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绘本《红猫蓝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屋檐下住着两只猫,一只红猫一只蓝猫,蓝猫住在楼上,红猫住在楼下:蓝猫脑袋聪明,红猫动作敏捷。但他们被此都羡幕对方拥有的天分,甚至都希望能成为对方,以至于嫉妒对方。所以他们之间“战争”不断,幸好,最后它们找到了解决之道,发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就是最独特最好的。有时候,我们的孩子也会像故事中的猫一样,羡慕别人,希望能成为对方,但往往不会用正确的方式去学习他人的优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通过“听一听”,了解故事的起因:“看一看”,感受蓝猫与红猫相互学习的方式:“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红猫蓝猫的特点,在看、听、说、玩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感受朋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美好情感。</p> 课例目标分解 <p class="ql-block">一、主领域目标维度分解</p><p class="ql-block">1. 领域目标与发展关切点</p><p class="ql-block">语言领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目标:通过观察画面细节推测角色心理,完整表述故事逻辑。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展关切点:逻辑性语言组织与情绪词汇的丰富性。</p><p class="ql-block">社会领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目标: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建立同伴互助意识。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发展关切点:自我认知与同伴评价的平衡,冲突解决能力的萌芽。</p> <p class="ql-block">二、 生成目标转化</p><p class="ql-block">家庭中: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引导孩子发现自身特长,并观察家庭成员的优势(如“爸爸擅长做饭,妈妈擅长讲故事”),通过家庭会议讨论“互相学习计划”。 </p><p class="ql-block">幼儿园一日生活: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举办结对活动,我当小老师,请折纸能力的幼儿当小老师,带领能力弱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合作挑战任务”,如两人一组用积木搭建桥梁,需结合“红猫的速度”和“蓝猫的智慧”分工完成。</p> <p class="ql-block">三、活动类型共性目标与特定经验</p><p class="ql-block">1. 故事类活动共性目标</p><p class="ql-block">共性目标:有意倾听、情节复述、角色情感体验。 </p><p class="ql-block">个性目标:通过节奏游戏(拍手/跺脚)感知角色特点,迁移至生活场景的冲突解决策略。</p><p class="ql-block">2. 特定经验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家庭延伸: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家长与孩子续编“黄猫加入后的故事”,鼓励创编对话(如“黄猫有什么特长?三只猫如何合作?”),并录制音频故事分享至班级群。</p><p class="ql-block">幼儿园生成活动: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晨间谈话中开展“优点大发现”游戏,幼儿用“我发现××像蓝猫一样聪明,因为……”句式表达对同伴的观察。</p> 课例梳理表 活动目标 <p class="ql-block">1、理解故事,根据图片线索大胆讲述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2、通过节奏游戏,进一步感知红猫蓝猫的特点。</p><p class="ql-block">3、喜爱阅读绘本,感受朋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美好情感。</p> 活动准备 <p class="ql-block">1、经验准备:了解自身的优点。</p> <p class="ql-block">2、物质准备:PPT课件</p> 活动过程 <p class="ql-block">一、观看绘本封面,引出故事。</p><p class="ql-block">今天张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一起来看一下故事的封面,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这两只猫身上会有怎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阅读绘本,了解故事的内容。</p><p class="ql-block">1、阅读绘本,讲述两只猫打架的原因。</p><p class="ql-block">两只猫一见面就打架,猜猜两只猫为什么一见面就打架呢?打架的理由还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观察图片,了解红猫和蓝猫成为对方的过程。</p><p class="ql-block">蓝猫、红猫想成为对方的样子,都做出了哪些事情?</p> <p class="ql-block">3.观看图片,了解红猫蓝猫成为朋友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两只猫身上没发生改变,不过有一件事发生了变化,有人看出来了吗?</p> <p class="ql-block">三、继续阅读,讲述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1.大胆讲述,学习蓝猫的聪明。</p><p class="ql-block">(1)大胆讲述红猫变聪明的四件事。</p><p class="ql-block">蓝猫一口气教了红猫4件变聪明的事,你看懂了哪件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聪明考验</p><p class="ql-block">(1)专注力考验:红猫蓝猫组合,快速判断一共有几只猫?</p><p class="ql-block">(2)数量考验:几只红猫?几只蓝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节奏考验:肢体动作表现红猫蓝猫的特点。</p><p class="ql-block">①肢体动作练习,用“拍手”来表示红猫,“跺脚”来表示蓝猫。</p><p class="ql-block">②合乐练习拍手跺脚练习。</p> <p class="ql-block">3.尝试表演,学习红猫的速度。</p><p class="ql-block">(1)出示16只猫图片,听音乐做律动。</p><p class="ql-block">蓝猫教红猫聪明才智,红猫呢就训练蓝猫动作灵敏。</p> <p class="ql-block">(2)律动音乐速度变快,尝试听音乐做律动。</p><p class="ql-block">①红猫跑起来的音乐是这样的,速度很快,你们敢不敢试一试。</p><p class="ql-block">②幼儿起立,做律动。</p> <p class="ql-block">4.师幼互动合拍做节奏游戏。</p><p class="ql-block">(1)音乐加快,继续尝试。</p><p class="ql-block">红猫说你以为这就是我最快的速度了吗?我抓老鼠的时候速度更快呢。</p><p class="ql-block">(2)小朋友做小老师,观察后面老师合拍节奏。</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看后面听课的老师,谁能拥有红猫的速度、蓝猫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拥有了蓝猫的聪明,也拥有了红猫的速度,不过要像红猫飞一样的速度,说说容易做做难,还需要我们更多时间的练习。</p> <p class="ql-block">三、猜想结尾,延续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又来了一只黄猫,他们俩还能成为朋友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小朋友自己去书里找一找。还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说不定你的故事会更加精彩。</p> 活动延伸 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师在出示绘本故事封面时,请幼儿观察绘本蓝猫和红猫的表情,在后面的观察两只猫发生了什么变化时,幼儿能更好的进行对比,观察到画面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课件的背景音乐有点大,幼儿在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听不清幼儿的表述。可提前把音乐🎶声音调小一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教师组织行为的显性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分衔接语缺失:从绘本阅读到节奏游戏的过渡仅简单带过 。(可进行修改例如:加入蓝猫角色,加入情境。蓝猫说:如果我想请你们和我一样拥有聪慧的头脑,你们愿不愿意向我学呢?恭喜大一班的小朋友,拥有蓝猫聪明智慧的人越来越多了。蓝猫说:来来来,看要变聪明,没那么简单,如果红猫出现的时候做这个动作,蓝猫出现的时候做这个动作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节奏示范模糊:未预先分解动作,直接播放音乐导致幼儿不知所措 ,幼儿没能够跟上。节奏游戏中4名幼儿未跟随指令,出现模仿动作滞后或随意拍打行为 。在前期节奏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拍打节奏,幼儿熟练后教师逐步退出,再请幼儿进行看图谱练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馈迟滞:未及时用语言强化积极参与者,也可请节奏感强的幼儿到前面进行示范,及时鼓励幼儿。</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明艳</p><p class="ql-block">审核:刘中华 谢晶晶</p>