模式促进了周边生态平衡,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使水稻增产。</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建在峡谷边缘,地形险要,缺少土地。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在山地的缓坡上利用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将坡地改造成为阶梯状的稻田。秧苗初长时,田间水光潋潋如镜;稻谷成熟时,梯田金黄片片如画,使得苗寨显得格外美丽。这是苗家山民向大山谋生,与地质、生态完美结合的突出印证。</p> <p class="ql-block">这个苗寨建在悬崖峭壁上,村子东北面是玉泉溪峡谷的观景台,观景台建在村寨断裂的巨型岩石上,东南边就是德夯大峡谷,只有西边加北面小部分陆地与外界相连,进出村寨就是西面一条单行车道,村寨西面是一片临村沟谷田园,供村寨苗民耕种,休养生息。</p> <p class="ql-block">玉泉溪峡谷位于吉斗苗寨东南侧,是德夯峡谷群的一支。全长2km,谷底平均宽约150m,谷深100-260m。峡谷内岩壁陡峭如削,谷深狭窄,险峻异常。此处发育有多条小型断层、节理和裂隙,岩体破碎,玉泉溪峡谷便是流水沿断层和裂隙侵蚀切割的杰作。同时,密集的断层和裂隙,受重力崩塌作用,也为问天台、玉泉门、椎牛花柱等岩墙﹣﹣岩柱群的密集发育提供了先决条件。</p> <p class="ql-block">雄鹰岩位于吉斗苗寨,是台地边缘陡崖分离出来的岩柱群。从峡谷中回望,方可观其全貌,其形似展翅雄鹰,故而得名。相传神鹰救下战乱中逃生的苗族一家三口,飞至德夯村上方时力竭而亡,化为石峰,一家人感恩神鹰,不愿离去,在它背上安下家来,生息繁衍,形成了现在的吉斗苗寨。</p> <p class="ql-block">寨中一色的木屋,木屋随着山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黝黑的桐油板壁木屋在岁月里静静守望,寨前梯田鳞鳞,山光水影四时不同,寨后是参天古木和峭壁陡立的山峰,云雾缭绕,让人身临其境,如在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木质结构框架的房子,滕条编织外墙,既美观又透气,<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现自然与古朴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在湘西苗家木屋里,每家都会有一个火塘,设在堂屋左右两旁的通间里。火塘为四方形,约一米见方,深有二十公分,边框用石条或青砖镶嵌而成。火塘在苗族地区地位尊崇,在苗语里有个专用名词“夯果”,是苗家人安放祖宗神位的地方,具体位置就在火塘边上,面朝门口的方位。因夯果是祖先神位所居,具有神圣崇高地位,只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长者才能坐在夯果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帅哥在体验村民的生活。干活的动作还挺麻利的。只是村民一直在担心他手被刀割。</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位于峡谷之巅,附近沟谷出露有3处山泉,苗族先民在此结寨而居,形成了如今的吉斗苗寨。苗寨附近出露地层为寒武系第四统中厚层质纯灰岩,厚度200-300m,为强富水性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整体从北西向南东以层状及管道裂隙现状径流,因断裂构造拦截与阻隔而富集,呈点状出露于地表成泉。</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时正逢春耕季节,村民们相互帮忙一起插秧。此时,他们起早已干了一阵农活,正休息吃早饭,桌上有鱼有肉,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蹬着、有的坐着,饭菜香混着泥土气,把人心都熨帖得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一家门框上方悬挂在古朴房子上的木制招牌上写着“苗家竹编”,下方还有一句红色印章风格的文字:“匠心独运”。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苗家人世代相传的手艺象征。</p><p class="ql-block">竹制品品种很多,也很精致。</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以原始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苗族文化,成为湘西秘境中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天问台”位于矮寨景区吉斗寨旁边,是湘西最美的德夯大峡谷核心景观。湘西主要有两个少数民族,苗族和土家族。土家族的制高点在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苗族文化的制高点在苗族的圣地天问台。天问台历来是苗族祈福,祭祀场所,而旁边的吉斗寨是圣台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八人另加2位游客在天问台上,不同颜色的服装点缀着天问台,一游客在山上看到这优美的场景拍下的。在此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天问台来历,相传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沅澧一带。屈原就是站这里,面对千山万壑,临空不虚,抒发心中久抑的一腔感慨,向苍天发问一百七十多个为什么,写出了《天问》诗篇。从此,名为天问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说未辨真假,但站在此被高深险峻的玉泉溪峡谷环绕的天然孤台之上,确感神情气爽,胸臆得抒。</span></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气息吸引了古今中外风流人物来天问台,问天,问地,问道,问人生!更有独特的是天问台成为好莱坞大片“神奇女侠”在中国的唯一取景点。</p> <p class="ql-block">天问台矗立在峡谷中群峰峭壁之间。