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历尽艰辛、教书育人</b></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九六四年响应党中央普及教育的号召,肩负着党的重托,人民的希望,踏进教育战线,从事教育工作的。在这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我为人民做了些什么呢?细想起来,自已知识浅簿,能力有限,未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觉得尽了全力,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崭新的生活,远征的开端</b></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八月,在村党支部的支持帮助下,我一手办起了我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民办小学,开始了教书育人的新生活。从办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牢记党的重托,人民的希望,牢记人民教育家徐特立老先生“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的教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办学的唯一宗旨。特别是在“文革”动乱中,我们学校从没停过一天课,始终坚持老师认真教学生勤奋学,既教书又育人的办学方向,使学校在十年动乱中保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群众拥护,干部鼓励,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奖励,我也由一名民办教师第一批转为公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转正以后,我为党为人民教书育人的积级性更高了,决心尽自己的全部能奈做好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报达党和人民对自已的抚育和关怀。因此,从参加工作至今,我从没向领导讲过任何条件。总是那里需要到那里,那里艰苦我就上。那个学校没人去,那个学校无法办,都是我的终点站。所到之处。都是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出了名的“老大难”。刚到时干部有气,群众怨声载道,工作无法开展,简直寸步难行。然而就是这些“老大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个都能改变,临走时都是质量大上,面貌大变,领导、群众、学生、家长都满意的先进单位。靠的是什么?党的领导、群众支持、不怕困难,敢于吃苦、无私无畏的拼搏精神。每当我听到人们的称赞,受到领导的表扬,体会到人民的温暖时,总是觉得自已在平凡的工作中对党对人民尽了自已应尽的责任,底气实足,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艰巨的任务,光辉的历程</b></p><p class="ql-block"> 一个教师如果不落后于现代教育的进程,他就会感到自已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遗训的保者......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p><p class="ql-block"> (乌申斯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春,上级派我到高崖底任教。高崖底村在农业学大寨方面是我们北寨公社无可相比的第一家。它在治山治水,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切实做出了不少成绩。因而这里也就成了我县农业学大寨一面旗帜,全县上下的眼睛时刻都在盯着这个神奇的地方。这么一个全县有名的先进单位,它的学校也肯定差不到那里,抱着这个美好的幻想,第二天我就走马上任了。来到学校,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无比的惊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总想让眼前的一切不要成为现实。原来,这学大寨和办学校不是一码事。学校住的是大队的饲养院,虽说是四合院。可既无围墙,又没有大门四面可以走人。正房一排八间,除两间是教师的宿舍兼办公室外,其余六间是一个教室,西房两间堆放杂物,东房两间是二、四年级的教室,南房是队里的库房。墙上没泥皮,四面都透明门窗闭不住,桌凳尽些三条腿。用三块木板对成的黑板,坑坑洼洼写不上字,即使写上了,学生也看不清。四面透风的教室里,热天到是挺凉快的,天冷了就不好受了,年年没有煤,就连煤面子也早拉不回来,弄得教师不能做饭,学生冻得发抖。有一次,曾因燃料断绝我跑回家里去吃饭。这也能算是学校吗?这就是全县有名的先进单位的学校?我越看越想越来气,这怎么行呢!我要去找大队,看能否解决一下燃眉之急的大事。我的老邻居牛四小怕我闯事,出面阻止。他说:“去不得,在我们村里,学校的事就是教师的事,有困难教师自已解决,不要找队里,你给队里找麻烦,就是拖农业学大寨的后腿,轻者在大喇叭里批评,重者当面骂你,让你捆铺盖上路是这时等不到那时常有的事。