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O24年三月,我有机会去延安参加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人员到延安集合,交通方式自便。儿子建议乘飞机,但我决定坐火车去。儿子不解说:"你这么大年龄坐20多小时的火车怎么受得了?不用你花钱,我给你买票!″我说不是钱的问题,只因我想看看杭天棋的巜信天游》中唱的"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走过。不管是西北风 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以及从书中,电影中见过的黄土高坡的震撼人心的赤裸的黄土景观。</p> <p class="ql-block"> 脑海里存量是:每年的春秋两季,黄土高原上的风吹起漫天黄沙,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夏季雨水冲刷大地,土壤流失,冲进黄河。年年如此,黄河的底不断被抬高,高过下游的两岸平原,虽然人们不断筑坝,但仍十年有九年洪水泛滥,冲坏土地,淹了村庄,种的庄稼往往绝收。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纵横,像是一部历史的皱纹,记录着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想着就要见到这独特的自然景观了心情是激动的。晚上,上了从深圳开向延安的火车,天亮时就可进入西北高原了。</p> <p class="ql-block"> 一觉醒来,看窗外,没见到我心中的景。一路绿树覆大山,青草掩黄土,大片的白色梨花,粉色杏花,淡红苹花等等鲜花遍山野,从车窗前掠过。心里嘀咕:没到地方?我耐心地不眨眼地看着窗外,寻找赤裸的黄土。失望了!直到下车也没实现这次坐二十多小时火车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带着心中的疑惑参加重走长征路及参观南泥弯,杨家岭,枣园等等红色景点活动。通问询问,网查,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迷团。</p><p class="ql-block"> 朱镕基总理,调研发现西北农业真落后,靠天收小麦亩产一百斤,玉米亩产二百斤,天气干或涝时就颗粒无收。而黄河下游土地肥沃亩产千斤左右,当然前提是黄河不泛滥。朱总理决心治理黄河泛滥问题。那就是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种树种草,护土固沙。从河南等地调小麦,玉米以一亩地一百斤麦,二百斤玉米给高原农民。农民全心全意植树造林,种草。十年的努力改变了自然。我看到延安的的天格外蓝,山格外绿,水格外清。</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核心区,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温差大,长出的苹果品质绝佳。延安的苹果果肉脆嫩,甜度高却不腻人 ,清爽可口。延安的樱桃个大味美、个个红润像玛瑙。还有延长酥梨,色泽金亮,皮薄、质细、多汁、味甜,吃起来清香爽口,润肺清心,营养丰富。还有早知名的大红枣,又红又大,大得像六七岁小孩的拳头。</p><p class="ql-block"> 绿锁住沙,土,水。黄河水变温温驯了。</p> <p class="ql-block"> 枣园的梨花正吐芬芳,天空的蓝是一种被人们称为圣地蓝的蓝。这圣地蓝已成为延安的一张靓丽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延安,再见了黄土高原你己旧貌换了新颜,不是我以前心中的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