登天问台的道路比较崎岖,没有缆车,也没有盘山公路,全靠步行。</p><p class="ql-block">天问台很小,直径约5米,景区标明瞬时承载量仅10人,日承载量也不过360人。三面临空,一面与山体相连,下方为万丈深渊,四周峡谷纵横,岩柱高耸,景色壮丽。</p> <p class="ql-block">天问台,三面为深不见底的山涧,这样的孤岛石台国际地质界称之为“金钉子”剖面,是世界级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天苍苍,山青青,地悠悠,野茫茫,崖森森,水碧碧,台耸耸,心淡然。</p> <p class="ql-block">席地而坐,面向东南西北,不问天,不问地,不问道,不问人生,扪心问自己!</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无人机在记录着天问台的奇观和天问台上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走下天问台,我们沿着阶梯往下走。</p> <p class="ql-block">眼前一壁青山突立 , 从极高的悬崖上,一股细细的瀑布飞流直下,跌入下方的深潭,我们站在瀑布前拍照,细细品味这白龙翻波,孜孜不倦的情怀。如果说山赋予了德夯雄浑壮美的体魄,那么水则给了德夯柔媚多情的灵魂。这么秀美的山水,真真个难得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玉泉门位于玉泉溪峡谷,高350米。从问天台望去,只见两座山峰遥遥相对,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门,石门中间流出清如碧玉的溪水,晶莹透澈,玉泉门由此而得名。玉泉门绝壁千仞,陡峭如削,由距今五、六亿年的石灰岩构成,两扇石门半开半掩,清爽的山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玉泉门,开扇门半开半掩,清爽的山风吹来,令人神情气爽。</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野花采一朵戴头上</p> <p class="ql-block">高山峡谷,葱茏翠绿,溪水潺潺,我们眼前的美景却是山里人通往外界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如波浪、风暴潮等)破碎、 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再经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竹叶状砾屑灰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泉溪</p> <p class="ql-block">椎牛花柱</p> <p class="ql-block">“椎牛”苗语为“拢尼”,即“吃牛”之意,它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产生于苗族远古的渔猎文化时期。花柱是举行椎牛祭时,场地中间涂刻有不同颜色和纹路的栓牛木柱。椎牛花柱高约50m,直径6m,笔直挺立,因与椎牛祭中的花柱颇为相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了吉斗苗寨,来到天问台,然后再离开天问台沿着台阶一直往下走。我们从山上的入口进入德夯景区,入景区后只有一条栈道往下走到德夯村。午饭就在德夯村吃。</p> <p class="ql-block">湘西德夯苗寨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境内,处吉首市西郊24公里,面积580平方公里。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一个传统村落,是湘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村寨之一,也是湖南省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德夯苗寨坐拥在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古木奇花自成一体的德夯风景区内,她像一朵奇葩深藏在德夯大峡谷深处。</p><p class="ql-block">深藏久远的德夯苗寨只有百来户人家,青山环抱间点缀着一幢幢极具苗寨特色的灰瓦的吊脚楼,一条条岁月留下的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叙说着苗寨古往今来的石拱桥,溪水穿寨而过,呈现出一派秀丽自然风光和田园诗情。加上峡谷内经常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一切透着和谐、透着恬适幽静。</p> <p class="ql-block">沿着溪水河畔,踏着窄窄的青石板路,穿行在吊脚楼之间,青瓦、板壁、飞檐,花窗、雕栏,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皆在其中,在被浓郁的苗族风情陶醉的同时,也深深感叹苗族人民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奇峰一一四马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天下起了雨,我们撑着伞沿村寨小路步行前往流沙瀑布,一路且行且停,途中遇到一苗族大妈的螃蟹烤串,金黄色的,香香的,要不是下雨,就来几串,边走边啃,走多少路都不觉得累了。</p> <p class="ql-block">流纱瀑布位于九龙溪峡谷,落差216m,溢宽80m,是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中国十大最美瀑布之一。瀑布从悬崖上飞泻落入深潭,犹如流纱卧挂,声如落珠,雄奇壮观,即使枯水时节,仍有流水飘扬,时而似珠帘悬挂,时而如轻纱拂面,仿佛少女浣的银纱遗落在悬崖,飘拂不断,流纱瀑布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流沙瀑布没有如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没有如万兽怒吼的狂嚣之声,但凭一点似有似无的轻柔,流沙瀑布以缥缈的气质萦绕于观者之心。</p><p class="ql-block">从正面仰望瀑布,好像瀑布是从云端飞流直下,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队伍里有几个人想沿潭畔走至瀑布里去,结果因雨天路滑只好返回。