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兴趣在纸上

女娲抟诗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魏永信、朱秀兰夫妻俩把兴趣投放在了剪纸艺术上。他们的剪纸作品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厚重,有的轻盈,一张张一刀刀的展现了他们的情趣和情怀,既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也给时间赋予了分量。现在我们剪辑他精心创作的高建群剪纸肖像多幅作品刊发展示出来,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7日,原临潼编办主任剪纸艺术家魏永信来到西安丰庆公园高建群老师的“高看两眼工作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魏永信老师捧出精心创作的高建群剪纸肖像时,高建群老师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这位82岁的老艺人以三个月的心血,在红纸上雕琢出匈奴图腾的纹路、勾勒出如渭北沟壑般的皱纹。"这一刀一痕,都是故乡的魂!"高老师小心翼翼地接过作品,亲自将装裱好的剪纸放在工作室最显眼处,与墙上的书画相映成趣,让剪纸艺术与文学创作在乡情中达成奇妙共鸣。</span></p><p class="ql-block"> 高建群,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54年1月出生,祖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西北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等五部,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大顺店》、《伊犁马》等19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跨世纪三五人。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2013年7月受聘为西安航空学院文学院首任院长。2018年5月受聘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名誉院长。</p><p class="ql-block"> 魏永信,从临潼农村走出来的剪纸艺人,受关中民间艺术的熏陶,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他在剪纸的世界里不断探索、钻研,熟练掌握各种传统技法。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皆可入画。作品中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对比,不仅体现出关中人民朴实、豪爽的性格特点,更流露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魏永信的许多剪纸作品已被艺术机构、收藏家收藏,成为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