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由中国邮资研究会吴琦华先生主编的《中国邮资研究》2024年第十七卷已于近期出版,本卷为大32开本,全彩色精印,佳作如云。优惠价每册50元,有需要可与吴琦华老师联络,微信号13814271481</p> <p class="ql-block"> 七 律</p><p class="ql-block">题吴琦华先生新纂《中国邮资研究》学术年刊</p><p class="ql-block"> 湖北 马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上邮途兴趣浓,山长水远见初衷。</p><p class="ql-block">考稽史料求真谛,修纂书刊用苦功。</p><p class="ql-block">酒例分毫藏故事,笺资方寸替飞鸿。</p><p class="ql-block">芸编一册开新境,抚卷通观九域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邮兄吴琦华,居无锡,专邮史。是江苏集邮老将兼干将,创建中国邮资研究会任会长至今,2001年创编会刊《中国邮资研究》,从单页小报到杂志期刊,从欠资一隅到邮资全域,从发行季刊到精编年刊,出刊已至十八卷逾百期,普惠邮坛,功莫大焉!悉吾兄新纂2005年刊付梓在即,题诗纪事抒怀,为邮史留痕。</p><p class="ql-block">邮资是邮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研究邮品的基础内容,一向备受广大集邮者重视与关注。2003年10月25日,在江苏无锡市成立了中国欠资研究会。该会宗旨是收集研究中国各历史时期的欠资邮票、邮件,对其承载的邮史内容进行专门研究。“邮费不足称欠资(郭润康语)”,对欠资邮件一般采取按邮政规章补资或罚资的办法处置,并贴用欠资邮票或加盖欠资邮戳等表示。欠资邮件处理方式及过程具有丰富邮史内涵。中国欠资邮史起自清代,延续至今。该会会刊《中国欠资研究》为季刊,2001年创刊,在邮会成立前后一直按期出版,发表了全国各地诸多欠资研究者的学术文章。此前的2000年,邮会创始人吴绮华出版了专著《中国欠资》,对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等不同时期的欠资邮票、欠资实寄封片、欠资戳记、欠资收据,以及邮政对欠资处理办法的规定等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邮学专家唐无忌评价本书:对欠资票、欠资封(反映欠资戳记和欠资资费)的收集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邮学课题,宜应大力推广。《中国欠资》一书之出版,无疑将推动集邮界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理解。2007年,适应发展需要,该会更名为中国邮资研究会,会刊同时更名《中国邮资研究》,将欠资研究扩展到整个邮资方面。</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为新版《中国集邮史(1878-2018)》学术篇章撰写的一段文字,后编入史书(见1109页),多有删减,今借年刊新出之机,我将这段文字发表出来,以为对照,也是我对琦华兄及其邮会、邮刊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诗文互衬,应更全面。</p><p class="ql-block">马驎 2025年6月18日题诗纪事</p> <p class="ql-block">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马驎会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邮资研究》</p><p class="ql-block"> 跋</p><p class="ql-block"> 江苏 瞿百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琦华先生主编的《中国邮资研究》2024年年刊编辑完成,就要付梓了,嘱我为之写个跋,我自然应允。</p><p class="ql-block">无锡的集邮活动一直开展得比较好,近十来年来尤甚。主要表现在邮协会员编组邮集屡获全省、全国、亚洲和世界邮展高奖,以集邮协会为主体的官方集邮活动和以民间集邮组织为主体的民间集邮协调发展,同步进取。而集邮著作的结集出版尤现功力,一批厚积薄发的邮学论文瓜熟蒂落,荣耀面世,在中国集邮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其中,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琦华先生的大作《新中国邮政资费探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各级邮展荣获了多个高奖。吴琦华先生是无锡中国邮资研究会的会长,日月如梭,风雨流水,竟然几十年如一日,牢牢牵着《中国邮资研究》这个牛鼻子,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无论散装单张的宣传页,杂志型的邮刊,厚实成型的年度合订本,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在我的书架上,已能排列成一列长长的书阵,独立一方,时而翻阅,常有新意。</p><p class="ql-block">邮资的变化反映了邮政的兴衰演变,对邮资的研究是一个集邮者编组邮集的主要依据,邮票、邮资、邮戳三位一体,邮资通了,邮政史就通了一大半,一部以邮资演变为主要内容的邮政史邮集,所依靠的就是翔实的邮资资料和严谨的邮资变化和使用研究,琦华先生的《中国邮资研究》就是邮人座右铭式的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刚刚在上海落幕的中国2024亚洲集邮展览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中国参展集邮文献中,竟有《中国红印花加盖邮票》、《新编中国集邮大辞典》、《红印花小一元流传考》等三部集邮文献荣获邮展最高奖一一大金奖,足以显示了中国集邮文献的研究、编印和出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多少邮人和集邮文献爱好者的新希望。我想,琦华先生的书,也在努力着,它可能不会获得这么高的集邮奖项,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在为集邮者提供知识和食粮,不断地滋养中国集邮这块肥沃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瞿百顺会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戳印美好中国旅游日</p><p class="ql-block"> 封传天下赏仙游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仙游县分公司发行PT12A《有一种旅游叫仙游·十二美景》纪念封1套12枚,同时启用纪念邮戳1种。</p><p class="ql-block">此前,仙游邮政在1月26日发行PT12《有一种旅游叫仙游·十二美景》旅游景点打卡明信片1套12枚,同步启用编号为PK1-12的旅游景点打卡章戳1组12种和纪念邮戳1种,开创了福建旅游景点系统编号打卡明信片、集章戳的先河。</p><p class="ql-block">该系列封片的相继推出,更好地赋能仙游文旅宣传,让九鲤飞瀑、菜溪沟壑、麦斜仙境、天马悬梯、蜚山霜月、塔斗夕霞、凤顶无尘、仙洋戏水、石谷日出、仙游文庙、龙华双塔、艺都仙作等12处美景通过信达天下的邮路走进千家万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