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亦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112694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器材:华为 P70 Pro+ 手机</p> <p class="ql-block">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专题博物馆,坐落于盐城市区古代著名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占地面积6万㎡,主体建筑面积1.8万㎡,建筑外观以银白色正六面盐结晶体造型点缀,宛若串串盐晶散落串场河畔。馆藏瓷器精品荟萃,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盐城海盐博物馆珍藏青花缠枝莲瓶,清乾隆。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处绘海水纹、如意云头纹,颈部绘蕉叶纹、回纹,肩部绘缠枝花卉纹、如意云头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仰莲纹,底足绘卷草纹。底足内施白釉,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赏瓶亦称“玉堂春瓶”,创烧于雍正朝,属清宫大运瓷品种,历年定烧。因其主题图案是青花缠枝莲纹,寓意“清正廉洁”,常被皇帝作为赏赐用瓷,以期臣子为官清廉,故又名“赏瓶”。此件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造型挺拔秀美,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光亮,青花色泽鲜艳明快,纹饰布局层次分明,是乾隆朝“赏瓶”的标准器。</p> <p class="ql-block"> 盐城海盐博物馆珍藏梅瓶是传统名瓷,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 盐城海盐博物馆收藏的景泰蓝掐丝珐琅花瓶。是一个黑色的景泰蓝花纹花瓶,瓶身布满精美的彩色花纹和图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掐丝珐琅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p> <p class="ql-block"> 盐城海盐博物馆珍藏瓷枕。瓷枕是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头,枕上一般会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朝诗人杨万里在《新暑追凉》一诗中说道,"朝慵午倦谁相伴,猫枕桃笙苦竹床。"诗中的"猫枕"应为猫型瓷枕。可见,早在宋代,瓷枕已经是人们比较常见的消暑神器之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