</p> <p class="ql-block">九龙潭水深5-6米,直径约50余米,在地质成因上属于跌水潭,是由流纱瀑布1亿多年的冲刷撞击而成。九龙潭水色青碧,清澈见底,富含活性氧离子,潭中生活着鲫鱼、河虾、石蟹和娃娃鱼等数十种水生动物。因传说为九龙溪龙神的栖居之所,故得名九龙潭。</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是位于湖南湘西吉首市矮寨镇的苗族古村落,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拥有千年历史。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苗族文化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位于德夯风景区的核心,集喀斯特地貌,苗寨依山而建,千山飞瀑环抱,民居飞檐跷角,半遮半掩,封火墙,吊脚楼,雕花窗,造形奇特,格调鲜明,色彩纷逞,丰富多彩,无不显示出远古遗民的氛围。吊脚楼建筑,鼓艺术等文化遗产于一体,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称号。</p> <p class="ql-block">在德夯苗寨内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群峰俊秀,云雾缭绕,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是一处极佳的体闲之地,也是摄影人拍摄创作之地。</p> <p class="ql-block">驷马岩高耸在山顶。</p> <p class="ql-block">在德夯苗寨,蓝色布料挂起晾晒的画面随处可见。这些布料承载着苗寨人民的智慧与技艺,也见证了他们的勤劳与付出。</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是汇聚了山水之美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苗寨,是藏在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美丽的光华,让世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就坐落在德夯大峡谷入口处,“天下鼓乡”四个醒目的大字悬挂在寨门之上,一排亮眼的红色大鼓均匀地排列在路旁。村寨被层峦叠嶂的群山围了一圈。</p><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又被称为“中国天下鼓乡”。</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的景区入口处,一座红色屋顶的建筑物矗立其中,散发着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这座建筑仿佛是德夯苗寨的守护者,迎接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风情。木质结构的传统房屋建在溪流旁的小石台上,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岩石峭壁。田园诗般的美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从德夯苗寨返回住宿地,途中来矮寨大桥的观景台看看。</p> <p class="ql-block">矮寨镇家庭村通村公路于2002年11月开始动工兴建,2013年12月全面完成路面硬化,历时11年,总长7公里。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卓越,历时8年,投入58000义务工,用最原始的方式完成了6公里毛路的修建,后因悬崖段的技术和资金问题而停工。期间得到了中央、省、州各级新闻媒体,湘西民盟,吉首大学教授,省州市等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矮寨社区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矮寨路段4公里区域占用矮寨社区32户,村民山地200多亩。广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给修路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村民们“愚公移山”的精神广为传颂,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以各方式支持村民修路。让公路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于2012年市庆前顺利拉通,省财政厅在毛路拉通后,及时为公路硬化解决资金300万资金。以上功德、恩情至深,我村民世代感恩,为供传颂,立碑铭记。</p> <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下,矮寨大桥仿佛悬浮于空中,桥身时隐时现,宛如梦幻仙境中突然出现的建筑奇观,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之中,如梦如幻,美得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毛细雨云中云雾雾弥漫,</span>云雾中的矮寨大桥更显壮观与神秘。云<span style="font-size:18px;">雾流动间,大桥的姿态不断变幻,每一刻都有不同的韵味。</span>桥墩在云海中若隐若现,长长的钢索仿佛从云端垂落,桥面穿行其间,车辆驶过如同在仙境中穿梭。两侧的山峦被雾气笼罩,只露出隐约的轮廓,这是湘西标志性的绝美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优美的景色、丰盛可口的晚餐消除了一天的疲惫,晚上继续打牌。明天去矮寨大桥、精准扶贫村十八洞村看看。</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手机随拍于2025年5月15日。</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于同行人随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