你就凑合着办吧!那一任教师能常住呢?都是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三月两月,何必叫真呢?要我说,你这次来和以前可是大不一样了。首先,没去学校骂你们,大喇叭里也没批评过学校里长长短短。其次是你来这么些天啦,还没有叫你们全体师生参加劳动。在以前这可是不行的。装窑、拆窑、插秧、收割,样样活你们是必到的。也不叫民办教师和社员们一起加班了。依我看,到目前为止,你是近几年来最幸的呀!”听了四小的这些话,我原本不平的心好像一下子平静了许多。而且为我的所谓幸运感到了一些欣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心里有点纳闷了。</p><p class="ql-block"> 躺在床上,回想老邻居对我说的话,欣喜之余又让我感到十分的害怕。难怪来这里的不少老师都站不稳脚就匆匆离去了。思来想去,我别无它选。既然是这样,还有什么话说?为了我暂时的幸运,我只能进,不能退,拼搏一场看看再说,走一步算一步吧!好在我还有一个很不错的搭档,民办教师赵眉金,文化不高,能力也不大,他人缘好,很实在,工作踏实,吃苦肯干,我们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我俩一合计,说干就干,边干边学,利用春季这个大好季节,我们全校师生掀起一个修旧利废,改变学校面貌的攻坚战。利用课余时间,借来木匠家俱,首先修理桌凳、门窗。经过努力、初步实现了桌凳配套,门窗开关自如。接着改造教室,要把六间大的教室分成两个。中间必须垒一堵墙。工程大,学生小,我们俩都没有垒过墙,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反复研究,周密安排,做了具体分工:我当大师傅负责垒墙,赵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和泥,运料。经过一天的奋战,一堵笔直的夹墙顶住大梁了,一个教室被隔成了两个,全体师生无比激动。大战役打响了,接下来就是垒院墙、抹墙、涮墙......小战役一个接着一个。院墙垒好后,接着从内到外教室内外墙和新垒的院墙全部抹了一遍。俗话说:人活脸面、树活皮,墙头活的是一把泥。</p><p class="ql-block"> 经过抹面后的校园,比以前切实神气多了,学生高兴,群众称赞,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大寨精神在我们的学校安下了家,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开出了花。涮墙没钱买石灰,我们带上大点的学生到五六里以外的大山上去挖白土。这活又苦又累,又高又陡的山上根本没有可走的路,茅草又长得特别旺,每前进一步都由我在前边用木棍打开茅草,然后才敢让孩子们跟上,真危险啊!这事至今想起来我都觉得有点害怕,那天是怎么过来的?我一直不敢继续去想。没过几天,整个学校的室内外一片雪白,用水泥抹在墙上的黑板十分鲜眼。校院里,我们砌了花池,栽上小树,彻底改变了育人环境。我们的学校变了,干部群众看在眼里,喜在眉稍。从此,学校不再是以前的学校了,学校的事也不仅仅是教师的事了,一个学生认真学,教师安心教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高崖底大队,是我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残废军人出身的赵二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兼任过榆社县委常委。这里是公社党委书记王千锁蹲的点。这里的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党支部都成为我县新闻媒体的热点焦点所在。因此,我每天除认真做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管理好学校外,几乎每月至少得给队里写一份汇报材料或者是出席会议的经验介绍。因为书记赵二维不识字,民兵连长兼青年突击队长不识字,铁姑娘队长牛变桃最高学历是小学二年级。公社的王千锁书记给我们下了死命令,我负责写材料,民办教师赵眉金把材料一字一句的教他们念会,让他们汇报的时候不出问题,除此之外,王书记还特别给了我一个任务,每星期给县广播站写一篇报道稿。不知怎地,我写一篇播一篇,有的还登上晋中报。为此,县通讯组还在北寨开了一次通讯工作现场会议。在高崖底的三年半的时间里,大部分星期天,我都是在纸和笔为伴的材料堆里度过的。有的同志一定会说:既然是这样,你们的教学成绩肯定不行。我说你的判断不对,相反我们的成绩每年在郜村学区名列第一。而且送去的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发达很受欢迎。我们学校也被评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先进学</p><p class="ql-block">校。</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历尽了艰辛,受到了磨炼,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和心血,得出如下结论:人,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出自己的智慧和真正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