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粥香

天上有雪

<p class="ql-block">  对粥最初的记忆来自童年。儿时在姥姥家长大,每天晚上黄澄澄的玉米面粥,一人一碗,碗底窝着三五粒黄豆,最后都集中到我的碗里,变大变胖的黄豆又面又香。</p><p class="ql-block"> 对粥最香的记忆来自婶妈生堂弟的月子粥。奶奶熬得黄米粥,给我吃的米粥饹子。一整张圆圆的锅底形状的黄饹子,中间厚四周薄,蝉翼一样向中间卷着,上面一层沾着没刮干净的小黄米。当年小黄米金贵着呢,婶妈月子期间也捞不着顿顿吃。我双手捧着饹子转着圈儿啃,又香又脆,香了整个童年的味蕾,那段时间天天巴望着奶奶熬粥糊锅底。</p><p class="ql-block"> 因童年对粥的热爱和执念,长大后粥在我的生活中,和炖菜一样,成了家常便饭。这两样饭菜都费时间:浸泡,大火开锅小火慢炖,关火焖煮,等待粥香四溢需要全程关注。我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汇集了天地日月精华的食材经过自己的手,在自己眼下一步步转化成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热量和能量,这让自己厨间的忙碌充满了创作感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喜欢做饭,就喜欢采购,超市杂粮区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见到各种五谷杂粮就抑制不住往家买的冲动。家中餐桌少不了各色米粥:提前泡上黄豆打的玉米面粥慰籍儿时的味蕾,可掺红枣掺山药掺南瓜的小米粥补益脾胃,白花粉沙的绿豆粥消暑生津,需要提前浸泡熬煮时间又长的黑米粥糯米粥八宝粥等各种米粥益气养血。参照时令和季节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心情,搭配熬煮的粥有口感有灵魂,软糯多样,营养易吸收。我家常常以粥当饭,无粥不成饭,饭后一碗粥下肚,暖胃又暖心。</p><p class="ql-block"> 对粥最暖也最疼的记忆是父亲熬的小米粥。父亲不爱做饭,又爱吃汤汤水水的饭菜,小米粥算是粥类中比较省事省力的,加几个大枣开火煮十来分钟就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对食材有种天生的识别力,父亲总</span>说我买的小米和枣好,米香枣甜米油厚。回老家的早饭都是父亲做,几乎千篇一律的小米粥和蒸鸡蛋。听着早起的父亲舀水进锅,撒米开火,每个声响都能辨别出熬粥做饭的步骤。在父亲进进出出的忙碌声中,我懒在被窝里享受着五十多岁的老闺女还能喝上八十岁老父亲熬得粥,暖意满身。父亲生前熬了最后一顿小米粥,在门口和街坊邻居说了一会儿话,进屋就躺下了,此后再没下过炕。那天的早饭是我自己一个人吃的,我有了深深的预感和害怕,接受了这一天或早或晚的到来,却接受不了这一天这么快的突然到来。我教会了父亲怎么把小米粥熬得又糯又香,一生不爱做饭的父亲却把此生做得最后一顿饭做给了我,继母亲之后一直挂念父亲一日三餐的我。这也成了我每到吃饭做饭就会被深深碰触到的痛点,不能提及不敢提及。此后很长时间,我不再喝小米粥。越是想忘掉一个人的时候,有关那个人曾经的痕迹就处处隐藏在你的生活细节,赶不走挥不掉,时时提醒着你他一直都在不曾离去。母亲的槐花包子父亲的小米粥,曾经最香的味道留下了最疼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日子终究要过,饭终究还是要吃的,厨房依旧是我一天当中呆得时间较长的地方。厨间的忙碌,因为全心投入让我短时间忽略琐碎忘掉不快,利用炖煮等待的时间收拾灶台,盆碗厨具归位,油烟机借了锅中蒸腾的热汽很容易擦试干净,饭菜上桌时厨房也整洁如初。如果说吃是味蕾品尝的享受,那做就是身体力行参与的享受。熬粥和炖菜依然是我家饭桌必备。</p><p class="ql-block"> 对父母的想念,弥漫在一粥一饭。由原来的不敢碰触到现在的娓娓述来,感觉冥㝠之中父母赠予了我力量,帮我完成了我和他们情感上的跨越,结束了此生父母子女一场的缘份:从曾经为人子女的我到现在只剩下为人父母的我。也把对父母空间上离去的不舍转变为和父母不同纬度并存的认可,父母没有远离,只是从他们为人父母的我们身边到了他们为人子女的父母身边,重新回到了幸福的起点。在人生的下一场轮回中,父母在另一个时空里默默关注着我们,祐护着我们,等待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5.20于烟台</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