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伟人的脚步(3)——韶山

御林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文字:郭亚伟</h5> <p class="ql-block">湖南之行,韶山是重中之重。原以为韶山就韶山冲一个学习点位,谁知韶山是伟人广场(铜像广场)、伟人故居、滴水洞、伟人纪念馆等一系列景点的重磅组合,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下面我以时间线为序,分别为大家介绍。</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伟人广场(铜像广场)</h1> 毛泽东广场,原名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始建于1993年,位于湖南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面积3970平方米。2008年1月,中央批准了改扩建方案,并同意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改扩建后命名为“毛泽东广场”。<div><br></div><div>关于伟人铜像的传说很多,最为神奇的莫过于运输途中发生的神秘事件,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div> 伟人广场游人很多,大多为团体单位且几乎都会举行集体献花、鞠躬、宣誓、合影等仪式,广场主管单位经验丰富,现场组织非常严密,人们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却没有一丝杂音和混乱,大家的脚步很轻盈、花篮上的花朵很鲜艳。 位于广场的毛主席铜像以开国大典时手执文稿的姿势为母本,朝向为东偏北。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徒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div><br></div><div>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以集会区为正负零,铜像的总高度为14.5米。铜像朝向为东偏北51.5度,背靠韶峰,面向毛泽东同志故居。主席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江泽民1992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br></div> 1993年12月20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毛泽东铜像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百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工程。 人们怀着无比敬仰、无比激动的心情,默默地献上鲜花,行鞠躬礼,随后隆重列队,重温入党誓词。 <p class="ql-block">伟人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无可替代,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在老人家面前,不管是耄耋老人还是懵懂孩童,均不由自主地产生出庄严神圣和高山仰止。当天,天气火热,但大家丝毫不惧,甚至汗水湿透了衣衫都没有感觉。</p> 一位身穿老式军装的老兵,面对伟人铜像行标准的军礼。 <p class="ql-block">他的举动代表了全体参拜者的心声。</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韶山冲</h1>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乡韶山村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韶山冲的“冲”是韶山一带的方言,一般指韶山一带的平坝地貌。</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电子屏实时滚动显示着预约参观的人数及已入园人数。</p> 分流指示牌 <p class="ql-block">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故居背靠大山、面向碧水,竹林婆娑、绿荷满塘,山清水秀、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毛泽东的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房舍是一座典型的湘中农村建筑,青砖黑瓦,木格窗户,古朴典雅。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感受他当年生活和学习的成长环境。</p> 水塘的旁边就是稻田,一条窄窄的小路将其分成两部分。 两个品种、两种颜色。 微黄的是“韶香100”品种。 <p class="ql-block">因人流过大,为保证安全,参观故居有固定的单向浏览路线。</p> 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0间,东侧为毛家宅院,共14间;西侧为邻居宅院共5间,厅屋两家共用。毛泽东于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这就是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门额题字。 邻居家 共用客厅 伟人父母的卧室。 粮食加工房。 房后情况 后山竹林。 院坝 牲畜圈舍 木质窗棂 晒谷场 <p class="ql-block">南岸书屋位于故居西侧100米,有一座牌楼式青砖建筑,整座建筑卧于绿树环抱之中,气派非凡。这里就是毛泽东少年时最初入学就读的南岸私塾。从1902年~1904年,毛泽东在这里接受了三年的启蒙教育、熟读了《幼学琼林》、《三字经》、《论语》等。在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少年时代求学的印痕,也是毛泽东书法的起源地。</p> 韶山冲上屋场土地肥沃,庄稼长势良好。