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梅边听笛</p><p class="ql-block">摄影:自拍+月儿</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小分队的美友,事先说的房车游结束后一起在成都玩一下,梅紫姐忽然有事不能停留,就剩我月儿和周老师了。其实来参加房车行时,周老师还和我说考虑房车游结束后,我们一起去乐山看大佛,再看看峨眉山,可晕车的我实在是感觉体力不支,就决定放弃乐山峨眉山,在成都转转也挺不错。月儿提前订好了酒店,房车生活家把我们送到了酒店那,我们三个的成都慢行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都说来成都,不知道宽窄巷子都算是白来,那我们的成都慢行就从宽窄巷子开始吧。</span></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其实就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和他们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作为成都现存规模最完整的清代并古街巷群落,这里与文殊院、大慈寺列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漫步在这种古色古香的的青石板路上,时光仿佛被揉碎在古旧的砖瓦间。偶尔瞥见一群人有序的坐在那,走近一看,才发现有民间艺人在巷弄里浅吟低唱。这种不经意的文化邂逅,恰是宽窄巷子最动人的韵脚。而身着襦裙长衫的门客执扇而立,眉目含笑间,将千年的礼仪化作春风,迎送来往行人。</p> <p class="ql-block">恺庐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它是在原八旗住宅原址上最早修建的宅院之一,走进恺庐,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四合院样式的一层平房,由堂屋、正房、耳房、厢房、天井构成,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房间外部设有通道,隔扇门相连接,既保证了各房间之间的联系,又不失独立性。站在天井中,抬头仰望天空,阳光洒下,仿佛能看到历史的光影在这里交织。</p> <p class="ql-block">月儿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痴,但凡遇见书店,脚步总会不由自主地被牵引过去。藏在宽窄巷子深处的这家书店,文艺气息四溢,宛如喧嚣市井中的一处静谧岛屿。巷道外,游人的谈笑声、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推开门,书香裹挟着宁静扑面而来,恍若踏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纯粹世界。</p> <p class="ql-block">大熊猫不仅是成都生态保护成果的鲜活名片,更是城市文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象征。在憨态可掬的“国宝”身旁,我与周老师欣然合影,仿佛将这座城市千年积淀的灵气与活力一并定格。工艺品店宛如一座微型艺术殿堂,推门而入,琳琅满目的文创珍品次第铺展,令我们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小洋楼,坐落在窄巷子27号,有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在上世纪30年代,一位姓王的军官买下了这栋楼,然而不久后他便随着刘湘出川抗日,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而他的妻子却一直坚守在这小洋楼里,信守着“海枯石烂,此情不渝”的誓言,直至去世。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为小洋楼增添了一抹浪漫而又忧伤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出得窄巷子,我们就准备去锦鲤看看 ,等车的功夫,路看到不少人在排队拍照,时间关系,我看到最右边还有一个拱形的门廊,来不及探究,抓紧拍两张。</p> <p class="ql-block">出租车缓缓驶入锦里片区时,暮色已悄然浸透天际。简单对付过晚餐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踏入这片古色古香的街巷。此时华灯初上,白日里的喧嚣逐渐消散,暖黄的光影如同流动的绸缎,温柔地覆在青砖黛瓦之上,将飞檐翘角、雕花窗棂的轮廓勾勒得愈发雅致,尽显古蜀街巷的悠悠韵味。</p> <p class="ql-block">沿街商铺林立,大红灯笼随风轻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交织出浓厚的商业气息,却也鲜活地重现了传统市井的热闹与生机。漫步其中,不经意间便与街头艺人的浅吟低唱撞个满怀。</p> <p class="ql-block">从宽窄巷子逛到锦里,最难忘的莫过于浸润在街巷肌理中的成都茶文化。青砖黛瓦间,川西建筑的古朴韵味与市井烟火完美交融,而沿街林立的掏耳朵小店,更成为这份闲适里最鲜活的注脚。我们没有去体验掏耳朵,想来在茶馆斑驳的竹椅上,掏耳师傅们手持精巧工具,动作如拨弦般优雅,这种极具仪式感的体验,便是成都人“巴适”生活的生动诠释。纵使商业化的浪潮漫过街巷,那些藏在飞檐翘角里的诗韵,嵌在吆喝声中的腔调,仍倔强地诉说着这座城的前世今生,让每一寸游走的目光,都浸润在醇厚的文化余韵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