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名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历史悠久,曾是北宋的陪都,被称为“北京大名府”。在宋朝时期,大名府是北宋的四京之一,与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齐名。大名府的建立是为了抵御辽国的南侵,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河北岸,成为抵御辽兵的桥头堡。</p><p class="ql-block">尽管如今只是县城,但大名仍有底气为过去的历史而骄傲。</p> <p class="ql-block">大名府古城北门(端智门)</p> <p class="ql-block">大名府古城东门(体仁门)</p> <p class="ql-block">城墙</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p> <p class="ql-block">大名石刻博物馆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开中国碑刻行书先河的“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等。2014年大名石刻博物馆升级扩建,总投资5700万元,占地近70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扩建后的整个园区为仿宋式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为五礼记碑亭、弘敬阁、碑廊、长乐园、望京阁等及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五礼记碑亭</p><p class="ql-block">亭里的五礼记碑是宋徽宗当政时期朝廷编修《五礼新仪》并让各地官府刻石立碑。大名府尹梁子美因找不到碑石,将唐朝魏博节度使何进涛的德政碑正反两面碑文磨掉,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重新刻上《五礼新仪》,所以该石碑又称为“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石碑”。</p> <p class="ql-block">晚间灯光中的五礼碑亭和远处的弘敬阁</p> <p class="ql-block"> 五礼记碑,全称是“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碑高12.34米,宽3.14米,厚为1.08米,总重量为140.3吨。五礼记碑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大古石碑,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五礼记碑由蔡京题款,宋徽宗撰书,柳公权书丹凝结了厚重的唐宋文化。</p> <p class="ql-block">弘敬阁</p> <p class="ql-block">弘敬阁是大名石刻博物馆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以珍藏唐代巨型墓志铭“何弘敬墓志铭”而闻名。该墓志铭边长1.95米厚0.53米,镌刻3800余字,被誉为“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唐代墓志。</p><p class="ql-block">何弘敬墓志铭1973年出土于大名县,墓志盖浮雕四神兽面及牛马等动物,志文记载唐藩镇功史,1993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晚间灯光下的弘敬阁</p> <p class="ql-block">石刻博物馆内的宋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石刻博物馆里的宋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望京楼</p> <p class="ql-block">望京楼</p> <p class="ql-block">朱熹写经碑 明 青石质,通高1.08米宽2.9米厚0.3米。创制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又名“朱子书太极石刻”,碑文纪录了《易经》的中心思想。</p> <p class="ql-block">朱熹写经碑文</p> <p class="ql-block">马文操神道碑 这块碑刻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全名为《大晋故赠秘书监马公神道碑》它不仅是一块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艺术与书法的瑰宝。</p><p class="ql-block">碑文由晋高祖石敬瑭下令,五代著名史学家贾纬撰写,高廷矩书丹立碑。碑文字体流畅如行云流水,又不失刚劲,展现了极高的历史、艺术和书法价值。特别是这块碑立下了行书入碑的先河,为后来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p><p class="ql-block">神道碑高3.40米宽1.00米厚0.36米,为龙首碑。历史学家认为,这块碑不仅是马文操家族的荣耀,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历史宝库。</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长乐园碑刻展区的建筑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乐园碑刻展区主要展示历代帝王(曹操、晋武帝、齐文帝、梁武帝、唐太宗、武则天、李隆基等)书法名家及现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碑刻作品。</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怀素(737—799年)史称草圣</p><p class="ql-block">怀素自幼出家为僧,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世,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史称“草圣”。</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大名石刻博物馆对面的“大名大运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全长3200余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它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纵贯南北,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集贤阁</p> <p class="ql-block">“一段大运河,半部大名史”作为隋唐大运河沿线重要的水路码头与军政要地,大名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传奇灌注于大运河中,书写了华夏文明中的重要篇章。</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对大名地区大运河的时空背景历史沿革,遗迹文物等进行了系统化,全方位的专题展示,以一部“水”与“城”的交响曲串联起因水而兴的大名古今文史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聚贤殿</p> <p class="ql-block">聚贤殿</p> <p class="ql-block">大名天主堂 始建于1918年1921年竣工,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占地1440平方米,由钟楼和礼拜堂组成,平面呈十字形。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大钟,礼拜堂高约18.5米,室内砖饰券顶,有38个墙柱、22个青石柱,墙上有多格窗户百余个,均镶嵌五彩玻璃。2013年5月天主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98184</p><p class="ql-block">摄影整理:shijun</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5.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