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滴水洞</h1> 韶山滴水洞又称“吊水洞”, 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距离毛泽东铜像约4千米,长约2.8千米,面积10万多平方米,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狭长山谷,《毛氏族谱》赞之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div><br></div><div>滴水洞位于峡谷中,四周群山环绕,碧峰翠岭,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清雅。因为山谷中有无数条小溪,汇聚成一条溪水,又由于有一个较大的落差,便形成了一个洞,于是,人们把它叫做“滴水洞”。</div><div><br></div><div>1957年,修筑了韶山水库,石洞没入水中,这样滴水洞就有名而无实。滴水洞景区中心是滴水洞别墅,它的修建带有传奇色彩。 <br></div> 韶山滴水洞景区共有三大核心部分: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西面以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东面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 韶山水库 <p class="ql-block">韶山滴水洞是毛泽东主席1966年回韶山居住的地方,毛泽东主席称之为“西方的一个山洞”,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毛主席旧居的增补点纳入其中。 </p> <p class="ql-block">韶山滴水洞始建于1960年,1962年一、二、三号主体工程连同韶山冲至滴水洞的公路同时竣工。 1986年9月1日,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滴水洞开辟了一号楼、虎歇坪和龙头山三片游览区,景区有“天然石画”“杜鹃春晓”“奔龙泉池”“龙亭览胜”“犁花伴月”等自然景观和毛泽东主席居住过的一号楼、游泳过的韶山水库、毛泽东主席祖父墓、名人留言石刻等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过韶山。《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国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那次回故乡,毛泽东在一号水库中畅游后,一边欣赏着毛家祖居地的山水美景,一边对陪同他来的当时的湖南省委周书记说:“你以后在这儿给我盖上几间小屋,等我退休了好回来住。”</p>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中旬,毛泽东又一次与新任省委书记张平化说起韶山有个滴水洞,在那里修房子很好。同年下半年,代号为“203”的工程启动,滴水洞进入保密状态,滴水洞一号楼建好后,归湖南省委直接掌握。 </p> 1966年6月17日—28日,毛泽东主席回韶山时在滴水洞一号楼生活了12天。 1962年,一、二、三号主体工程连同韶山冲至滴水洞的公路同时竣工,是一栋“丁”字型的平房,内设有大厅、会议室、主套间、副套间、娱乐室、工作人员室、厨房等,1970年增建了防震室和防空洞等设施,总面积3600多平方米。 进口电影放映机 <p class="ql-block">地下防空设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滴水洞移交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由韶山宾馆具体负责,外围仍由部队(现武警湖南总队湘潭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警戒。 1984年9月,滴水洞开始内部接待县团级以上的领导参观。 1986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韶山的定位,既是革命纪念地又是风景旅游区,并于当年9月1日,将滴水洞正式开放。 1990年10月,滴水洞修筑一个新的景点“滴水清音”。 1992年6月30日,滴水洞“滴水清音”竣工,同年8月1日开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句话:滴水洞不是洞……</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伟人纪念馆</h1>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纪念馆是一座宏伟的建筑,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历程和丰功伟绩。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大门牌匾刻着邓小平手书金色大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对外开放部分包括旧址群、生平展区和专题展区,生平展区于2013年即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完成改造,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位于故居南侧约五百米处,为一座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根据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指示,纪念馆设计原则为:“乡村外貌,城市内容”。按照这一原则,整座建筑物创造性地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白色的粉墙,疏朗的内园,明快的单廊,小桥假山、花园亭台,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序厅毛泽东汉白玉座像(雕塑)是著名雕塑家刘林创作的,表现了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前后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领袖的光辉形象。雕塑背景《东方红》油画由著名画家李如创作,表达的是毛泽东的光辉业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的主题。顶部的天花云石五星灯寓意着大救星和群星向太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馆基本陈列共8个室,反映了伟人从少年、青年一直到1976年逝世为止生活与斗争的壮丽轨迹。