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神的图像传译——牛浩东巨幅壁画主题研究

牛浩东艺术工作室

<p class="ql-block"><b>引言 </b></p><p class="ql-block">2020年,油画家牛浩东为泰隆森矿业创作了巨幅壁画《取经之路》,这不仅仅是他突破架上油画的创作边界,在超过200平方米的石砌墙体上的一次创作,更是用绘画方式诠释企业精神一次艺术实践。</p><p class="ql-block">本文将从壁画的视觉呈现出发,结合画面元素,探讨牛浩东如何通过壁画这一载体,以具象化的视觉语言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b>一、企业精神的图像构建</b>。如何以图像构建企业精神,是画家首先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注意到,在这个巨幅壁画的创作中,画家运用了西游记相关的风景及元素,壁画中反复出现的那些自然景象,如山峰、树木、莲池、云海等,既映射着西北地区的自然物象,也承载了泰隆森这个企业的精神意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北地区多崇山,这个企业就建在大山里面,因此,在图式的构建中,山占有很大比重,也是整个壁画最重要的物象。画家以雄宏壮丽的山峰,搭建起了壁画主题的框架,也成为企业根基稳固的征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企业的生长,都有不同于别的企业的轨迹,泰隆森的轨迹,如同取经之路,历经九九八十一的劫难,所谓道阻且长。翻越崇山峻岭,走过漫漫长路,不畏风雨,不惧霜寒,方能见彩虹,得真经。</p> <p class="ql-block"><b>二、企业精神的色彩阐释。</b>作为一名油画家,牛浩东非常重视色彩语言的运用,色彩的选择,构成壁画的精神密码。主色调蓝(天空/水)与绿(植被)的叠加,形成冷色调的稳定性暗示;橙粉色调的跳跃性介入,则对应企业“突破常规”的创新意识。壁画山顶白色云雾与褐色山体的明暗分割,恰似中国传统水墨的“留白”技法,既强化空间纵深感,又隐喻“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的色彩转译:海浪的靛蓝对应“水”,树木的苍翠指向“木”,岩层的赭石色暗含“土”,而太阳的赤红则直指“火”。这种对传统五行理论的视觉重构,使企业“建设历程充满跌宕起伏”的叙事获得文化合法性,完成从现代管理概念到传统文化符码的转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壁画的海浪与红色太阳更具动态张力:海浪的起伏暗喻行业竞争的波涛,而高悬的烈日象征企业愿景中的光明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底部的红灰砖石人行道与顶部宏大的自然图景形成对照——既体现企业扎根现实的务实态度,又暗示“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哲学。此类自然意象的运用,突破了传统企业宣传画的单向说教,转而构建了一种“环境即精神”的隐喻体系。</p> <p class="ql-block"><b>三、企业精神的符号寓意。</b>壁画中荷塘与山峰的比例处理颇具匠心:占画面三分之二的巨型山体象征企业根基稳固,而底部荷塘的精致刻画则暗示微观层面的细致经营,形成“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视觉辩证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壁画巧妙结合了汉字标语,构成视觉叙事的关键锚点。“努力 敬业 力量”等为内容的蓝色围栏标语,以规整的几何排列与山体曲线形成刚柔对比,与壁画的蓝色基调一气呵成,与画面中的崇山峻岭、莲花、荷叶的形态相互呼应,巧妙传递“自然生长”的东方哲学,直接传递企业的核心精神诉求,并暗合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观。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视觉节奏的手法,使企业价值观摆脱了口号化的桎梏,成为可感知的空间语言。或许有巧合,却获得了空前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四、企业精神的公共性表达。</b>壁画突破常规尺寸带来的视觉震撼,本质上是对企业精神公共性的空间再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0米长度的叙事延展,将企业发展历程转化为可“行走”的时间轴线;9米高的墙体尺度,则使观者产生仰视视角下的精神敬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超大尺度的创作,使艺术作品从审美客体转变为精神场域。当观者在数百米的画前穿行时,实质是在参与一场企业精神的仪式化体验——个体的渺小感与集体的崇高感在此达成微妙平衡,这正是现代企业建构文化认同所需的仪式空间。</p> <p class="ql-block"><b>结语</b> </p><p class="ql-block">牛浩东的壁画实践,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艺术与商业的二元对立认知。他通过自然意象的符号化重组,传统色彩的现代表达,大尺度重构的仪式营造,构建出一套独特的“视觉企业话语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壁画不仅是企业精神的镜像投射,更通过艺术特有的感染力,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触达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态文明与商业文明交织的当代语境下,这种创作范式或为企业的文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样本——艺术不再是单纯的被消费的装饰品,而是成为激活集体精神记忆的公共文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