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米高空之上,本应是远离尘世纷扰、获得片刻安宁的旅途,却因种种遭遇,化作一场令人烦躁不安的体验。这场乘机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公共空间里秩序的缺失与文明的缺位,让人不禁陷入对规则、公德与服务本质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换登记卡时突如其来的行李收费,且前后金额不一,无疑是这场糟糕旅程的开端。航空公司对行李托运的规定,本应是清晰明确、一视同仁的准则。可如今,不同工作人员给出不同的收费标准,这种模糊与随意,不仅让旅客感到困惑与不满,更暴露出管理上的漏洞与不规范。规则的不确定性,如同迷雾笼罩的道路,让旅客在消费时失去了方向与安全感。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对服务规范的忽视,以及对旅客权益的不够尊重。当规则失去了严谨性与公信力,旅客与企业之间的信任也会随之摇摇欲坠。</p><p class="ql-block">进入客舱,嘈杂的环境更是让人难以忍受。邻座男士持续不断的咳嗽声,前排大妈毫无顾忌的大声谈笑,斜对面男士偶尔惊天动地的咳嗽,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杂乱无章的“噪音交响曲”。在封闭的飞机客舱这一公共空间里,每个人的行为都不再仅仅关乎自身,而是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直接影响。咳嗽的乘客,或许是身体不适,但在公共场合,戴上口罩、尽量控制音量,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而大声喧哗的大妈们,沉浸在自己的交谈与欢笑中,却忘了这里是需要保持安静的公共空间,他们忽视了他人想要休息、需要安静的需求。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是公共意识淡薄的体现。公共空间不是私人领地,每个人都应当在追求自身舒适与自由的同时,学会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的权益与感受,共同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p><p class="ql-block">更令人无奈的是,乘务员在客舱里起劲地推销商品,却连一瓶水都没有提供。航空服务的本质,应是为旅客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保障旅客在旅途中的基本需求。推销商品或许能为航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但当这种商业行为过度侵占服务空间,甚至影响到对旅客基本需求的满足时,便是本末倒置。旅客购买机票,不仅是购买了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输服务,也包含了对旅途中舒适体验和基本服务的期待。乘务员专注于推销,而忽略了为旅客提供饮水等基础服务,让旅客感受到自己仿佛不是被服务的对象,而是潜在的消费者,这无疑会降低旅客对航空公司的好感与信任。</p><p class="ql-block">这场不愉快的乘机经历,像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公共空间的秩序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企业需完善规则、规范管理,将服务旅客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度追求利益;个人则要增强公共意识,在公共场合自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唯有如此,我们在旅途中,在每一个公共空间里,才能告别喧嚣与混乱,迎来有序与和谐,真正享受公共生活带来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