</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毛泽东纪念馆范围很大,包括了故居、南岸私塾旧址、父母墓、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鉴公祠等历史遗址和纪念性建筑,同时对有关反映其生平和思想的文物、资料进行征集、研究、陈列和宣传,馆藏文物、资料达6万多件,名人字画1000多幅,是研究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主要有生平展区和专题展区(即遗物馆)两处,用于举办《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生平展览和《毛泽东同志遗物展》、《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等专题陈列以及有关临时展览,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历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世纪伟人的丰功伟绩和思想的科学体系。而其中最为震撼的莫过于伟人遗物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遗物馆是专题展区,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个部分。1-3展厅为基本陈列《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共展出毛主席遗物1008件;第4、5展厅为专题陈列《毛泽东主席用瓷展》与《毛泽东珍藏唱片磁带展》;第6展厅为临时展厅。</p> 少年时期,走出乡关。 青年时期,求学长沙。 南下北上,寻求真理。 万里长征,踏冰卧雪。 胜利在望,光明在前。 开国大典,日出东方。 卫星上天,科技飞升。 龙印厚重,鉴证历史。 遗物长存,伟人气息。 一代伟人,万众敬仰。 <p class="ql-block">伟人已逝,英魂永存。他亲手用过的物品和曾经带着体温的衣服却近在眼前,真想抚摸一下了却仰慕的心愿,但厚厚的玻璃却似万水千山。</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五、韶山市景及烈士陵园</h1> <p class="ql-block">韶山市,简称“韶”, 湖南省辖县级市,由湘潭市代管。“韶”乃虞舜时乐名。《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引凤来仪。” 史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辞海》据此诠释韶山:“相传古代虞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故名。山有八景,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住宿韶山,当天黄昏,西边的天空云层旖旎、光线柔和,于是飞起无人机,用空中视角将韶山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韶山虽是县级市,但市区街道宽敞整洁,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繁荣景象。</p> 韶山市人民政府是一座回字形建筑,外形庄重大方。 <p class="ql-block">政府对面是红太阳广场。红太阳广场是株洲市政府响应“缅怀毛主席共建新韶山”的号召捐资500万元修建的,占地面积7900平方米,由扇型文化活动表演区和休闲区组成。休闲区位于表演区两侧,树林茂密、曲径通幽,各色灯光辉映其间。在广场东侧,是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在湖水的映衬下,造型寓意为“根植大地、横空出世、千古一人”的韶山毛泽东文艺馆庄严肃立。广场将这些风格各异的元素结合起来,浑然天成,共同组成了一副自然与人工和谐相处的宏伟画卷。同时,广场与韶山毛泽东文艺馆、毛泽东青年塑像公园、烈士陵园连成整体,成为韶山市红色旅游的新亮点。</p> <p class="ql-block">韶山烈士陵园位于韶山市英雄路,始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161亩,是隆重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献礼工程,是为纪念满门忠烈的毛主席一家六位亲人和韶山1579位革命先烈而兴建的永久烈士纪念建筑,是集纪念、教育、休闲、健身、参观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红旗卷起农奴戟”。烈士塔就是依据毛泽东的诗意设计的。塔上三棱体锋刃高19.93米,圆形英灵厅直径12米,四周墙体上镌刻着韶山140多位烈士的姓名和生平事迹。大厅的外墙上,嵌有毛泽东故居、韶峰、舞凤、韶山四组浮雕,高2米,全长77米。</p> <p class="ql-block">陵园门楼前设正三角形门标,正面镶有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首道题写的“韶山烈士陵园”六个贴金大字。陵园门楼整体为仿花环形,中间两根方门柱有如花环上的挽杖,顶上是一个花环式门徽。</p> 整个门楼的设计体现了花环的构思。日、月、星、云图案既有中国传统装饰的特色,更寓意着烈士精神光昭日月,气贯星云。门中部高19.93米,边柱高12米,门总宽26米,连起来构成了一组数字,记录了开园纪念日,这一天又是毛泽东诞生百周年纪念日。 <p class="ql-block">国旗台用云头托起太阳的装饰,同样是寓意着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歌曲。不锈钢旗杆以19.93米的高度直插蓝天,它同样是在纪念着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和烈士陵园开园的年份。</p> 夜色中的烈士塔,屹立在高高的山顶,象一座耀眼的灯塔,照亮着韶山人民的光明前程。 <p class="ql-block">夜色朦胧,红太阳广场的人工湖波平如镜,优美的毛泽东艺术馆红光璀璨,湖中间,一柱喷泉冲向墨蓝色的夜空。韶山很美、湖南真靓。</p> <p class="ql-block">韶山,一个富集了开国领袖精神源泉的灵山秀水,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风水宝地,他早已成为了中国人血脉之中的原生动力,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