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

岩云

<p class="ql-block">南桥住了十来年,无数次来往于南桥到城里,乡音说:走的都没参数磨的都没皮了,可竟然不知道南桥往城里的交叉路口有一家包子店。</p><p class="ql-block">包子店取名:巧媳妇,有多巧没有深究过,只是那只卖包子、豆浆、稀饭的生意十分火爆。</p><p class="ql-block">在西安经常看到毫不起眼的小店排着长长的队,在延安也就看到过中心街中秋节前后一家月饼店门前拖着长长的尾巴,这家包子店恐怕是我在延安见到过的为数不多的一家了。</p><p class="ql-block">知道这家包子店大约是我退休以来的事了,记住这家包子店是因为相对而言实在是太实惠了。个大、皮厚、馅多,饭量小的一个也许就能饱,饭量大的两个也应该紧使得了,如果再来一碗豆浆或稀饭,撑到下午应该问题不大。</p><p class="ql-block">先别说我吹牛。毫不夸张的说延安的巧媳妇包子一个三元,大小起码能顶西安的两个半,即便南瓜、粉条、茄子、地软等素包子也能一个顶俩,价格和西安一样都是两块,而西安的两个肉包子却只能勉强撑到中午。</p><p class="ql-block">包子店位置算不上多好,也许是南桥附近可口的早餐不多,也许是其他早餐没有这里实惠,也许是瞄准了南桥晨练的中老年人,反正生意总是非常的火爆,而且中午以后就歇业了。</p><p class="ql-block">常听人说有钱不赚是傻子,不知道巧媳妇们是真傻还是假傻。很久以前的非洲之行给我的认识是:中国人只要有钱赚,二十四小时不停歇都行,看来现在我们的观念也在变,赚钱和生活同样重要了。</p><p class="ql-block">巧媳妇包子店面对的是百姓,打工的、环卫的、晨练的、赶着上学的为多,要拿众口难调来衡量,还是只有一条:实惠。要拿巧和好看来衡量,恐怕就一般般了,总体水平跟我的手艺差不多,当然我的包饺子手艺就远远在他们之上了。</p><p class="ql-block">包子店总是那么火爆,不是这个断货,就是那个不熟,不改变主意往往不能立等可取,几次下来就发现只有那小笼包子可以持续供应。一个大的肉包子三块,一笼六个小笼包子七块,总觉得是一种经营之道,嫌贵你就等着。</p><p class="ql-block">要说不熟于这个包子店,可能与曾经的来去匆匆有关,熟视无睹当然不知道其中美味了。</p><p class="ql-block">不熟于这个包子店,可能也跟我的食癖和不好吃不会吃有关。反正那些凉皮、面皮、串串、沾沾、冒菜等等在别人眼里好的不得了的延安地方小吃名吃我是从来没吃过也从来不会去吃的,偶然不得已遇到羊杂牛杂,也会看着别人吃的津津有味连汤也不剩,而我只能挑肥拣瘦吃几根粉条了事,至于那些心、肝、肺、肠、耳、舌、血、头肉总是会被牢牢的滞留在碗底难以下咽,而那些眼珠子、羊脑子就更加不敢正眼相看了。</p><p class="ql-block">食癖很害人,失去了很多吃美食的机会。</p><p class="ql-block">食癖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过去我看到饭桌上的饭菜,只要第一眼觉得不好吃不能吃那就一定是不能吃的,不然不出一两个小时就一定会顽腹疼痛上吐下泻,这已经是被实践和旁证多次证实了的。</p><p class="ql-block">偶尔有人擦肩而过,只要他吃了凉皮面皮,我也常常会闻之做呕,难受半天。</p><p class="ql-block">以包子为鉴,纵观饮食文化,过去困难时人吃啥都香,现在食材丰富大家却觉得没啥可吃。但毋容置疑的是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还是也越来越会吃越来越能吃了,荒山野岭也常常会有野炊烧烤,吃文化也在不断升级拓展推陈出新,这个时代的吃用史无前例空前绝后来形容恐怕也一点都不不过分。</p><p class="ql-block">各自体验,省级城市的小店服务态度和饭菜质量往往比市级酒店的都要好,以此类推越到基层食客越少、服务越粗鲁,饭菜质量也越不尽人意。</p><p class="ql-block">坦率的说,可能还是与我的食癖有关,因为即便无数次的农村坐席,尽管尘土飞扬,碗筷从那浑浊的洗碗盆里重复捞起,依然会席散盘光,喜气洋洋。而我那明显的假干净、不随俗除了自己饿肚子也一定会让亲朋明显的觉得很不爽。</p><p class="ql-block">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农村流动餐厅方兴未艾,粉墨登场,一次性餐具让卫生不再那么夸张。只希望农村过事的报备不要走了过场,餐具的质量也会有人仔细考量。</p><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依然任重道远,不能盲目乐观。</p><p class="ql-block">克服食癖,饱尝美食是我有生之年的奋斗目标之一,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